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教纲常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伦理规范 ,自古以来就与封建法律密不可分 ,伦理与法律融合的过程贯穿了历代封建王朝。魏晋南北朝是封建法律伦理化过程的重要时期 ,即形成“礼法合一”的重要阶段 ,在立法、司法、守法等方面体现出礼法交融的伦理法特点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流行一种观点:中国封建法律是伦理法。通过对古今中外立法实践的考察,认为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把道德内化到法律中去,是世界上所有封建国家立法的特点,并非中国法律所独有。因而,把中国封建法律称为“伦理法”,在理论上欠妥。  相似文献   

3.
透过对封建中国的本质和内部运行机制的剖析,不难发现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由封建经济同构体为基础,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及行为规范契合连结的专制官僚政治同构体构成的“王”字型超稳定结构。该结构所具有的对外排它性和内运均衡性、脆弱性、易生性和整体的稳定持久性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迟滞和长期延缓。  相似文献   

4.
皇权神化是秦汉封建专制体制的主要特征.它渊远流长,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对秦汉皇权神化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后果进行探讨,对于了解秦汉封建专制体制的特征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对于了解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都是很有必要的。一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由于封建地主阶级总结了以往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经验,继承并发展了“王权神授”论,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法、阴阳家相  相似文献   

5.
儒家修身伦理与现代健身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修身伦理源远流长,它涵容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修身伦理上曾达到登造极的地步,形成中国人思想史上一大景观,从而折射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在身心、道德和伦理观念上追求和谐一致发展观的历史现实。现代健身运动是以中国传统修身伦理为基础,接受西方传统健身观念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充分吸收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精髓。本旨在探析儒家修身伦理与现代健身观念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1月10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这就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主张儒法并用。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统治者一面搞“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的道德体系,以“正家”、“定天下”;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密、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教学中,儒家思想前后多次在教材中出现。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儒家思想是封建的正统思想,其“五经”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乃至在中国近代戊戌变法、现代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中都有利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为什么能独领风骚?在古代史中,因其思想内核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根本上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在现代,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德才兼备,它是肯定在“法治”基础上的“德治”。这里就儒家思想产生、利用和对…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土生土长”的影响非凡的思想,它曾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占据“统治思想”的地位。当然,儒学的历史也是所经沧桑、屡经波折,既有封建帝皇把它作为至高无上统治思想的辉煌时期,也有”焚书坑儒”、“打倒孔老二”的凄惨岁月。但是,我们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华法系在中古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夏法律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西夏刑事法律制度借鉴了儒家“德礼为刑罚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礼刑观,在罪名设置上严惩“十恶”及其他有损伦理纲常的犯罪,并通过限定亲属犯罪来维护家族伦理关系。在刑罚的适用上,强调“明德、慎刑”试图通过恰当的教化使民众服从;在处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上,亦遵循儒家一贯的“士庶有别”的等级观念制定特权法。西夏法律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中,吸收借鉴以“礼”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与自身法律文化相融合,从而成为中国法制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0.
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在机制中国传统文化面对佛教的传播、发展表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而鲜明的主体意识。中国文化经过长期“如琢如磨”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两汉时虽“独尊儒术”,但并不能真正做到“罢黜百家”,而且在儒家内部也分化为不同的学派。文化的多元性正是其生命力所在。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封建宗法伦理关系的需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人文主义和道德理论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也是抵制、同化任何外来思想的核心力量。“泰山不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美学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历史思想的影响,道教思想、儒家思想、佛教禅学是中华二千年封建社会思想范畴的三大主流,它们“天人合一”的思想归结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特质,即美在意象、美在和谐、意境为美、伦理为美、和合为美.中国传统美学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促进现代设计风格民族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29-1933年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某些学人不同程度地以欧洲模式裁量中国历史,把中国的中古(秦至清)与西欧中世纪相比附,纳入“封建社会”,导致“封建”概念的泛化。这一学术观点既不符合“封建”的古义(封土建国),也不符合“封建”的西义(封君建臣),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种泛化封建观却得以流衍。  相似文献   

13.
《孝经》所宣扬的孝道观及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一书紧紧围绕“以孝治天下”这一主题思想,对孝的含义、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证。《孝经》所宣扬的孝道观,既是建构中国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理论依据,也是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单一化的人格塑造模式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因循守旧的保守性这一国民整体性格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法化是权力的法化;它强调刑的作用,把刑与法合二为一;它受到儒家伦理的深刻影响,把道德与法混同起来。现代法化是追求权力的法化,是蕴涵着契约精神的法化,自然法成为现代法化对于现实法律的评价标准。传统法化对法制现代化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儒家思想的性善论以及“中庸”、“和谐”的伦理观与我国现代司法实践有着密切联系,消极影响表现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法制精神的实现。实现传统法化与现代法化的整合,应从社会经济层面和社会精神层面两部分考虑,并以“现代资源本土化”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儒家伦理中,血缘群体利益对社会公共利益、个体利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既缺乏公共社会性又丧失个体独立性。"以礼入法"的法律儒家化实践,将悖论导致的专制由生活领域引向政治领域,助长了封建专制主义。儒家博大精深的和谐思想、包容精神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但专制的封建社会环境使其和谐思想更多停留在观念层面,必须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6.
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的这个“化”字就是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或者区别已经消失,甚至于趋同。在我们这个伦理民族的国家里,在封建统治长达二千年的中国,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中国,这是很危险的。这种“化”不无可能走入另一个极端——道德就是法律,用道德去规范本应由法律去规范的人的行为,甚至于去规范人的思想,把思想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这种泛道德化法哲学倾向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蒂固,而市场经济在本质上说是一种法律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化形式进行。章主要归纳了儒家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并探讨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韩非认为:在“人民众而货财寡”及“皆挟自为心”的情况下,需要法律来“禁暴止乱”;国家应重视法律的运用,实行酷刑以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君主治理国家关键要集大权于一身,以法律为主要工具,“法”、“势”、“术”三者并重,以达到维护君主专制主义统治的目的。韩非的法律思想对统治中国数千年的以刑法为主体的封建法律体系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中,我们可以挖掘很多关于法与伦理关系的思想.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中国古代法的伦理化倾向特别突出,即历代统治者不仅大力鼓励、倡导儒家的忠孝节义的伦理观,并且大力予以实践,将儒家的道德观纳入到立法、司法活动中,使法律成为贯彻封建地主阶级正统伦理思想的武器及其附庸.但是,到了宋代,特别是王安石变法时期,这种情形有所改变,即王安石试图以某种制度法度来改变政治陋习和社会固有伦理观念,以其特有的政治治理观念重新诠释了法与伦理的关系,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0.
刘世祥 《焦作大学学报》2001,15(3):10-11,79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但他授法入儒,外儒内法,以全新的“礼义”观点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封建地主阶级提出系统理论的思想家。他的“法后王”主张、“王道”“霸道”并用主张,为秦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