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的全媒体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升级进步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体育报道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时期。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各类网站等信息传播互动工具,面向广大受众群体传播的体育赛事报道以及相关体育人物和各种体育活动新闻,满足了全媒体时代人们对体育新闻的多样化需求。本文通过详细分析2022北京冬奥会体育赛事报道的全媒体视角传播,来为我国体育赛事报道提供更多的全媒体宣传尝试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叶 《传媒观察》2014,(8):37-38
笔者以新浪微博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析微博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传播特点,研究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这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的到来使"微博"在人际交往和舆论传播中得到广泛应用和传播,那么作为深受广大群众关注的体育赛事,微博同样起着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作用。微博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作为一个新型传媒,微博可以为体育赛事的报道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晨宇  王迪 《今传媒》2023,(11):96-99
框架理论作为媒介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在体育赛事报道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本文运用框架理论模型,以《中国日报》与《华盛顿邮报》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为分析样本,通过比较报道中的内容主题框架、结构框架以及话语框架,研究中美主流媒体在体育新闻报道上的不同,旨在为未来我国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网络媒体中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对体育新闻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浪网球V”作为细分化的体育专业微博,既有报道迅速,传播生动的优点,也存在缺乏深度,定位模糊等问题。本文从分析微博内容,考量传受关系等角度探讨了微博体育报道的特点,并对微博平台在体育报道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体育新闻传播方面存在着新闻观念、新闻技巧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体育传播的效果.本文以"里约奥运中国女排"事件为例,选取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美联社、NBC等中美主流媒体的报道,从新闻观念、体育体制、体育文化观、文化背景和新闻文体分类这五个方面来看中美体育赛事报道的差异,以为我国体育赛事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新媒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探讨了手机电视、手机微博、手机发帖跟帖在2010年的世界杯、亚运会等重要赛事中的表现,并指出手机媒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型体育赛事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平台。在国际传播视角下,抓住国际传播机会,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加强体育报道,是一名媒体人肩负的新闻传播使命。本文就如何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做好体育宣传报道,发挥体育宣传的国际传播价值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体育新闻以其大众性、娱乐性、情感性以及全球性的特点,成为众多媒体追逐报道的领域。而电视媒体以其集图像、声音、文字、音响等多种符号形式于一体,动感、感染力强等优势,是体育传播尤其是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传播的主力媒介。由于中西传媒体制、受众观念、媒体实力等方面的差别,造成中西方电视媒体在体育赛事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以中国中央电视台、NBC的北京奥运赛事报道的差异为例,从报道理念、报道角度、报道内容等方面对中西电视媒体体育赛事报道差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2):98-101
有关器官捐赠报道是带有鲜明公益传播特性的报道,日益受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青睐与重视。置身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语境,公益传播的内容和形态也正发生着改变。本文从作者的采访亲历出发,立足新媒体与公益传播的互动关联,以案例解析的方式探讨了有关器官捐赠报道的现状与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媒体报道器官捐赠的突破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范久红 《报刊之友》2012,(12):104-105
本文主要分析体育微博在体育赛事传播过程中的特点,总结主要出体育微博在体育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传播主体多样性、传播信息碎片化、传播时效强、传播交互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指出其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及规避的办法,以期能为体育微博在体育赛事信息传播中扬长避短,并朝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星、竞技、淘汰等重大体育赛事的兴奋点对于媒体而言可谓是绝佳的市场机会,而体育赛事也需要通过媒体吸引更多人们参与。那么,媒体通常报道重大体育赛事的聚焦点在何处呢?如何才能够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呢?本文选择奥运会报道作为案例,分析提炼重大体育赛事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广州亚运会的宣传报道中,微博可以说是一个"新媒体"。网友、运动员、专家等群体通过微博互动,热议亚运,极大地提升了此次体育盛会所受的关注度,微博首次实现了与大型体育赛事的深度融合。新浪、网易、腾讯等网络媒体借力广州亚运会发挥各自微博的影响力,在用户规模、热点体育赛事的传播和讨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反映了网络媒体抢占微博市场的决心,也预示了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参与重大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巨大空间。而运动员通过编辑发布微博,在大众传播史上首次实现"传播者"与"传播对象"的合二为一,是传播方式的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传统媒体报道国际重大突发事件,主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形式,利用自身强大的报道实力和传播平台进行报道,而微博的媒体属性让国际新闻的表达空间更为开阔。在微博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下,国际突发新闻的报道打破地域限制,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闻时效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朱筱丹 《新闻世界》2014,(6):134-135
深度报道始终是纸媒面对其他媒体激烈竞争的核心优势所在,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条件下,纸媒深度报道需要借助微博等网络渠道进行传播。但是纸媒深度报道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困境,如果不及时加以澄清和疏导,很容易使舆论朝着与报道初衷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本文以2013年2月《人物》杂志的深度报道《厉害女士》的网络传播为例,分析造成这种传播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纸媒深度报道应对网络传播困境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广州亚运会期间,各大门户网站积极参与亚运报道工作。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既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沟通的平台,也为门户网站和新闻工作者创造了更新更快的新闻源。本文从亚运会举办地广州的信息化水平、微博自身特点、媒体应用先例和使用微博的工具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广州亚运会报道中应用微博的可行性,并从侵权行为、信息安全、盈利途径和差异化竞争等方面,为门户网站在今后的大型体育赛事中应用微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颖 《今传媒》2011,19(2):46-47
2010年6月正值南非世界杯季节,作为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的一项全球赛事,中国网民们在南非世界杯期间选择了新的侃球阵地——新浪微博。数百万球迷同时聊球互动,使新浪微博成为中国球迷聊世界杯的第一互动平台。微博平民化的姿态,亲切真实的氛围,庞大的社交圈以及超强的互动性,成为其在重大事件时迅速积聚人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新浪微博用户在世界杯期间发布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探析微博这种新媒体在传播重大体育赛事时独特的传播特点,研究体育赛事新的传播途径,从而进一步增强体育赛事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州亚运会期间,各大门户网站积极参与亚运报道工作.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既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沟通的平台,也为门户网站和新闻工作者创造了更新更快的新闻源.本文从亚运会举办地广州的信息化水平、微博自身特点、媒体应用先例和使用微博的工具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广州亚运会报道中应用微博的可行性,并从侵权行为、信息安全、盈利途径和差异化竞争等方面,为门户网站在今后的大型体育赛事中应用微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静 《新闻战线》2022,(6):80-83
北京冬奥会在赛事运行、新科技使用、可持续发展、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北京冬奥会相关内容传播的广度、密度、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体育报在北京冬奥会报道中坚持以竞赛为核心关注人的故事,以纸媒为后盾融媒体多平台发力,拓展重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边界,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窗口效应”日益突出。本文以京沪穗三家晚报关于2020东京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为例,立足新闻报道框架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2020东京奥运会报道的主题框架、结构框架和话语框架,以期为未来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框架建构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