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矛盾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生灭、演变的普遍规律,是“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的唯物辩证法根本法则。依据这一法则的本质内涵,现实地分析和考察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主义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根本环节和基本形态,从而使我们从新的视角深化社会主义运动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矛盾,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学生主体参与与接受式教学方法的矛盾;考试形式单一与客观评价学生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是关键,改进教学方法是重点,教学与现实“接轨”是必然要求,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的“两课”教学为回应现实变化所不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着长时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本着眼“两课”教学的系统性,就“两课”教学的基本矛盾、改革的原则、新的教学方法做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的“两课”教学为回应现实变化所不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着长时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本文着眼“两课”教学的系统性,就“两课”教学的基本矛盾、改革的原则、新的教学方法做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在十六要素中列宁对辩证法做了多角度的考察,但是,它的基本方向,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列宁反复强调,人的认识就是主观对客观的关系;认识的过程就是思维对客体的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永恒的过程。十六要素第(1)条“观察的客观性”,说的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观察”说的是一种主观活动,“客观性”是指主观活动和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客观实在,就是“观察现实、接近现实”。这里始终有“观察”和“现实”、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认为,以黑格尔思辨哲学为代表的整个近代哲学乃至一切形而上学的全部秘密和根本错误都在于颠倒了思维与存在、自我意识与“现实的人”的真实关系。马克思在哲学上超过费尔巴哈的地方在于:第一,在马克思看来,只要现实世界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分裂”没有得到根除,宗教就不可能消亡,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形而上学就不会“终结”,因此,与费尔巴哈仅仅满足于对宗教和思辨哲学本身的批判相反,马克思提出了对颠倒的现实世界本身加以革命性的颠覆和改造的任务;第二,马克思用“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代替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精神活动”作为现实世界的基础,从而摆脱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仅仅从直观的或纯粹客观的意义上来理解现实世界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7.
真理问题一直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从根本上驱散了笼罩在真理观上的迷雾,露出了真理的真面目,原来真理只能是客观的。但旧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真理是客观的,这已为人们所公认。可是,该如何理解客观真理呢?至今仍在争论。有同志提出:“真理的客观内容就是存在于人类经验之外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就这个论断中,把真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存在对举看,二者似有区别;但就使用了“就是”二字看,二者又似乎无差別了。如果去掉其中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教育和教育学,隐去了“客观时间下的教育”这一前提。但是客观时间下的教育目的和计划却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结果。教育的时间性,从计量化的时间作为计量化的教育的逻辑前提,研究现实教育的时间性,揭示现实教育那无奈的现实。个体经历的教育时光、教育时刻,是教育意义绽放的基地,本己的时间性打开本己的教育,让一个人成为“自己”。林林种种的“教育”,生活在、交织在共时的矛盾中。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反映。现实世界本身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的,因而,现实世界的矛盾运动反映到数学中来,就形成数学的辩证内  相似文献   

10.
周荣方 《河南教育》2010,(12):56-57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三大矛盾:“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漫天撒网”与“有的放矢”,“了解”现实与“接受”现实。这些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实习教学及求职服务不完善,应对当今大学生就业矛盾高校就必须完善专业设置、改革专业课教学、规范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正确认识和估价“十五”期间基础教育的基本形势 ,明确这一时期的重点任务 ,这是各级教育部门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十五”期间 ,我国基础教育将处在重要的发展期 ,关键的变革期 ,使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也潜在着新的挑战 ,孕育着新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客观地估价形势 ,认真地分析矛盾 ,科学地制定对策 ,使基础教育更加稳定、健康地发展。一、“十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的三大矛盾总结新中国 5 0多年来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和古今中外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 ,决定基础教育发展进程和基本面貌的有三…  相似文献   

12.
“证伪性”实验指的是用来验证猜想的实验结果与猜想预言发生矛盾或存在差异的实验,在科学探究中“证伪性”实验分为“真证伪”实验和“假证伪”实验。“真证伪”实验揭示了原有科学猜想中隐含的客观矛盾,要求科学家改变原有猜想,重新提出新的猜想;“假证伪”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与原有猜想矛盾或存在差异,但产生这种矛盾或差异的原因是实验方案有问题或受另外新的因素影响,而原有科学猜想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在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矛盾,一是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二是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与授受对象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三是统编教材的滞后性与现实形势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创新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绑架风波     
菜场税务员吴志德的儿子吴小宝被人绑架了。绑架分子一不索要钱财,二不搞其他交易,只要求吴志德做出保证以后不再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便放人。位于菜场旁边的税务所门口围满了人,吴志德正在里面通过电话与绑架分子谈判:“我没搞不正之风,你误会了。”绑架分子说:“什么,你没搞不正之风?还不承认。给我揍!”电话里就传来吴小宝挨揍的啪啪声和哎哟哎哟的叫声。吴志德只好说:“我搞不正之风!我搞不正之风!”绑架分子问:“怎么搞?”吴志德说:“主要是接受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发展是在理想与现实、自主与依附、传统与现代、“有用”与“无用”的矛盾博弈中实现的。大学精神的失落其实质是大学固有矛盾在新的时代形势下的失衡。重塑大学精神需要在时代条件下实现矛盾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经营与集约经营等深层矛盾和问题,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化引起的社会结构尤其是社会利益结构的重大变化产生出诸多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引发重大的社会危机,因此需要对这些变化了的社会结构进行新的整合,以形成新的社会的“稳态”,使整个社会能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建构一个和谐的社会。从社会利益分化与社会利益整合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在社会利益分化的过程中,以新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所构建的一个新的“稳态”的社会,它追求的是一种更高质量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具有“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性、“有形有感有效”的综合性、“共建共治共享”的系统性等典型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支撑、“三个有利于”的价值导向和应对现存挑战的客观需要分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生成的理论依据、价值依据和现实依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构建,要以完善常态化领导机制为根本前提、以建立常态化叙事机制为中心环节、以打造常态化联动机制为必要条件、以健全常态化激励机制为内驱动力、以创新常态化评价机制为优化举措。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客观表现,它成为社会主体对话与交往的工具,其在所有社会规范中的特殊功能正渐进凸现。德治是法治前提下人们至高无上的一种人文精神,它合理解决“小我”与“大我”、社会正义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法、德兼治已成为高层决策者和思想界的一种共鸣,是中国治国的一种客观的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洪波涌动、迅猛异常。在新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跳槽”、“下海”成了新的社会热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遇到了新问题,产生了新的矛盾。传统的观念,现存的经验,常规的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难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因而一个新的课题十分严峻地摆在党的基层工作者面前;在新形势下,如何激发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