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先生的《红楼梦新补》是《红楼梦》续补工作中一个勇敢的创新和伟大的创造。作者从曹氏原著形式和主旨的完整性出发,从对程、高续书所造成影响的拨乱反正出发,完成了《红楼梦新补》三十回,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探佚学功底和强烈的求真精神。全书构思缜密,笔致精彩,用语考究,论述精辟,体现出了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充满了诗的意境,洋溢着浓郁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从<红楼梦>文本实际出发,通过对<红楼梦>前80回,尤其是61回到70回中"忙"和"连忙"使用情况的考察,认为64、67两回和前80回其他章回可能不是出于同一作者之手,而和后40回可能同属一个作者,而且这个作者可能还不是高鹗.  相似文献   

3.
我院中文系教授白盾先生应省社科院与黄山书社之邀,编校新版红楼梦告竣。新版红楼梦有两大特色:一是以程甲本为底本,兼收其他版本优良部分(流行本均以脂本为底本)。二是破天荒地加上另一续作者程伟元的名字。后四十回续书由程伟元主持,高鹗是“分任之”的参与者。此项续书乃程、高二人所创造,历来只书高鹗名,不书程伟元名,实是红楼梦史上的一大失误,新版郑重恢复历史真相,亦当大惬人心。现征得白盾先生的同意,将新版序言,先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认真研读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汇校本的基础上,试图从方言的角度,探寻曹氏"披阅"、"增删"前的原始文本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副词重叠的意义类型、基式与重叠式义项特点、基式与重叠式加后缀情况及在前80回与后40回体现出来的差别四个方面对<红楼梦>副词基式与重叠情况作了全面考察,并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红楼梦>中的副词重叠用例做了分析与描写,对<红楼梦>前80回后40回语言差别从副词用法角度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2013,(1):114-115
在中国,《红楼梦》研究历时200多年,演化的派别繁多。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红学流派更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等。其中,索隐派们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例如,刘心武从周汝昌先生考究的红楼梦中秦可卿人名的谐音“情可倾”的探佚入手开拓自己的红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红学中的所谓胡适红学模式,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腰斩《红楼梦》”的红学模式;而“曹著高续说”则是这一红学模式的根本特征。周汝昌先生将胡适发明的“曹著高续说”推向极顶,并发展为“曹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四大支,其目的就是打倒程本,摧毁后四十回,为“腰斩《红楼梦》”的总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在成书传播过程中,"程甲本"出版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乙本"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136年后,从1927年胡适发现1754年脂本开始,又陆续出现了多种脂本,这种文化现象,是红学中的"鲁壁古文"现象.<红楼梦>真伪问题沸沸扬扬,争论不休.在争论过程中又发生一些令人深思的作伪现象,如曹雪芹佚诗、河南郑州博物馆的<曹雪芹画像>、南京出现的"靖脂本",这些情况都促使人们要求还<红楼梦>的本来面目.刘心武的"学术小说"是创作,不是红学研究.红学研究呼唤科学的研究方法,只有提倡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解决"鲁壁古文"式的"脂本"中的种种疑问.只有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研究方法才能使<红楼梦>和曹雪芹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一书涉及的方面很多.本文考证的内容有<红楼梦>程本后四十回、"白首双星"之谜及<红楼梦>的创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之后,议论杂沓,评说不一。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独特的审美艺术主要表现在视角上的冲击力和听觉上的感染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成书问题的研究始自脂砚斋点评<石头记>,但200多年来,它一直作为作者、版本等研究课题的附庸而存在,直至文革时期,由于大量史料的公开,才使成书研究由附庸走向了独立.事实上,<红楼梦>成书研究是红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对<红楼梦>的原始作者、文本结构以及种种矛盾现象的解释,段启明先生曾说:"红学"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往往都与成书研究取得的新的进展密切相关,或者那"突破"本身就是成书研究的重大成果.胡文彬先生也曾指出:"<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研究,实为红学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成书研究日益受到红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在这个课题下也涌现了大量优秀成果,并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的观点:"二书合成"与"一稿多改".不过研究成果大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研究的问题也比较单一,不成系统,这个时期的研究专著非常少见.沈治钧先生以博士论文为基础,适当修改而成的<红楼梦成书研究>正逢其时,适时地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对<红楼梦>中的"被"字句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归纳了<红楼梦>中"被"字句的句法结构,同时探讨了<红楼梦>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娜 《文学教育(上)》2010,(16):102-102
新版《红楼梦》暑期档热播,导演李少红遭到颇多质疑。相比之下,新版《红楼梦》打破经典的东西太多,不被人看好。与此同时,也让我更加怀念李少红导演之前的电视剧作品《大明宫词》。  相似文献   

14.
余茜 《文教资料》2008,(14):11-12
<红楼梦>以"以情补天"开篇,道出了天人皆由"气"生,皆由"情"发的"天人舍一"之本源.众人的聚散,家族的兴衰,体现了天道与人道循环周始的永恒规律.一部<红楼梦>,成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之精神、关联的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15.
陈琳 《华章》2011,(18)
本文从<红楼梦>的言语对话来分析其语言行为理论,首先分析了<红楼梦>的语言特点,继而以典型人物角色-王熙凤的对话来分析其语言行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十几年来,学者们或从文艺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语言进行欣赏、评析,或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某类词语、某些具体词语的运用情况和所用的修辞方法做以阐述,或从文化学、社会学等其它角度对<红楼梦>语言做了审视.疏理这一期<红楼梦>语言研究的成就,对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这部旷世伟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归化"与"异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该文通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对比分析,探讨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同时对<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红楼梦》有一个八十回之后的曹雪芹佚稿问题,探佚研究是红学的重大课题之一.所谓“复佚”,乃是近几年出现的、有人在探佚基础上重新续补《红楼梦》的文学创作现象.1984年有张之的《红楼梦新补》三十回出版,1987年又有一改高鹗后四十回内容的电视连续剧问世.这种旨在“恢复红楼原貌”之举,若不是同时也为了彻底打倒高鹗.取而代之,则无实在的必要性,因此它不是一般孤立的创作现象,乃是“红楼梦探佚”的变态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题名问题的学术争议大多集中在<红楼梦>题名与成书的关系、<红楼梦>题名本义与寓意(文化意义)、<红楼梦>各题名的取舍等方面.对<红楼梦>题名问题的学术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与把握<红楼梦>的题旨与精神意蕴,也对当今的通俗小说创作具有显而易见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对两家单位重拍红楼梦电视剧的创议表示欢迎;并重申自己15年前对央视版《红楼梦》剧的批评意见:认为该剧之所以不能令人满意是由于多年来某些红学权威盲目崇曹极端反高的偏见对编剧作了误导作用之故。为此主张此次重拍必须纠正这一偏向,即应采用高鹗续改的120回本(红楼梦)(即程本)为底本,把红剧拍成可以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的我国古代爱情悲剧之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