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4月1日头版头条评论员文章《肃清“左”的流毒和纠正软弱涣散状态》打头,到4月底,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二十二篇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平均每篇八百多字,除几篇千字以上外,一般只有五六百、六七百字。4月1日那篇就是七百来字。人民日报头版评论这么明显地一短,使人们看到了报纸评论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去年九月,我高中毕业后,自学新闻写作,至今已被县级电台采用稿件近30篇,市级电台、报刊采用15篇,省级以上报刊采用4篇。我写稿的三点体会是:当短则短。刚开始写稿,我也没能很好地把握这个“短”字。有一次写了篇六百多字的“抓赌”的通讯,见报时,编辑删成了三百字,文章短了,却言简意赅。今年初,我写了篇反映专业户事迹的千字稿,  相似文献   

3.
有人将短文章戏称为“豆腐块”,其实,“豆腐块”和长文章一样,也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人们的尊重。1996年5月29日,我采写的一篇《两眼井相距3米 一眼水苦 一眼水甜》的新闻被河南日报一版《各地珍闻》专栏采用。这篇300字的稿件介绍了鹤壁市郊区庞村镇金山寺山门外两眼奇特的水井.两水井相距仅3米,一眼井水甜如甘露,另一眼却苦如黄连。稿件发表后,豫北乃至全国到这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庞村镇政府对记者一再表示感谢,并要为记者请功,被婉言谢绝。 “豆腐块”文章对推动经济发展也可发挥大作用。2000年1月1…  相似文献   

4.
浓缩的短     
缩的短,当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上面列举的那5篇新闻,分别为消息、通讯、言论、读者来信,主要的新闻门类占全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短:少则200多字,多则400多字。 古人云:“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尝则简,神远而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今人也说,短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越长则越短(只看标题,没耐心看下文),新闻越短则越长(从头至尾仔细看,一遍不过瘾,两遍,反复咀嚼)。难道不是么? 孝感日报的短,不是无味道的短,而是浓缩的短。短因于浓缩。浓缩就是用最凝…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的名牌专栏《人民论坛》,8月3日刊登了作蔡朝阳写的思想杂谈《戒“吹”》,是一篇紧密联系当前工作实际的短。全5个自然段,总共不过1100字,主题鲜明,针对性很强,条分缕析地对“吹”字的特征作了无情的剖析,不愧是一篇上乘之作。它在写作上具有哪些特色呢?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报》一版进行的“护神杯”好新闻竞赛,经过6个月的紧张激烈角逐,已经落下帷幕。共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8篇;在36篇获奖作品中,消息占32篇,通讯2篇,特写2篇。从整体上讲,这些获奖作品思想性强,写作上有独到之处,可称得上是这个时期军报一版上的佳作。具体地讲,这些获奖作品或多或少具有“短、新、实、深、活”的特点。短,是“护神杯”好新闻评比的一条原则,也是获奖作品的共同特点。36篇获奖作品,通讯最长不超过两千字,消息则全在800字以内,500字以下的短新闻有15篇。尤其值得称…  相似文献   

7.
尽在不言中     
尽在不言中□袁1997年4月25日人民日报体育版刊登的韩国《东亚日报》记者尹得宪写的《中韩足球对抗赛观感》是一篇体育报道中的佳作。文章虽短(我数了数只有700多字),但正如文前的“编者按”所说的:“值得品味”。文章的作者先写了自己的赛场印象。他以记...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强权盛行的世界上,有骨头说美国不是的人不多,一篇短文能够戳到美国痛处的更少。刊登在西班牙2001年1月5日《世界报》上的《这个世界真神秘》,堪称这样一篇少有的妙文。 作者一定是早就看透了美国“民主制度”,对霸权主义心存愤慨,这次美国“马拉松式”的、丑闻迭出的总统大选,加深了他原有的认识,也激发了创作灵感,于是突发奇想来写这么一篇文字。 此文的独特之处有二,一是以“问号”谋篇,细数千字译文中的问号就有16个之多,堪称一篇“由问号组成的文章”(此种笔法的经典范例,恐怕当推我国屈原的《天问》,只是…  相似文献   

9.
第一篇新闻稿的发表告诉我:初学写作,要在短上狠下功夫。那是一九八四年十月的「天,领导把新闻报道的任务交给了我。当时想,新闻有啥难写?连续二十天,我一下子采写了十多篇,却篇篇都没能变铅字。在我灰心之时,《河南计划生育报》登了我的第一篇新闻,是写民兵宣传计划生育的。拿出样报一看,原来我写的千余字的稿子在报上变成一百八十九个字的简讯,经过仔细对照,揣摩,才发现只有登出来的一百八十九个字有新闻价值。我想新闻就是要短,只有短,才能使你用最精炼的语言。在短上下功夫@张英俊  相似文献   

10.
每天翻阅报刊已成职业习惯,日前在《中国青年报》4月14日一版上,读到一篇短小精悍的好文章,遂有感而发,想替读者说说心里话。读者爱看短文章。这篇文章就够短的了,不足500字,站在读者的角度,在纷繁的事物中,作者抓住读者某一时期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几分钟内传递了信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写得短,反映问题也就来得快。这件事是4月18日发生的,当月14日就见报了。同时,报道的这些事,都是刚刚发生的新事、新问题,使人读后产生联想,受到不少启迪和教育。再就是问题挖  相似文献   

11.
年初采访“停试”后的中国核试验基地,稿子没来得及写就参加解放军报社第30次记者全会。会上,社领导和记者部又要求攻一攻短新闻写作。我想,“落实会议精神”,不妨就从这组未完成的札记开始。这样一动笔,真还新感受不断。1、再短也能写成篇本报规定消息(新闻)不超过800字。过去总觉得牢不够用。这次想写短新闻,觉得800字还长。那写多少字?遂打开笔记本电脑。往屏幕上一数,25个字X22行=550字。为了方便,就照着这一张“纸”写吧。第一篇写下来,觉得没丢掉啥。写到第3篇时,又长了。但因为是自己定了短字数的还是决心压下来。这…  相似文献   

12.
我从60年代初涉新闻工作起,就与这全军唯一的新闻业务刊物“认了亲”。我一期不漏地读;也经常投个稿,至今共刊登了30多篇。凭这两条,我给自己“评”了两个“先进”:“热心读者”和“积极作者”。往事如烟,不堪悉记;但有一篇小文章,我却终生难忘。那是1981年,《解放军报通讯》第10期,刊登了我的写作杂谈《力求有一句自己的话》,全文连标点符号在内共237个字,是那30多篇刊稿中最短的一篇,而对自己在激励进取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和修养学风、职业操守等方面所起的自律作用,却是很大的。这篇小文章说的是,一篇文章,至少应有一句…  相似文献   

13.
杨天庆 《新闻三昧》2005,(12):49-50
河北日报(2005年9月19日第10版)编发一篇600来字短新闻,题为《“我们最爱的那个老师去了”(肩)泊头干名女生自发“素服祭师”(主)》。读罢掩报深思,沉痛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素服祭师”蕴深情。这是一篇以情感人的精萃短。  相似文献   

14.
在第六届福建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的8篇消息,有5篇在710字以内,最短的只有228个字;获得一等奖的8篇通讯,有3篇在700字以内;获得一等奖的3篇言论稿均在1000字左右。这次评选,对倡“短文”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去年4月,新闻出版报刊发的消息《福建新闻奖拒绝长文》,是该省上届新闻奖评选后3位年轻评委合写的,他们又都是地市党报的总编辑。这一消息既可视为他们向省内外新闻界发出“拒绝长文”的呼吁,也表明福建新闻界对“兴短文,刹长风”形成了共识。所以今年这届新闻奖评选送评稿中,再没有超过3…  相似文献   

15.
要想把文章写得短些、精粹些,就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话,我是相信的.但有时这样做了,效果却不很理想,这又使我感到困惑.不过,最近一篇稿子改短的过程,使这个困惑开始解除了.8月份,我写了一篇杂谈稿,从初稿到定稿,修改多次,还有1200多字.自己感到无法再短了,便寄给了湖北日报主编《大家谈》的张宿宗同志.9月7日,这篇稿子登出来了.一数字数,800出头,压缩了400多字.自以为无法再短,为什么编辑同志却“短”下来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拿原稿和见报稿作了一番对照.对来照去,终于发现:编辑同志是在提炼主题上花了一番功夫,才使稿子短下来的.我的原稿在“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个主题之下,分段谈了要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领导要亲自作调查、要把调研成果变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步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报让短新闻在一版唱主角翻开8月份的解放军报,发现一版的新闻短了,信息量大了,版面也活了。8月份一版刊稿438篇(平均每天刊稿14篇以上)。其中消,自303篇,通讯35篇,消息约占刊稿总数的70%。如8月9日一版除刊登1篇短通讯、1篇短评论和3张...  相似文献   

17.
新闻短的问题.新闻老前辈陆定一、李普、穆青曾大声疾呼新闻要短,特别是消息要短。可是,现在的新闻仍是越写越长了。新闻文章化,消息文章化。翻开机关报,长文比比皆是,特别是党报头条消息,一个很好的消息成了一篇长篇报告,一版只能登两三篇稿子,版面就都被占完了。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写得那么长,谁有时间看呢?谁又有时间读得下去呢?报纸校对最苦,得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其他人甚少关注,就是领导干部也无暇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去读。  相似文献   

18.
1947年,胡乔木同志给《解放日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短些,再短些》,他说:“我们的说话短,靠开会的主席;作文短,靠《解放日报》的编辑。”他为此要求《解放日报》:一、新闻要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二、通讯和副刊稿件五分之四是一千左右的;三、研究性的论文等等五分之四是两千字左右的。 胡乔木的观点在现在仍然是适用的。 现在的媒体,长风刮得人们睁不开眼。一篇消息,明明三言两语就可解决,偏偏要娓娓道来;一篇通讯,本可以直奔主题,硬要花前月下,喋喋不休;一篇论文,唯恐读者不明白,中文洋文一大套,生涩难懂…  相似文献   

19.
在华东九报1996年上半年开展的短新闻竞赛中,《浙江日报》4月20日刊登的参赛短新闻《小黄鱼又回来了》被九报评委们评为一等奖作品。这篇短新闻好在哪里呢?我以为好在“新、短、重、活”四个字上,这四个字正是这次短新闻竞赛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新:小黄鱼本是舟山渔场四人经济鱼类之一。过去市场上很多,前几年因捕捞过度而形不成鱼汛,市  相似文献   

20.
最近,《新闻业务》上讨论了短新闻的问题,大家从思想、业务方面做了许多探讨,感到很好。这里,我想具体介绍几篇较好的短新闻,供大家参考。限于篇幅,这里只选了三篇,而且个人见闻有限,这里介绍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希望别的同志继续推荐。新华社四月一日发了一篇新闻,题目是《庄则栋等在列车上为旅客服务》。这是一篇较好的短新闻,全文只有四百八十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