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清楚地记得,燕子到我家来寻求拼居,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开头只是来了两只燕子,它们飞进我家的小院之后,首先在我家的小院子里飞来飞去地观察踏勘了大半天,把我院子内的每一个角落都仔仔细细地打量踏勘过了,  相似文献   

2.
李灿南 《大理文化》2009,(Z1):16-17
提到农业合作社,我自然就想起我们村农业合作社的许多往事。1954年春,大理开始在所属的县份举办小型初级农业合作社的试点工作,并进行广泛的宣传,到1957年春形成农业合作化高潮。记得我还在洱源县凤翔小学读书时,我们家已经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3.
我爱读书     
还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种感觉,我应该去别处。我清楚地记得我曾注视着火车从远处隆隆驶过的情景:一个模模糊糊的庞然大物,玻璃窗上反射着太阳钻石般的光芒。我一边看着,一边心里暗暗渴慕:要是我坐在车上该多好?我还记得13岁那年,跟着父母一起去飞机场,我踮起脚,读着高高的布告牌上所有我向往的地方:圣胡安,辛辛那提,洛杉矶,伦敦。 但火车疾奔而去,飞机轰鸣地消逝在蓝天,里面却没有我,我只有在书中翱游世界。顺着《米德尔马奇》和《小公主》的书页,我去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携同《安娜·卡列尼娜》一起到沙皇倒台前的…  相似文献   

4.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12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26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相似文献   

5.
萨达特之女访谈录苏丽雅编译卡米利亚·萨达特没有料到,在本·古里安机场着陆时自己会流出眼泪。“但是当我走下飞机,看见‘欢迎到以色列’的牌子时,我忍不住哭了。”“我还记得当年我父亲是怎么来到这个地方,开始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进程的。而现在,我来到同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6.
记得,那天,灯火非常阑珊 回眸眼神飘向沉静夜色 镌刻着温暖的火花 把天空从我身边 划出一道银河 继续熟悉的对望  相似文献   

7.
宇捷 《世界文化》2005,(3):50-50
一个夏日的下午,我正与4位同事在北卡罗来纳州某地打高尔夫球。天开始下雨,我们决定避一避,等待阵雨过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香,这是我当时记得的最后一件事。随即一道闪电直击下来。它瞬间就打死了我的一位同事,然后通过地面流过我的身躯。我感到一阵发冷—绝对的酷寒,但是身体的一部分却异常地发烫。  相似文献   

8.
学会勇敢     
学会勇敢王云彤编译记得当我很小的时候常听妈妈说的一句话是“面对恐惧,迎上前去———然后做些什么。”那时,我是个非常胆怯的小姑娘。为了帮助我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妈妈为我设计了一个晚上在室外玩的游戏。她和我沿两个相反的方向绕房子跑,远远的拐角处,当那不可知...  相似文献   

9.
暮秋 《世界文化》2005,(2):30-31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家就装上了电话,这在我们那一带是最早的。时至今日,我仍旧能清楚地记得那台固定在我家楼梯口处墙壁上的被擦得闪闪发亮的老式电话机,它的听筒挂在一侧,泛着明亮的光泽。因为当时我还太小,够不着电话,所以,只要妈妈对着电话说话的时候,我都会着迷似的静静地聆听。  相似文献   

10.
黄恽 《寻根》2014,(5):43-45
在百度中查皮梁店,似乎只有一条有效的选项,就是徐珂《清稗类钞》“商店”条中皮革类店,提到有所谓皮梁店。由此可见,皮梁店离开我们日常的生活已经相当久远,被逐渐遗忘了。皮梁店是皮革类商店,当然与皮革有关。这会让人想起牛皮、羊皮、猪皮……然而,皮梁店的原料,却是驴皮。外国大概也有皮梁店吧,记得巴尔扎克有小说《驴皮记》,一块小小的神秘的驴皮,竟然关系到一个人的愿望,要实现一个愿望,驴皮就会缩小,直到完全消失,而消失之时,人的愿望也到了尽头,生命也到了尽头。我这里说到驴皮,与巴尔扎克没关,我只讲一个业已消失的行业——皮梁店。  相似文献   

11.
去西伯利亚,去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这是我少年时代的梦想。记得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图并茂的前苏联画报一次又一次把我带到遥远的森林湖泊和西伯利亚苍茫的草原,让我久梦不已。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前苏联分崩离析了,但是,深深的贝加尔湖不会因此而干涸,涛涛的叶尼塞河不会因此而南流,人民依然要生活下去,大草原依旧春盛秋衰,  相似文献   

12.
荣世敏 《世界文化》2009,(12):33-34
记得刚刚到英国也就半年的时间,我的胃口中还保持着对祖国美食的记忆,天天自己做中餐,和女儿一同享受“中国式的小家”的感觉。一天,我从超市买回了两条鱼,回到租住的“家”之后,一通忙活,女儿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煎鱼,炖鱼,煮饭。诱人的饭香在我们几家房客共用的饭厅里飘浮,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心     
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外婆忘了外公,忘了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们,只记得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脸上都会露出笑容,叫她“毛毛,毛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班迪尤(BENDIGO)的中国大龙,驰名整个澳大利亚。记得1991年我刚来澳留学时,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澳洲朋友,就向我介绍过它的来“龙”去“脉”,那津津乐道,如痴如迷的神态,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当时我曾想,外国朋友都如此珍爱这条大龙,更何况我这“龙的传人”?我一定要  相似文献   

15.
“艺术思维与商业创造力”是一个富有创意的题目。也是我不能胜任的题目。记得爱因斯坦曾说,我一生得益于物理和艺术。物理给我的知识是有限的,艺术给我的创造是无限的。我想,爱因斯坦所说的创造,大约不包括商业;但艺术思维对于商业的创造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并被无数商业巨子的成功经验反复证明。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蜀国》即将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记得是在1997年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同志到四川视察工作时,曾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久负盛名的三星堆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向下超越——《反抗绝望》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晖 《中国文化》2008,(1):144-150
整整二十年前,我以此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我至今记得由唐弢先生、杨占升先生、严家炎先生、樊骏先生、刘再复先生、何西来先生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向我提问时的情形。答辩之后,钱理群先生代表“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向我约稿,他们那时正准备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学术丛书。钱先生年长我二十岁,从1983年经王得后先生介绍相识之后,他一直支持我在鲁迅研究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说起过年,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都会沉淀着许多美好的景物,可能是张灯结彩的热闹,可能是丰盛飘香的菜肴,亦可能是那些充满童趣的玩艺儿。我记得小时候,北京的北海公园曾经举办了一个糖画的展览,玲珑剔透的花鸟、憨态可掬的动物无不让人惊叹神奇,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考试     
6年前,我还在首都的一所高校读大学。学校和法国的里尔大学缔结为姊妹学校,每年都要互派学生前去学习和交流。记得那一年,我们年级一共有600多人,却只分配到10个外出交流的名额。略通法语的我,使出浑身解数,从初试、复试,到最后的面试,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我成为10名漂洋过海前往异国的幸运儿之一。  相似文献   

20.
稀世珍品──倒流青瓷壶窦育男记得三年前,当我步入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历代酒器特展室时,一件宋代酒壶─-倒流瓷壶,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后来连续三、四次前往观赏、抚摸,真有点爱不释手。去年,有幸一位好友送来由铜川陶瓷研究所仿造的复制品,我把它摆在书架上.确是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