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晟  李敏 《当代传播》2015,(2):111-112
公众的视觉认同是一种以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为理性判断的视觉状态,它提升了新闻传播中公众视觉表达的领悟力,避免了视觉异化。公众的视觉认同依托于公共形象的新闻传播,建构新闻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重视视觉风险传播,把握视觉隐喻在新闻传播中的多重解读,从而增强新闻传播价值,推进公共形象传播与公众视觉评价之间的良性认同。  相似文献   

2.
孔非 《新闻爱好者》2011,(18):156-157
作为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处于强势电子媒体包围中的现代社会受众,已经习惯于丰富、逼真的视觉文化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报纸新闻及时从呆板、模式化的文字新闻中解脱出来,将新闻视觉化、形象化、生动化,以"悦读"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视觉化,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所谓新闻视觉化,就是在新闻操作过程中,通过采用一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2,(2)
数字技术为新闻的视觉表达提供可能,推动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转向。本文采取生态化路径考察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化趋势,以图像的观看、制作和传播三个动态过程为框架,系统性研究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化特征及其文化逻辑变革。本文提出,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转向带来视觉手段的重塑、新闻内容的"再媒介化"和渠道与模式的多元化,在新闻组织逻辑、叙事机制和思维方式方面,呈现出开放与透明、平等与个性以及直观与流动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陈喆  薛国林 《当代传播》2011,(2):119-120,122
作为一种新闻叙事方式,视觉化新闻有利于增强新闻事件的现场感,丰富人物故事的表现手段,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穆青在多年的新闻报道实践中提出的新闻视觉化理念和新闻叙事形象化、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以及注重细节描写的操作原则,突出新闻的实用性和传播效果,易于理解和运用,在中国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证明.  相似文献   

5.
唐丹 《东南传播》2021,(12):30-34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从中央到省市县地区,越来越多的传统主流媒体开始入驻短视频平台,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趣味性与宣传性俱佳的新闻传播热浪.因而,短视频平台融合新闻的跨媒介叙事、视觉化研究也成为了今日研究的热点.论文通过溯源短视频融合新闻的定义,理清其作为互联网时代视觉化文本的意义阐释.并试图用文化研究以及符号学、编码与解码理论、视觉修辞理论为支撑,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短视频融合新闻的视觉加以研究,对其生成的新观看基础、新观看行为、新观看经验以及与社会的权力关系加以探析,对短视频融合新闻视觉盛宴下的弊端及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引起大众的警觉.  相似文献   

6.
传播媒介是文化发生的场所,当人类经历了印刷媒介、影视媒介之后,网络媒介的出现,使视觉文化从摹仿、复制阶段进入虚拟阶段,标志着一种新的视觉文化的到来——网络视觉文化。网络视觉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  相似文献   

7.
如今,以电视、电影,报纸、书刊、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特别是影像媒体,正在日益制造和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换.视觉传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将特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在现代社会,这种全新的视觉文化在各个领域发展并运用.  相似文献   

8.
所谓视觉新闻,就是作者将自己目击到的或经历过的新闻事实描摹或拍摄给受众看。从电视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现杨报道”;从报刊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新闻特写”。规觉新闻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作者是事件的目击者成经历者;二是采用描摹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三是现场感强。 一、视觉新闻的构成 视觉新闻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作者观察并描摹出事件,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视觉”。另一部分,是受众通过作者的描摹看到新闻事实的真相,我们称之为“受众的视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视觉是主动的,作者视觉的内容决定着…  相似文献   

9.
蔡长虹 《传媒》2007,(7):62-63
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能指系统,视觉图像的确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文字符号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文化建构中的地位,视觉符号的存在与大行其道也有其现实性和合理性,但视觉语言并不排斥文字思维,视觉文化也并非要与自然语言决裂,那些认为视觉传播将要和势必取代语言信息的视觉中心主义者,无疑存在一种不切实际的夸大.我们有必要从语言文字符号的角度,对视觉文化在传媒时代的含义和走向做一番厘清和规正.  相似文献   

10.
初阳 《新闻传播》2023,(3):118-120
现如今,视觉文化在崛起与快速传播,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图像信息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繁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选择简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接收与处理。因此,新闻摄影在履行传播职能的同时,也需要对传播效果加以关注。新闻摄影作为新闻传播中重要的视觉信息生产部门,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1.
冯菊香 《新闻界》2014,(4):71-76
进入"后读图时代",视觉文化成为理解和认知社会的一个进路。新闻图片传播更加引发受众的瞩目,重塑了他们的记忆和经验。本文尝试从技术、内容和伦理三个视觉性的维度,分析新华网"一周汇总"新闻图片的生产、传播中建构的视觉文化景观,阐释新闻图片传播实践如何重构日常的社会世界,以及受众在新闻图片信息接受过程中改变自身的文化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视觉建构。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是一个被图像把握的世界,图像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景观。医学影像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在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兼具视觉价值:审美价值和医学价值。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医学影像带来的影响进行展示,并从视觉传播的角度进行理论上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孔非 《新闻爱好者》2011,(9):156-157
作为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处于强势电子媒体包围中的现代社会受众,已经习惯于丰富、逼真的视觉文化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报纸新闻及时从呆板、模式化的文字新闻中解脱出来,将新闻视觉化、形象化、生动化,以"悦读"吸引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4.
视觉时代新闻真实性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真实性,归属于新闻传播或新闻工作的首要准则范畴;在新闻实践工作中有着不容置疑性。然而,新闻失实事件却屡见发生,当人类的生存环境进入到视觉文化传播的新时期后,新闻真实性的正常生存仍是一个现实问题;并且,在强大的现代传播科技技术的作用下,侵犯新闻真实的行为也呈现出一番新态势来。  相似文献   

15.
新闻网站凭借其视觉元素方面的丰富资源,以及大屏幕阅读的视觉体验,在视觉呈现上相对于报纸和移动终端都有着一定的优势。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华网、凤凰网、澎湃新闻(网页)三家不同性质的新闻网站首页的视觉呈现元素进行对比研究,提炼出新闻网站视觉编辑的共性和差异,以分析异同点为手段,挖掘视觉传播之于网页新闻的意义,并对其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传播: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觉文化及其传播是在现代性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现象, 然而视觉文化却表现出显见的后现代特征。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著述的基础上认为: 无论用纯粹的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都无法界定视觉文化及其传播的性质。在视觉文化及其传播过程中,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复杂交错, 两者之间既有矛盾紧张的一面, 也有关联甚至合谋的一面。从总体上来看, 视觉文化及其传播更应该被视为一种现代性现象, 而不是相反。视觉文化, 就其内容、表现形式、审美趣味和原则而言, 主要呈现出后现代的特征; 而就其传播驱动力量、传播方式、传播体制而言, 主要遵循现代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视觉文化的到来。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网络视觉素养应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鲍仕莲 《新闻世界》2011,(6):244-245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视觉性的资料和信息,并由此衍生了特有的视觉文化,而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本文对国内视觉文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视觉文化研究的总体轮廓有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视觉文化研究提供思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网页不仅要求其满足基本功能需求,还需要满足其艺术美观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网页要有一定的视觉传达能力。为了更好地体现新闻网页视觉传达的能力和满足人们需求,需要将艺术和新闻网页视觉表达能力结合在一起,使新闻网页形成良好的视觉冲击力,为人们提供新颖、个性化的视觉大餐。  相似文献   

20.
苏状 《当代传播》2011,(5):37-40
20世纪末以来,视觉文化研究源发西方并随即入土中国.然而,视觉、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纵贯古今、兼涉中西、因缘相承、互为涵构的系列命题.那么,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在国内兴起发展不越十年的研究领域,有必要在“泛语境”下对其进行文脉爬梳、理论反思,以明晰本事,鉴照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