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先秦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是非”观独具丰富的义理内涵,而在《齐物论》中尤为明显。结合文本看,庄子在《齐物论》中先是论证“是非”源于言辨、源于成心,然后提出“莫若以明”“因是”的工夫予以消解,直至达到“是非”观的终极形态,即“一”。如上“是非”观,不仅对理解庄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处理社会、网络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3.
《夜航船》是明朝学者张岱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类书,其中汇集了先秦至明的各类语料,记录了不少产生于不同时代的成语。本文择取其中与动物相关的若干条成语,根据《夜航船》的记录,并辅以其他语料,对其溯源探流,进行语义分析,以期说明《夜航船》在汉语成语研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友斋丛说》是一部在许多方面有较高价值的明代史料笔记,收入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的版本只做了简单标点,还存在数量较多的文字、词语、标点等问题。本文就22条语料进行了校读。  相似文献   

5.
在校读《国语》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家在断句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国语》的12种版本(有两种是选本)就其中的9处断句有歧异的地方从多种角度比较同异,进行辨正,试图得出比较公允的意见,有益于对《国语》文本本身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从编辑学角度而言,《国语》的成书并非简单的史料汇编,编撰者以其独特的编撰体例和方法使"资治"、"垂法"的意旨通贯始末,奠定了全书的思想基调。通过对其篇章结构、叙述方法、资料来源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窥探《国语》"以国为别,各自纪年"、"以语为主,籍事寓言"、"依经立说,礼定是非"、"传而兼史,通经致用"的编撰理念,也是其相较其他语类史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有关《国语》怎样成书,比较集中的说法是编撰者杂取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春秋”史料而成。其实除了“春秋”一类的史料外,尚有诸如“诗”、“礼”、“乐”、“令”、“故志”、“训典”以及瞽矇口述历史等多种文献为其成书提供史料。这些文献不但丰富了《国语》的史学和文学的内涵,而且增加了《国语》的审美价值。那种认为《国语》不过是毫无润色的史料的简单拼凑,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孟子》成书于春秋中期,是宝贵的先秦典籍,被列为"四书"之一。《孟子》总字数超过其他"三书"之和,语料十分丰富,因此在反映先秦语言面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专门考察了《孟子》中出现的量词,从意义和语法功能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归类、整理,并通过与其他时代作比较,揭示了《孟子》中的量词在整个量词系统的发展中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国语》与《左传》是先秦典籍中的双璧,但两千多年来二者的地位却相去甚远。从近二、三十年出土文献中的“语”类作品出发,重新审视《国语》的性质和价值之后可以发现,《国语》是先秦“语”类作品之集大成,是我国国别史的始祖,对司马迁《史记》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对中国史学史上历史的文学化和文学史上文学的史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论语》、《穆天子传》、《韩诗外传》、《论衡》、《吴越春秋》等先秦及两汉古籍,普遍记载了有关太伯、仲雍奔吴事件,并为历代学者所尊信。近代以来始有人对上述古籍特别是《史记》的记载表示怀疑。我们的看法,对古籍记载过于迷信固然不妥,但也不宜轻易否定。尤其是对待先秦古籍和《史记》这样的史学名著,需要特别慎重。《左传》相传是鲁国太史左丘明所作,近人考证为战国初期魏国的作品。不管作者为谁,《左传》本身确是先秦最重要的史部著作,其史料价值极高,在史学史上也有卓越的地位。梁启超称之为“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秦汉以降史界不祧之大宗”。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左传》闵公元年、僖公五年、  相似文献   

11.
《对类》为诗词(对仗)、对联语词汇编性质的类书。全书共21卷,分天文、地理、节令、花木等二十个门类聚合各音节适合童蒙阶段学习撰写诗词(对仗)、对联的语词材料,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汉语词汇史语料价值。《对类》及其系列著作版本情况复杂,多达十余种。明司礼监刻本是今存最早的版本,刊刻时间为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吴勉学刻本为坊刻本,也有一定影响;《缥缃对类大全》《会海对类》《对类便读》等系列著作是《对类》研究阐释和补充扩编性质的著作。《对类》的词汇史语料价值,主要表现在词汇的系统性及时代特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国语》校勘一识《国语》现存的版本中有宋代刻印的两种:明道本和公序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的《国语》是根据清代士礼居翻刻明道本排印的;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的《国语》是根据杭州叶氏收藏的明金李校刊的公序本影印的。以后出版的《国语》单行本、选本以及散文选和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3.
《国语》是关于周王朝及春秋时期的一部记言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期。书中记录了自周穆王起至鲁悼公终共计五百余年的历史史实,它同《左传》一样,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探讨先秦汉语的宝贵语言史料。因此,对该书的语言面貌值得作全面深入的解剖。本文是就《国语》一书的称数法所作的初步探讨。行文中我们适当地就某些问题同甲骨文、金文以及先秦其他文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同时也就一些带争议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以备同道商榷。全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称数的基本方式;定数与不定数;倍数、分数与序数;余论。  相似文献   

14.
唐代韵书引用《国语》共9处7例,其中一些例句和今传《国语》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反映了北宋以前《国语》版本的一些文字异同。  相似文献   

15.
三国吴韦昭注是目前关于《国语》最早的注本,对研究《国语》有重要价值,然其中有一些注释不尽如人意,本文选取《国语》韦昭注10例加以辨正,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奉使录》是研究"土木之变"前后明代与蒙古关系的重要史料。明代李实曾两次出使瓦剌,回来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奉使录》,描述自己的出使过程。但由于书中涉及很多英宗皇帝在外时的言行,故被限制传播。关于该书的书名说法各异,并且明代两个主要版本之间内容亦有差异,通过对比,可以了解到各版本的优劣。《奉使录》不仅详细记述了当时朝廷遣使迎接英宗回国的历史过程,且记载了作者在蒙古地区的大量见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元代前期编纂的民间交际应用类书《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在研究整理宋代诗词、文章方面具有较高的校勘和辑佚价值,《全宋词》新本曾从该书中辑得宋人词数百首。比对明初覆大德本《翰墨大全》,发现《全宋词》新本所记中科院藏《翰墨大全》的版本与卷数、刘应李词《登武夷平林》略有错误,"竹林亭长"实为熊禾别名,可对邓剡词《浪淘沙》、《唐多令》略加校勘。  相似文献   

18.
郭万青的《〈国语〉动词管窥》在占有《国语》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传统语法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对《国语》动词进行全然性数量统计分析,并对《国语》文本中的一些校点以及《国语》文本具体语词进行了训诂。  相似文献   

19.
郭璞的《尔雅注》是一部重要文献,多引先秦汉魏众书以证《尔雅》释义,《国语》亦在其列,这本书对《国语》研究史与接受史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尔雅注》所选《国语》语例尽管不多,但极其精审,足见郭璞对《国语》之推重与熟悉,此亦为《国语》颇受晋人重视与喜欢的例证。通过将郭璞引《国语》例与韦昭《国语解》对照分析,亦可推测出郭璞应阅读过《国语》韦注。  相似文献   

20.
《国语》为治先秦史之必备书,其中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实尤详。其注今唯存《韦昭解》,向为学者所重;其版本宋代已有“明道本”“公序本”之别。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新校点本(下简称“今本”),以明道本为底本,参校公序本,兼收清代部分成果,择善而从,颇便读者。余读今本《国语》每有疑难,或求版本对勘,或笺识之而求诸他书与通人。积年,颇有焉。兹录《国语》校读记之稍可观者,以就正方家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