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在叙事时空上与现实生活强烈地错位,并运用蒙太奇手法展示时空梦幻般的变化;叙事视角采取全知视角与人物内视角共存的双重叙事视角方式;叙事结构则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作为叙事结构的中心。以上三者构成张爱玲小说的叙事模式,而这一叙事模式对于传统小说叙事模式来讲是一种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池莉小说的人道主义写实视角和文化内涵.通过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对比,认为池莉小说的人道关怀的写实视角体现有二:一是对普通人物的书写和塑造;二是还原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本相.池莉小说的文化内涵,实质是对新兴市民文化的认同和宣谕,是对精英文化的解构.它肯定和传播市民文化中追求平安富足、确认个人的价值、尊严、平等,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世俗化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红梅 《文教资料》2011,(30):19-20
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视角更多投注到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态度。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世俗认同的作家,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而《烦恼人生》则突出体现了世俗化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4.
皮亮  张志宏 《海外英语》2011,(7):241-242
随着作品《哈利.波特与密室》的不断升温,对其的研究也不断增多,但主要都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写作技巧以及与文化的关系等等,鲜有学者从认知科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该文第一次运用认知科学中的图式理论来研究小说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小说中的描写如何使读者头脑中的图式发生同化和顺应,从而刷新读者的日常生活体验。这种文学的认知研究方法,为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增添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盲人报摊》是迟子建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通过盲人这一独特视角写了一对盲人夫妻的日常生活和他们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随着这对盲人夫妻生活、心态的推进,小说映射出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文字的深层含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从而引发读者的深思。小说虽然是寓意说理,却依然是用着温情的笔调抒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的短篇小说《玛特辽娜家》在当时的苏联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该篇小说在塑造了玛特辽娜这个勤劳、善良、朴实、逆来顺受的劳动妇女形象的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的苏联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某些伦理问题。本文拟通过伦理学视角对该篇小说内容进行解读,从而说明了当时苏联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他人之间伦理关系失范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冰心以自然、童贞、母爱为核心在小说、诗歌、散文中建构了她的艺术天地,但是这一天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创作的深入,她的爱的哲学由虚幻走向了现实的日常生活.本文即从叙述视角的转变切入冰心的小说文本,对她"爱的世界"的变迁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寻她精神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卡森·麦卡勒斯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通过分析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指出其作用是双重的。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下,其叙述者既是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也是读者,从而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故事中的人物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此外,该文还分析了小说中所运用的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其中包括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叙述视角。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交代故事背景、揭示小说主题,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震云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也被誉为"中国生活的批评家"。作为一位对时代思潮极为敏感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知识分子,刘震云对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的存在状态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他的小说往往于嬉笑怒骂中再现日常生活的琐碎,在幽默表述中揭示人物存在的荒谬与虚无。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切入刘震云的小说创作,解读小说在历史叙事中的人性关怀和文化反思,为其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谢丽 《英语辅导》2014,(4):202-204
《劝导》是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最后一部作品,该小说继承了作家的一贯风格,典雅精致,深受世人的喜爱,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多种叙述视角转换的手法--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小说人物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巧妙的视角转换有利于塑造人物、制造悬念、展开情节,加深故事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作品更具审美特色和阅读情趣,体现了作家对人情世故的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11.
空间叙述是作家表现创作意旨的重要途径。空间如何被描述,是研究者理解和把握小说艺术内涵的关键。1980年代日常生活叙事遵循世俗生活逻辑,为读者展现了别样的自在、自为的日常生活世界,拓展了小说对生活的审美表现空间,是对传统的小说空间表现形式的有效丰富和发展,是小说摆脱主流意识形态束缚的一种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2.
《瓦城上空的麦田》运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建立在偶然性之上的叙事策略,对日常经验和日常生活逻辑予以颠覆,质疑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小说揭示了现代社会在工具理性统治之下出现的病态现象:“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并由此将其以往小说中出现的苦难意识提升到文化批判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戴.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对家庭、婚姻进行了深入探索。他提倡人性自由发展,反对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令他自己感到惊恐的小说,不仅是一部描写男人和女人之间关系的小说,更是一部追寻生命真义的超越时代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4.
儿童视角小说是以儿童视角为主要叙述视角的小说.儿童视角小说的形成包含了"儿童解放"思潮的影响、作家自身的情感动因及自觉的叙事策略等因素.儿童视角小说可以呈现出诗和美、复调意味、陌生化等常规的美学意义.但随着儿童视角小说从原先的重内容和审美品格的表现转向了重对形式和叙事技巧的开掘,其审美形态复杂化,美学意义也丰富了.  相似文献   

15.
叙事视角在小说创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陈应松的小说《太平狗》中叙事视角的选择和运用十分巧妙,在整体观照的全知视角下,独出心裁地运用了动物视角,并通过多种方式在小说中进行了视角的转换,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化了小说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抄写员巴特尔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赫曼·梅尔维尔创作的一篇重要的发人深思的短篇小说.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视角解读这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进一步阐发小说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即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压迫所导致的人格异常和扭曲.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是中国小说评点史上一位标志性人物,在他的小说评点中存在着许多叙事学方面的观点。尤其是在叙事视角方面,金圣叹的理论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理论高度,他深刻地辨识了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的区别,同时还肯定了人物视角巧妙运用的特殊功用。结合西方叙事学理论,从叙述者全知视角与人物限知视角的区别、人物视角的功能对金圣叹小说评点中的叙事视角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1.我不知道今天的读者发生了什么巨变,但我觉得有些东西是恒定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事实上我们看小说,都是想看到日常生活,小说是以和日常生活极其相似的面目表现出来的另外一种日常生活。这种日常  相似文献   

19.
一部小说叙述视角的载体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全知视角模式是迄今为止,人类文学史上使用得最多、发展得最成熟的一种叙事方式,在鸿篇巨制中,全知视角能够支撑起宏大的叙事结构.小说限知视角的选择本身就渗透了某种感情评价,体现了对世界感知的深遂.总体的全知视角并不排除局部的限知视角.二者结合使作品色调丰富,同时调节叙事节奏,使得小说结构显得轻盈.  相似文献   

20.
一部小说作品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叙述视角的成熟。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他的小说几乎每篇都是"精品",正如有学者所言,"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1]。仔细阅读《呐喊》和《彷徨》中的小说,会很明显地发现鲁迅采用不同的叙述视角来组织安排他的小说叙述,具体可分为三大类:一、零视角或无限制性视角;二、内视角;三、外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