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思想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从生态理想、生态精神、生态道德和生态法治这4个维度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理想是绿色家园梦、美丽中国梦和美好生态生活梦的统一;生态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绿色阐释;生态道德是共同体、社会与个人的共同价值取向;生态法治是法治思维培养的生态维度。  相似文献   

2.
从五四开始,中国现代作家就高扬起务实的精神。他们对现实人伦和社会政治的思考,压倒对其他一切问题的关注,启蒙和救亡成为现代作家着力表现的双重主题。种种磨难使他们把对理想的展望转化为具体的对生活现状的批判,转化为改造中国现状的斗争。中国现代文学的“愤怒”美感特征和“力之美”的主导风格由此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的一切向前推进和发展,“人类的精神”比以往任何时期对地球生态系统施加了更为巨大的影响。人的信仰、信念、理想、追求、幢憬、感悟、反思和心智等构成了“人类的精神”的基本内涵。鲁枢元认为:“精神生态是生态学众多分支中的一门,专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女权主义已经使得女性的声音不再成为一种边缘化的声音,但是总体上看女性作家和批评家的“生态意识”都很薄弱,文化思想界关注作家的“精神生态”的人很少。鉴于此,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文化理念建构的角度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通过女性原则的重新确立、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生态精神”的大力倡导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强调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人类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命运,大力倡导和建构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5.
关于沈从文及其作品,新时期以来众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创作,其意图可归结为一点,即通过这些作品,建构一种他心目中理想的“人生形式”。这是一种从个体精神到两性爱情直到整个社会风尚和社会形态都完美无憾的东西。它反映了作家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强烈不满、深刻反思以及对重造不合理社会的苦心积虑的追求,是作家对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学史上,许多作家都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缅怀古朴的宗法制社会,寻觅梦中的伊甸乐园。英国田园学多借“牧羊人”意象来阐释作家们对“爱情生活”、“田园世界”和“人品修养”的体悟,寄托他们的人生理想,表现他们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田山花袋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其文学理论和创作对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露骨的描写》这篇评论中赞同自然主义文学的“无理想” ,提倡“不要写作技巧”的文学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思想 ,它虽然缺乏批判社会现实的精神 ,但明确地提出了在借鉴西方文学方法中如何确立日本作家的创作态度这一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剖析田山花袋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来揭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私小说”的内在关系 ,重新诠释其“自然”观的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蒲松龄面对的残酷现实入手,分析典型的“景”和“人”,从而探究作家理想社会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一些理论家批评作家在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的选择中出现困惑和迷惘 ,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些“晚生代”作家开始另辟蹊径 ,抛却了对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苦苦探索 ,转而投身到“本我精神”的执着追求。从表面上看 ,他们似乎远离了社会主流 ,其实 ,“本我精神”中同样包含着普遍的人类情怀和历史理性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在他早期小说中通过描述湘西的风土人情,构筑了一座理想的“人性神庙”,美化了富于原始意味的民间文化生态,并以之作为理想的文化重建的原点。沈从文“退守民间”的文化价值立场,具有不同于五四诸多启蒙作家的前瞻性与超越性。  相似文献   

11.
从“美是整生”的生态美学理论视角对劳伦斯的小说《袋鼠》进行探析.《袋鼠》记录了其旅居澳大利亚时期的心路历程,小说对澳大利亚美丽而原始的自然生态、动荡纷争的社会生态和漠然、从众与迷惘的精神生态的真实书写,体现了劳伦斯对生态文明社会的探索与反思;揭示了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应该是自然生态美丽、社会生态和谐、精神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整生之美的“生态大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一些理论家批评作家在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的选择中出现困惑和迷惘,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晚生代”作家开始另辟蹊径,抛却了对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苦苦探索,转而投身到“本我精神”的执着追求,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远离了社会主流,其实,“本我精神”中同样包含着普遍的人类情怀和历史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一、有的作家讲的“表现自我”,是指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点。是说作家的创作是个体的精神劳动,是创作激情与生活燧石的撞击所点燃的灵感火花,是作家“这一个”(黑格尔)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它不能不具有作家个人思维、观念、艺术的独特之点,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不带有作家“自我”的色彩和印记。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文学家的沈从文,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生态意识最浓厚的作家之一,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执著地追求着“人与自然契合”的理想生态境界,在他所塑造的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上,在他所勾勒的神秘瑰丽的自然景致中,在他所构建的充满诗意的意境里,都能探寻到“归依自然”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威廉·鲁克尔认为,批评家应该“具有生态学视野”,主张“将文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分析哈代时,往往把他界定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多产的诗人。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生态批评理论来分析他的作品。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蕴涵在他作品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然是哈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他的精神栖息地。除了关心自然生态,哈代在小说中真实地描述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七月派小说家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以人生战斗与心灵博斗为对象,主张以“主观战斗精神”把握客观世界关要创作过程中再建作家的主观世界。所谓“主观战斗精神”包括“锐敏的感受力”、“燃烧似的热情”和“坚强的思想要求”三个层面,七月派作家大都具有斗士性格,他们把人生看作战斗,用自己的创作歌颂人民的“原始强力”与抗争精神,揭示其几千年精神的创伤,批判有理想与斗志或充满奴性的人。七月派的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17.
沈从的创伤关注着湘西都市民众生存的现实状况、生命形式和精神维度,于苦难的社会人事的描绘中渗透出对人生急切的变革和坚韧的抗争精神。他在客观性现实探求中融合了理想与梦幻的精神模式,创造出本特殊的心灵真实而给予现实人类生命意义上温暖的情感性慰藉;对现实理性的救赎包涵着作家对人类特殊的责任、宽厚的博爱和永恒的理想精神的追求,其作品在“完美的真实”里呈现出深远现代意识的自由信念。  相似文献   

18.
“人性”在沈从文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在《边城》中,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作家一砖一瓦地堆砌他的理想家园,看到他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和探索。《边城》深刻表现了作家对“美的人性”的赞美,对生命理想的倾心追求以及对于潜隐的人性悲哀的揭露,而这一切无不植根于其对理想家园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生态美育与“生态人”的造就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当代生态的日益恶化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素质发展的失衡。人类要实现“诗意栖居”的生存理想,应当首先将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人”转变为“生态人”。“生态人”重视人地和谐,拥有可持续发展观,重视生命的过程之美。他们是实现当代人类生态生存理想的高素质人才保证。生态美育在培养“生态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审美理想.引导审美生活,是当代生态美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生态文学熠熠生辉,俄罗斯作家列昂诺夫的生态文学代表作《俄罗斯森林》内含宏大而丰厚的生态思想,值得深入领会与解读。由森林问题引发对于自然、社会、精神生态的思考与剖析,是作家列昂诺夫深刻细致地对生态问题的发现与揭露,更是对于整个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性心灵哲理性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