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活动目标】1.通过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活动准备】1.以本班特有的小梯队为基础,将全班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的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3.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4.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及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准备“商品”(自己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等,每人2-3样),调查了解商品价格,制作价格标签。…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页。【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一、汇报导入,初步感知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通过  相似文献   

4.
探秘秋天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活动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积累有关描写秋天的古诗、成语、好词好句等。2.师生共同寻找秋天的山水、花草、树木等。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数学活动课《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选择数据提出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购物方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和游戏所需的各种实物(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教第108页实践活动:测量身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2.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互合作的精神和分工意识。3.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全过程,通过对自身体长度的测量,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教学准备】米尺、皮尺、直尺、2张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们了解内同学的身高情况吗?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到统计知识,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量身高,并把测得的数据分…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自主发现、总结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课前思考】"圆的周长"是一节经典老课。但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为背景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量的计量》。【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重点】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8~119页。【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活动主题】 "地平线"文学社成立大会 【活动年级】 初二年级 【活动时数】 一课时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组织交际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对语文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组织文学社活动的积极性;联系社会生活,同时也能巩固和运用新闻写作等有关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活动准备】   1.布置会场。 (主要是主席台上各主角的台标和一个发言席,大会标题。 )  2.为主持人初步设计会议议程。   3.准备三份奖品。 【活动过程】   (上课铃响,教师走…  相似文献   

12.
【适用年级】四、五年级【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并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调查收集、分析研究、探究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活动准备】1.查阅有关信件及资料,了解有关地方的邮政编码。2.小组走访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邮政编码的意义及方法。【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信封上的邮编、身份证、楼房的编号、餐桌上的号码、街道的门牌号、超市工作人员的胸牌号……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地方都用上了什么?生:都用上了数字。…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认识平角、周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3.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教学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厚度     
【活动目标】将人的一生浓缩在一节课,通过心理游戏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短暂,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让学生探讨生命的厚度,思考人生,激励他们确立人生的远大目标。【活动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活动准备】1.为每位学生准备1m白色纸带,1张白纸(图画本的纸张即可)2.视听材料:孙燕姿的《明天的记忆》3.视频:乔布斯生平简介4.PPT材料:相关事例和精美图片  相似文献   

15.
感受爱心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残障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2.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懂得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残疾人的生活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应该怎样用行动去关心他们。【活动准备】教师准备: 1.音乐《兔子舞》,背景音乐《献给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锻炼能力。环保问题是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开展这次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树立起环保意识,又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和危害,认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建立起废物利用的概念。2.通过学生亲自调查、采访、记录、分析、讨论、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参加绿色行动,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前准备】1.为…  相似文献   

17.
真实的自我     
【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深层心理体验。2.通过体验,培养学生客观地对待他人评价的积极心态。3.通过活动、体验、感悟、讨论、学习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方式,整体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成熟。【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小组成员眼中的我》《自我分析表》每人一张;准备对每个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朱俊銮 《小学生》2012,(9):30-30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概念的深刻内涵,用学习、生活经验来解读展现概念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目标】1.把数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知道平行关系。2.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去找一找图中和身边的互相平行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教材第64——66页的例6、例7及练习十四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并能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逆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各色小木块若干。【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让知识在顺向中迁移。1.口算(先说一说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记忆的概念,树立增强记忆力的信心。2.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及规律。3.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热情,提高学生运用记忆规律的能力。【活动准备】1.收集阅读材料;2.下载背景音乐"渔舟唱晚"。【适应年级】初中【活动过程】引导语: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同学们都希望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最好不要忘记。今天我们就一起踏上"战胜遗忘,留住记忆"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