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晨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都市类报纸。与该报同类的报纸,武汉地区还有几家,如《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楚天金报》等,地理环境、定位、受众的相同,将使这些报纸陷入同质化困境。如何避免同质化,凸显个性化的办报特色?《武汉晨报》经过几年的摸索,在新闻报道上开始显现出自己的风格,即"连续性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2.
针对报纸副刊业呈现出的"传媒套娃"①现象,本文以《重庆晚报》为例,从报纸副刊的定位和创新两方面入手,分析《重庆晚报》在报纸副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提高报纸副刊影响力的方法,提高报纸副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杨胜 《新闻世界》2010,(9):58-59
新闻评论被誉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随着新闻同质化现象的日益加剧,新闻言论成为媒体竞争的新宠,不断创新变化的新闻评论日渐也成为晚报都市类报纸赢得更多读者的一柄利器,越来越受到都市类报纸的"重用"。近年来,都市报的新闻评论版面一直不断地创新,表现在内容上渐趋"新闻化",指向上渐趋"本地化",形式上渐趋"平民化",写手上渐趋"草根化"。但一些弊端也已显现,如评论员中罕见记者,版式趋同呆板等。  相似文献   

4.
赵盛 《新闻世界》2010,(10):101-1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晚报获得了迅猛发展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热潮"。进入新世纪以后,报纸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各家晚报都在不断改扩版,凸显其特色以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两家著名晚报为例,从报纸的导读版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探求不同晚报的趋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5.
成也网络,败也网络。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都市报国际国内版面的选稿余地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但它又让都市报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24小时一期的出版周期使得报纸上的不少新闻一出印刷厂就成了"炒冷饭",更关键的是,同城都市报同质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无论是炒冷饭,还是同质化,对纸媒而言都是一种巨大伤害。本文从3个方面归纳总结国际国内新闻同质化的原因,并从呈现方式上提出了提升报纸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报纸同质化严重制约报纸发展。目前发达城市平均每5个人就会拥有一份报纸的情况下,要想让读者选择你,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理由。数份同质化的报纸,读者只选一份就可以了。因此,同质化的报纸必然要带来报纸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经济新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几年,很多报纸都扩大了经济新闻的版面,增开了财经周刊、民生周刊或理财周刊。然而,纵观这些"报中刊"不难发现,内容的同质化非常明显,经济专业人士不愿看,普通百姓看不懂。  相似文献   

8.
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共出版报纸1943种,全国的网站数量为287.8万个,而这一数字在2009到年底已攀升至323万个,是报纸数量的1600多倍。数量意味着竞争。当初,报纸在同一区域内的竞争对手不过几家、几十家;当下,报纸网站的竞争对手数以万计。不仅如此,进入互联网的低门槛、转载内容的低代价,造成了互联网内容的进一步同质化。而那些在10年前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通过上市获得了巨额资金,并筑起了极高的技术壁垒。报纸竞争中屡试不爽的"内容为王",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里稀释,在电信运营商的"渠道霸权"中无奈,在互联网巨头的技术壁垒前失效。  相似文献   

9.
都市报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剑 《青年记者》2007,(22):89-90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同质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同一城市中的报纸内容雷同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报纸的同质化表现为相当数量的报纸定位重叠,都  相似文献   

10.
核心阅读:随着时代的进步,报纸读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不会满足于了解本地新闻,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内、投向全球。故而,办好国内国际新闻版,对于想赢得读者青睐的报纸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然而,由于新闻来源、供稿渠道的趋同,同城几张报纸的国内国际新闻内容重复,成了读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只有在版面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追求个性化,方能避免国内国际新闻版的同质化。一、像画家一样,捕捉图片"特质"追求报纸版面个性化,就要给读者以强烈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的报业市场,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征,那就是同质化竞争。尤其在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数张甚至十几张同类型的报纸同时存在,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读者每天面对众多内容、风格差不多的报纸,他们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加。如何把读者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自己的报纸上来?本期刊发的文章《同质化竞争与报纸的成长性——<南京晨报>迅速崛起引起的思考》分析了《南京晨报》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成功秘诀,从而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全力打造过硬的报纸品牌,是应对同质化竞争的最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相近的定位、类似的传播内容、传统的营销策略……我国财经类报纸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因此,财经类报纸如何避免同质化现象,实现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媒介关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报纸长期以来有较大的同质化倾向,从营销角度看,同质化是产品经营的大忌。在当前情况下,报纸要不断寻求自身的独特个性,做到报道方式、版面编排和服务等各方面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报业竞争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同质化倾向严重.报纸同质化现象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感,由此产生的市场压力也传递给包括晚报在内的各类报纸.  相似文献   

15.
差异就是市场创新才有出路——对新闻同质化竞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我国报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都市类报纸异军突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伴随着繁荣而来的是同质化现象开始困扰各家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同城竞争的报纸如何避免同质化,成为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新闻同质化的表现何为同质化?报业同质化现象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是内容层次,典型特点是千报一面。其二是报业运营层次,表现为各报策划手法相似、营销运作雷同,缺少独树一帜的报业盈利模式。第一层次的表现最为显著。体育、娱乐、财经、I T等热点报道,你有我有全都有。我们通常说的…  相似文献   

16.
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同质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同一城市中的报纸内容雷同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有的内容彼此重复率达70%,有时甚至更多。报纸的同质化表现为相当数量的报纸定位重叠,都瞄准在覆盖读者面较广、广告投放量较大的综合性市民生活报这一市场空间;报纸的内容和形式也大同小异,一些有创意的栏目、版式等往往出台不久就被迅速模仿;报纸的广告市场、运作机制也趋于一致。这种报业上的严重重复建设必然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首先,报纸同质化损害了报业结构的丰富性、立  相似文献   

17.
浅论报纸新闻同质化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辉 《新闻记者》2008,(11):87-88
同质化指的是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这本是一个商业领域的概念,但纸媒体本身具有的产业属性,使报纸也同样具有同质化问题.报纸的同质化是指在共同的报业市场和竞争关系中,一些报纸为了改变自身的落后地位或寻求一条便捷的发展途径而模仿和沿袭已成功报纸的运作模式,导致报纸之间的风格定位、版面设置、目标受众、报道内容、发行手段等都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兴盛时代,报纸的同质化竞争不仅局限于同城范围,已从都市新闻扩展为国内新闻乃至国际新闻.如何从同质化的搏杀中超脱出来,做出"有报纸特色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都市报“同质化”是一个老问题了.近年都市报式微、个别报纸停刊,除了外部因素,恐怕与“同质化”有关.一些报纸做了治“同质化”的探索,但是许多做法并没有啥效果,反而影响了报纸的阅读率和经济效益,原因恐怕就在有些“药方”开错了.笔者把开错的“药方”归纳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别总拿报纸同质化说事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中 《青年记者》2010,(13):67-68
最近几年经常碰到都市报的领导们相互发问:竞争对手的报纸都大同小异,很难想出新的内容点,在报纸同质化这样严重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新的内容空间?否则,如果都同质化了,还怎么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