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素素 《电子竞技》2009,(21):120-120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从去年来杂志社工作到现在,收到过很多读者朋友写给我们编辑部的信,我非常感谢那些一直支持我们的读者朋友们。所以现在我也很想代表编辑部给广大读者写一封信,说一说我们的心里的话。  相似文献   

2.
俱乐部     
我看见《当代体育》的样子,有种特别的感觉,让我每一期不愿意错过你,我记得有一本,永远留在我心中,哪怕只能够这样的看你。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进编辑部看看,我会告诉编辑:“加倍努力工作,我会永远支持你,支持你……”(背景音乐——《老鼠爱大米》)伴随着这位球迷朋友的歌词改编,我们这一期俱乐部又与大家见面了,不知道各位好朋友还记不记得我,主持人——风(疯子的疯)。嘻嘻,该死的美编竟然敢说我不是淑女,让我一顿痛扁,住进了医院。打人的感觉还真不错,嘎嘎!!!书归正转,这位球迷朋友真的是很可爱,画了一个小朋友身穿21号森林狼的球衣,说道:“看了请回信,喔!谢谢!!!。”天呀,你没有留详细地址哦!各位球迷朋友记住了,无论什么来信一定要写清楚地址,有时字迹不清楚在给大家邮稿费的时候就会有麻烦D!  相似文献   

3.
杨新民 《健身科学》2009,(10):61-62
前几天在中央大街签售,遇到很多热心读者。有人问我:下一部书何时出?这种期待给我压力,也给我动力。有好多东西不吐不快。又苦于没有时间。读者的期待逼使我痛下决心,继续写下去。一位老者买了一本《养生三记》让我签字,他说,我家里一版、二版都有,可是让朋友借走没还回来,只好再买一本。你的答读者问我也爱读,每期都读,上期是春节写的,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写了?他的话提醒了我,是该写了,不然对不起那些提问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在中央大街签售,遇到很多热心读者。有人问我:下一部书何时出?这种期待给我压力,也给我动力。有好多东西不吐不快。义苦于没有时间。读者的期待逼使我痛下决心,继续写下去。一位老者买了一本《养生三记》让我签字,他说.我家里一版、二版都有,可是让朋友借走没还回来,只好再买一本。你的答读者问我也爱读,每期都读,上期是春节写的,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写了?他的话提醒了我,是该写了,不然对不起那些提问的读者。  相似文献   

5.
心情海岸线     
陆续接到好多读者朋友们的来稿,我知道,每份稿件的背后,都有一颗对《当代体育月末版》热爱的心,在这里,向每位投稿的读者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还有一点请朋友们注意,来稿请一定注明月末版收,字迹要清晰,语言流畅,要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刘指导小记     
说实话,我自己也记不清专栏是第几个年头了.即使读者朋友还能容忍,我自己也越来越多感到审美疲劳。于是下定决心,新一年要做一些新尝试。当然各种汇报交流依然不会少。我一直抱着抛砖引玉的心态.把专栏看成一个最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不过此外.我还想多写写身边的人,甚至一些小事,这同样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编辑: 你好! 我是一名中学体育教师,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在看了贵刊2003年第4期中的天津大学李咸英老师写的《运动损伤后怎样进行急救处理》中对挫伤的现场急救中用自来水冲洗有不同看法,现将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和看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那闲愁的苦     
蔚玉梦语 《网球》2012,(10):182-182
近几日看了几本朋友放在案头的闲书.基本上都是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们写的.多数都是网络文学.看完不禁唏嘘。唏嘘之余心生羡慕.不论文章写的怎样.能洋洋洒洒写出这么多的文字本身就很令我佩服。想象一下他们.多半有较好的家境.不用为生计而四处奔波.不用为柴米油盐的鸡毛小事劳作不堪.神清气爽之时可以一杯咖啡、一个笔记小本,潇潇洒洒的抒发胸臆.岂不快哉。但是.我又发现这些作品几乎都有同一个现象.大多透着些许苦闷.叙说着林妹妹或者宝哥哥的愁绪.总缺乏些活泼和生气.与作者的年龄不太相符。朋友解释道.也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吧.可我却觉得这苦是真的.而且基本上是闲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杨新民 《健身科学》2012,(10):46-47
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女士向我说,你知道我买了多少本《养生三记》吗,20多本!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两遍,好就好在真实,可信,在保健品失去公众信任的今天,这很难能可贵。我把这本书送给亲戚、朋友、同事和领导,钱虽不多,他们都很喜欢。养生保健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人人都关心,许多人都希望能同你交流,你应当多和读者沟通,并继续写下去。还有一位读者,拿着前两期答读者问找我,希望能继续给他解答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体育迷,《新体育》早就成了我亲密的朋友。平时我也会看其他的体育杂志,但看《新体育》是花费时间最多的。因为它有漂亮的封面,简明清新的版式和深入浅出的访谈类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新体育》的瑕疵也是显而易见。杂志中评论性文章不太多,总觉得缺少一种味道,如果能加入幽默、犀利、视角独特的评论,我想它的成色就更足了。当然,文中的图片也应该增多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图片往往可以让读者把某些经典的比赛深深地印在心里。另外,杂志的厚度似乎不太够,老给人一顿饭不够吃的感觉。谢谢你们能把这封信看完,我的字真的写得很糟糕,教…  相似文献   

11.
《健身科学》2009,(1):59-60
十一长假这几天,读者纷至沓来,应接不暇,虽然累一些,心里却十分高兴。爱默生有一句话:“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作为作者,我和我的读者也有这样一条纽带,他们愿意和我交流,我也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有读者说,虽然未曾谋面,却觉得很了解我;而通过讲述阅读《养生三记》的体会,我也一下子拉近了和他们的距离,觉得很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12.
程兵 《上海集邮》2000,(3):22-22,47
作者曾就上海老《申报》所刊集邮史料写过一些文章,现因《上海集邮》编者的建议,特意专门奁阅了1885年《申报》的全年影印本,将其中有关邮政、集邮的信息全数摘录,供广大同好参考。由于影印本已经缩小,有些字迹难以辨认;所加的简评也只是一己之见,还望得到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用了一个下午,看了上千封读者调查表中的“读者意见”,我萌生了要开这样一个专栏的意念。我们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来稿,作者属于无的放矢的居多,编辑部用稿的标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个专栏的目的就是为供需双方对接,请作者根据读者之声的需求写稿吧。“读者之声”将长期办下去,有什么好的建议、意见就来信,直接寄到编辑部我的名下。也将一些给我们编辑部提出的意见、建议刊登出来,以示感谢!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本人一直是“象棋研究”杂志的一位忠实读者,亦是一位老棋迷。今天,我代表我的一些棋友朋友向你们写这封信,提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本刊95第1期中,因打字和校对有误将沈德功同志写的《藏棋引入学校体育课的探讨》一文中的棋盘和座子图漏印。特作如下补登供读者对照使用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16.
董凡 《收藏界》2011,(1):23-23
到今年一月,"总编视线"已写了几十篇,说实在的,越写压力越大,虽然文字并不复杂,大多数时候不过是与大家分享一些真实而简单的感受,然而却得到很多读者朋友的厚爱,实在是令我常常汗颜,因为从天性来说我是个拙于言辞的人。  相似文献   

17.
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心情很激动,并不单单是因为这个令人心潮澎湃的选题,更多的是因为一个远方的朋友,再过20多个小时,我就能见到他了。两年前他离开我们去上海的那个晚上,我没在哈尔滨,很遗憾,也很庆幸。遗憾的是天各一方的我们以后再见面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庆幸的是无意间避开了一次令人伤心的离别。后来送他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路上的时候,出租车里放的曲子恰好是周华健的《朋友》。这两年一直有  相似文献   

18.
杨新民 《健身科学》2013,(11):68-69
随着新版《养生三记》在全国各地的陆续发行,不断接到读者电话。有一位广州朋友,在当地书店买到《养生三记》,看后一定要联系作者。  相似文献   

19.
钟鸣 《中国集邮》2000,(8):23-23
此文我准备了几年,想写又停,欲停又想写,究其原因很简单,一来是怕读者看了会影响购买欲,二来是指望国家能加大打击力度,对邮市中各种赝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打击,从而保护集邮者的合法权益。但结果是各个板块的赝品非但年年不减,反而有泛滥、蔓延之势。在新世纪“3.15”来临之际,我代表千万个倍受假邮品和不法邮商伤害的邮友发出—声呐喊——邮市打假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说来我的钓鱼历史也有四十多年了,可称钓鱼老手。最近有钓友要我介绍一下经验,我想一般的钓鱼技巧如看天气、看水情、选钓位、选钓饵,以及提竿、遛鱼等,大家大多都知道,没有再说的必要。勉强总结了以下几条,供有兴趣的读者和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