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4月1日网络系列短片《泡芙小姐》在优酷网首播,由优酷网携手北京互象动画公司联合出品.短片队小精灵泡芙为女主角,她时尚独立,喜欢探险冒险,她就像观众日常生活的缩影,经历的每一个故事触动着观众的心灵,悄悄走进观众的内心,深深吸引观众的眼球.《泡芙小姐》深受观众喜爱并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2.
李儒俊 《东南传播》2015,(1):107-109
网络定制剧已成为植入广告的首选。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定制剧的概念和产生背景及其成为广告植入新宠的原因,然后通过对优酷网推出的《泡芙小姐》系列、搜狐网推出的《屌丝男士》系列、土豆网推出的《爱缤纷》、爱奇艺网推出的《一线钟情》等广告植入案例,分析了网络定制剧广告植入的形态、模式、发展走势、局限等,对网络定制剧广告植入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解读,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技术变革带来的动画传播与制作模式的变革为国产动画植入广告的产生带来了契机。以《十万个冷笑话》和《泡芙小姐》为代表,国产动画植入广告经历了诞生和发展时期,如今国产动画的广告植入从形式上和产品类型上都有了突破,融合企业和品牌文化的动画植入广告在未来的整合营销实践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盖伟 《传媒》2014,(20)
正微电影以"微"区别于普通电影,体现在微时长、微制作及微投资,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微电影的专业制作机构,使得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展壮大,成为商业、艺术及传媒领域的时代宠儿。《2013年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指出,据估算,未来五年内,微电影行业产值可达数百亿元以上。《泡芙小姐》《11度青春系列》《老男孩》等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在网友中产生巨大反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并带来巨大商机。微电影之所以具有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很大程  相似文献   

5.
透视《蜗居》的热播与热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电视剧《蜗居》不仅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在网络上也同时兴起了一股《蜗居》热潮。本文从身份认同、网络的二次传播以及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等角度,透视了《蜗居》热播与热议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宁 《新闻世界》2011,(2):68-69
"维基解密"事件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笔者通过对"维基解密"事件基本情况的介绍,透过事件本身,思考其背后所体现的如网络信息传播、公民知情权、隐私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江柳 《东南传播》2010,(8):118-121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老子《道德经》的"反战"、"守柔"以及"人本"主义三大思想,以人类传播史上媒介技术的演进为纵线,进而评析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的演进图景及其所展示的传播文明。其中,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媒介演进过程的三大拐点,尤其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时期人际传播方式的复苏更彰显了中国道家"不失其所者久"的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8.
案例 2004年3月14日,云南《都市时报》刊发了题为《痴情女子为情轻生,消防兵绳降救下跳楼女》的报道,并配有新闻图片。后来,此事件中一张未能上版的照片被摄影记者发至西祠胡同论坛,没想到,照片便被反复传播,渐渐变为“协警抓小姐”、“城管抓小姐”。  相似文献   

9.
2011年新年伊始,新华社就以《新载体不断涌现,"全民围观"时代到来》为题发表中国网络文化生态观察,文章称:"2010,网络文化进入‘全民围观'时代。"然而,"围观"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它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现象,其深层的意义更是在于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即:不是因为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而传播,而是因为第一传播本身导致的围观,赋予了事件被重视和报道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莉  孙佳乐 《新闻世界》2010,(11):174-175
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一书中,论述了电子媒介所构筑的媒介情境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此考察在新的媒介情境中网络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指出因网民集聚、人际传播的出现、交往的实现,使得网络促成了"地域"的消失,又因受众个人因素等多重局限,即使是在网络环境中,"知沟"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1.
周洋 《新闻前哨》2010,(9):39-4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类型研究的基础上,从多学科的视角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了解析,并且有针对性地从"更新危机传播理念"、"完善危机管理组织"、"搭建网络对话平台"、"改进危机传播策略"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危机传播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地区性报纸,我们定义为非中心城市、非全省发行,只覆盖省内部分地级市的区域性报纸。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所创办的"楚天系"报纸:覆盖鄂西北地区的《楚天快报》、覆盖鄂东地区《楚天时报》、覆盖江汉平原的《楚天民报》,湖南《潇湘晨报》创办的《长株潭报》等。对于地区性报纸来说,网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报纸品牌知名度的拓展上。其表现形式为:新闻的电子化传播,与读者更便捷的互动。在实践中,《楚天时报》的网络运用探索,大致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建立网站、电子报,将每日报纸新闻延伸至网络;第二步:建立官方微博,利用网络开放平台打造品牌;第三步:与强势网络新媒体形成合作关系,借船出海扩大影响力。构建基础平台:建立网站、电子报,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13,(1):55-55
邢立双在2012年第11期《网络传播》撰文阐述,面对繁荣的网络舆情,政府机关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加强微博上官民互动。2011年,政务微博的发展"提速",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在微博使用能力和技巧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和领导干部把它变成了"网上机关报"——一种与民众互动的"公媒体",把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互联网。首先,微博通过新浪认证。  相似文献   

14.
孔子极其重视人际传播行为,单就《论语》中描述人际传播行为常用词的词频即可见一斑:《论语》中仅"言"就出现了126次,"信"出现了38次,表示有口才之义的"佞"出现了8次。  相似文献   

15.
王雪瑶 《新闻世界》2013,(12):57-58
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新的传播时代的到来。在网络视频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中,网络节目开始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网络主持人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大鹏嘚吧嘚》为例,分析网络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都成 《新闻世界》2012,(3):70-71
网络热词的大量涌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网络热词的高频率传播,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文化现象,由此也引出了一种以网络热词为传播内容的全新载体,即"词媒体"。网络造词的语言特性使"词媒体"有其相应的使用方式和传播领域,本文试从网络传播的视角,结合语域的相关概念,分析"词媒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传播方式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报网融合的一次创新探索,《铜陵日报·铜都晨刊》推出的《铜都网事》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意义,那就是传统媒体要主动出击,与网络等新媒体交融、合作,直至打造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全媒体",以在日益激烈的传播战中掌握主动,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钟春林 《新闻传播》2010,(1):123-123
"播"与"说"是两种不同的新闻播报方式。所谓"播",它是一种语言传播样式,因为它的创作依据是新闻稿件,表现为语音规范、语言书卷化、样态有限、语体结构严谨、对语境依赖性不强。典型的栏目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以及各省台《新闻联播》等。  相似文献   

19.
网络虚拟组织传播是网络媒介和虚拟组织传播的结合和共谋。本文以搜狐网为典型文本,分析了其网络虚拟组织机制,并进一步对整个网络虚拟组织及其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网络虚拟组织传播是网络时代虚拟组织传播的发展,具有无限繁殖力、互动性、符号化和"蜂群"效应,效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李觅 《新闻前哨》2014,(7):18-19
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以及网民数量的增长,一个由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带来的全媒体时代来临。什么是"全媒体"?它是指媒体机构运用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表现手段,通过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一媒体内容。2006年,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最早开始了全媒体的改革实践之路。2008年,《今日美国》也开始尝试产业链重构推动全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