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富胜 《教学与研究》2000,25(10):19-26
西方学者围绕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理论展开了近百年的争论,争论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关于<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是否矛盾问题的争论;20世纪上半叶至80年代,关于马克思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理论的数字说明是否完善的争论即狭义转形问题;20世纪60年代起,又提出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理论是否必要的问题即广义转形问题.  相似文献   

2.
“转形理论”指的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阐述的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以来,反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及那些自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围绕着转形问题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争,有的人以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和第一卷相矛盾来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的人对马克思在转形问题上的论证提出种种责难,有的  相似文献   

3.
早在1957年,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教授(P·Samuelson,1905—)就撰文利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970年他发表了《从马克思的“价值”到竞争“价格”的转化:一个抛弃和替换的过程》,1971年又发表了《马克思剥削概念的理解问题——马克思的价值和竞争价格的所谓“转形问题”的概括》。在这两篇论文里,他大肄歪曲马克思的转化理论,企图从转化问题上寻找否定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者用数学论证转形问题已达百年。像萨缪尔森、斯蒂德曼等,目的是将马克思命题证伪。本文将以往的转形模型分为两个体系,即投入产出关联体系和单一生产过程体系,用实例分别指出,这些转形模型有的偏离了马克思命题内涵,有的没有完整表达马克思命题内涵,而出于证伪目的的转形模型其本身已被证伪。本文根据马克思的本意,提出一个新的转形方程。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转形模型,特点是将资本流动和价值转形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在资本流动中平均利润率形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转形问题是个基本经济现象,它是在资本流动这个基本经济现象中发生的。本文转形方程是把马克思命题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是论证命题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余斌 《教学与研究》2007,23(3):49-56
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非难源于他本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错误理解."价值总量"与"生产价格总量"只是同一个数量的不同表现方式,它们不可能不相等;而总剩余价值量等于总利润则是劳动价值理论关于利润的定义式,这两个量也不可能不相等.从而,价值转形理论的数学难题只是一个伪问题,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6.
论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转形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从鲍特凯维兹起,几乎所有研究价值转形问题的经济学家,在他们提出的各种价值转形模型中,都没有考虑固定资本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本文在不考虑资本周转速度影响的条件下,讨论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问题,提出一个可以反映固定资本影响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模型。证明在考虑固定资本影响的条件下,价值决定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式与价值形式的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完全相同,在价值转形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不变。最后通过一个例题说明价值转形。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三个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中所需要涉及的三个课题及其解决思路。第一,“从属范式”和剩余现象是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思想方法论基础和现实根源。这一课题研究有助于对劳动价值论来龙去脉与外部特征的整体理解。第二,劳动价值论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包括三大命题: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为核心的三段论式内在逻辑结构命题、价值实体一元论与价值量多元论两个统一的深层次命题,以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所谓转化问题的连续性。这些方面并不是引起价值论战的主要动力,但的确是解决第三个课题的前提。第三,劳动价值论如何面对三重考验:论证市场价格与生产价格对劳动价值偏离之连续性、解释非劳动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生产中所作贡献的性质以及说明非劳动生产要素收入的合理性。劳动价值论在三重考验中的表现也就是它对现实的解释能力以前是、现在正是、以后必将仍然是价值论战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转形,理论,即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用规律的研究,形成《资本论》三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资本论》三卷,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即建立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研究资本价值的生产和资本价值的运动。所以,这两个阶段是直接统一的,是同一层次本质的两个方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形成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均衡价格理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均衡价格理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区别和联系的比较分析,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吸收马歇尔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析中的合理成分,实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融合,形成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均衡价格理论,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极其重要的经济学说,今天,我们通过对此学说的学习和运用来纪念我们渊博的导师逝世一百周年.价值的质、量、形态和运动规律如何,公有制下怎么表现,什么情况下转化为生产价格,劳动生产力发展对它有没有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必要好好学习研究.一“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继续了他们的事业.他严密地论证了并且透彻地发展了这个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马克思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范畴总是反映人类社会某个  相似文献   

11.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党的十五大,正式确定按资分配的合理合法地位,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是不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不再适用于社会主义,或者通过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三要素理论是正确的,现在接受或默认了这个理论。无疑,对这一经济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四个方面阐述了其中所包含的人力资本理论:劳动者的界定揭示了人力资本的内涵;劳动力价值的内容包括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行为;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也就是把价值增殖看作是人力资本的产物还是物质资本的产物;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源泉这一问题的分析揭示了人力资本的外延。  相似文献   

13.
三论草地资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计划经济体制失败的原因是不让市场价格反映经济资源的价值的话,那么,市场经济体制失灵的原因就是不让市场价格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草地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确定草地资源的价值实体、价值量,是资源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能够证明草地资源的价值,从而为畜牧业经济低代价增长、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扩大增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劳动资料和劳动一样均是物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资料是劳动劳动器官的延伸,具有相似的功能和作用,都能创造价值。劳动对象在劳动过程中是被改造的对象其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是否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关键在于传统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是否要发展,如何看待生产力在传统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而为什么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也参与价值分配,怎样理解管理劳动、科技劳动也创造价值就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贯彻劳动价值论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深刻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准确把握价值的社会属性,严格区分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才能给上述问题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中"商品"、"劳动二重性"、"剩余价值"和"资本"是四个基础性概念。马克思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商品与劳动、商品与货币、劳动与价值、劳动与资本、资本与剩余价值,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立和发展了"商品及货币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理论"等主要理论,从而构建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7.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商品的可交换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生产 的一般要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产品转化为商品,产品的生产就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产品的生产要素也就转化为商品的生产要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生产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是商品的生产要素,因此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价值是由商品交换关系产生的,因此只能由这种关系来决定。而商品交换关系就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因此,价值实际上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因为劳动、企业家才能、资本和土地都是生产的要素,并且归不同的人所有,因此 商品的价值就按要素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8.
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值决定价格。然而运用这一理论解释某些经济现象时遇到了困难,分析发现,价格首先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然而交换价值并不等同于价值,因此价格也并非完全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品。同时,提出“交换价值=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的公式和“负价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从业人员已成为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劳动究竟能否创造价值,是近年来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前提,深化对使用价值、价值、生产性劳动等基本范畴的认识,对第三产业的劳动进行具体分析。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