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事卫星地面站开通全球可视无缝通信服务 中国交通通信中心近日宣布,海事卫星北京地面站F站开通。利用全球4颗海事卫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这一系统进行通信,包括打电话、发传真、图像传输、上网等功能。这是我国惟一具有覆盖全球功能的卫星通信系统。 据介绍,1979年,国际上成立了海事卫星组织,主要目的是为全球海  相似文献   

3.
西藏的广播事业,目前已有电台、发射台、转播台23座,有线广播站70个,已基本形成全国性广播网。电视事业方面,自1984年拉萨卫星地面站建成后,拉萨城区已可直接收视中央电视台节目。截至去年底,全区已有电视台、录像转播台、电视差转台137座,卫星地面站297座(不包括电教77座)。目前,西藏电视台除藏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西  相似文献   

4.
尼克松的"黑匣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 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一架美国运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一个秘密的集装箱从机上卸了下来,这是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卫星地面站.在中方有关人员的协助下,美国的这个卫星地面站便安放在北京首都机场.  相似文献   

5.
<正> 卫星信号的捕获通常是通过对地面站天线的精确调整来获得的。对小口径的天线(1米左右)来说,只要按有关公式计算出当地的接收天线的仰角和方位角,就可以较容易捕获卫星信号;但是对于地球站大口径天线来说就可能收不到卫星信号。这是因为大口径天线的波束宽度比较窄(当口径大于6米时,半功率点波束宽度小于1度),由于天线轴系、角度指示误差等,使得总误差大大超过波束宽度。因此,对地面站天线进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我国卫星广播技术发展迅速,如何应用先进的卫星接收技术设计好地面接收系统,这是保证卫星节目高质量接收的关键。本文在建立卫星广播接收地面站时,对如何应用先进的卫星接收技术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卫星广播信号源自动倒换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对电视新闻连线报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海外的电视媒体已经开始利用卫星传输手段进行异地连线报道,而且是直接利用SNG(小型卫星移动地面站),把进行直播的演播室连接到新闻现场由记者在现场做直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20周年的喜庆年。中国交通信息中心媒体行业高级经理郭春启高兴的表示今年同样是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的20周年站庆。这20年,我们看到了中国新闻技联的不断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海事卫星技术的不断跟进我们同样无法忽视。  相似文献   

9.
在卫星传输技术当中,使用卫星车作为广播电视远程发送数据,让其能够提供相应的上传的数据,就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广大观众朋友在第一时间内收看到更多经常的节目,从复用技术出发,通过分析复用技术在卫星传输系统当中的方法以及结合笔者使用卫星车传输信号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笔者使用卫星传输的优势。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地面站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改造的过程,并在实际的建站过程中使用及验证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约四十年前,美国军方开始了被称作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研制。现在,在我们头顶上空约2万公里处的中地球轨道,GPS系统部署了24颗卫星,地面站对这些卫星的信息数据进行捕捉、处理、解码,并将有关信息发至用户终端机——这样,GPS给全球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11.
约四十年前,美国军方开始了被称作“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研制。现在,在我们头顶上空约2万公里处的中地球轨道,GPS系统部署了24颗卫星,地面站对这些卫星的信息数据进行捕捉、处理、解码,并将有关信息发至用户终端机——这样,GPS给全球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12.
1992年2月,湖南省首届广播电视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在长沙结束,这次评选共收到广播电视科学技术方面的论文144篇,内容包括建国以来该省广播电视系统科学技术的事业建设、技术管理、科研、设计、维护等各方面。论文质量较高,充分反映了湖南省广播电视科技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获一等奖的有:何雪宪著《4GHz地面微波对C波段卫星地面站的干扰及其避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信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新华社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设有40多个分社和支社,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社,形成遍布全球的信息网。目前新华社电子和文本信息用户遍布全国各地,遍布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新华社现已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业务卫星数据通信网、计算机广域网、国际干线高速数据通信网和综合信息数据库。用户通过各地的公用电话网就可以与当地新华分社信息社联网,快速获取各种电子信息,还可安装卫星地面站直接接收电子信息。综合信息数据库,已全部实现电子化操作,用户只要拨通电话就可直接检索各种新闻和信息,还可购买数据软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以来,台州市的新闻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台州日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推进精品工程。近年来,推出一批有新意、有特色,读者热爱的栏目,如小言论《群言堂》及《周末》专刊,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他们还舍得花钱进行技术改造。1992年9月,投资100万元的电脑排版和激光照排、制版系统投入使用,告别了“铅与火”的传统排印技术。以后报社又安装了卫星直播地面站接收设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卫星上天,我县各乡村都建立了卫星地面站,有的差转发射,有的闭路传输,电视覆盖面之广超历史。然而广播却很落后。广播需不需要?为何遭此冷遇?到底有没有出路,路在何方?一、电视能代替广播吗?电视好,固然要,但是广播也少不了。电视制作复杂,设备昂贵,资金条件不允许。政策规定,乡站不能自办电视节目,但可自办广播节目。而且广播很方便,领导在话简前一讲,全乡男女老少都听得到,乡里的工作很快就家喻户晓,群众很快行动起来,乡村领导也用不着整日为上级分配的几项硬指标发愁,这也使农民改变了观念。乡村领导来不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研究雷电形成的理论、分析福建雷电活动特征,提出防雷减灾安全防护措施,达到对雷电灾害的防范。  相似文献   

17.
邱明江 《大观周刊》2011,(36):74-74,82
本文介绍了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灾害的种粪及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危害,闸述雷电自然灾害对社会危害的重要性,介绍人们生活如何预防雷电自然灾害的方法与建筑、设施的防雷措施,提出了对防雷装置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 雷电的种类与危害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有巨大的能量。云层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等作用下,正负电荷在云层不同部位积聚,当达到一定程度,云与云、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产生雷电现象。人类至今不但不能利用雷电的能量,还经常遭到雷电的危害。 雷电主要有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介绍了雷电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其危害破坏作用,分析了档案馆遭受雷电灾害的隐忠,从档案馆建筑按防雷标准建设、掌握雷电灾害的特点防雷、加强防雷设施设备的维护和制订防雷电火灾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了应对雷电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该系统是集评估项目地理位置定位、闪电资料分析、各类建筑物评估和对比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快速、方便的完成各类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并自动生成word报告,减少误差,从而更好的开展防雷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