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文章以乡村小规模学校新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新任教师教学适应性,结果显示,教龄较高的教师教学适应性高于教龄较低的教师;师范类特岗教师的教学适应性高于非师范类特岗教师;班主任教师教学能力高于非班主任教师;任教一种科目的教师教学适应性高于任教三种以上科目的教师;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一致的教师专业知识能力高于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教师,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代教师教育》2020,(2):33-37
了解乡村初中教师专业素养现状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对河北省638名初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河北省乡村初中教师整体专业素养中等偏上且在年龄、教龄、职称和学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乡村初中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素养在学历方面差异显著,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素养在教师年龄、教龄和职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年龄在30岁以下、教龄低于5年以及低职称和无职称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亟需重视。这些结果表明,需要多渠道引导新任年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职后培训应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立足点,注重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甘肃天祝县339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各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数字社会责任维度得分最高,数字化应用维度得分最低;教师年龄越小,数字素养水平越高;教龄6~10年教师素养水平最高,教龄30年以上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最低;小规模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学校;小学教师职称与数字素养水平呈负相关。针对此现状,探索了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主要策略:加强乡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合理构建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团队,打造数字化教学共同体;建立适合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分层培训制度;调整乡村学校编制,吸引年轻教师“下去,留住”;引入与数字化相关专业的教师,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4):F0002-F0002
男,汉族,教授,中共党员,1962年12月生于河北滦南。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河北矿)台学院(现河北理工大学)硅酸盐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其中1986年9月至1987年9月在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助教进修班学习),1983年8月至今在唐山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原化工系副主任,环境与化学工程系主任,1989.11任副教授、2003.12任教授。  相似文献   

5.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6):F0002-F0002
李尚明,男,汉族,1956年9月生于陕西省平利县,中共党员。现为安康学院教育科学系教授、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6.
学人风华     
李兵,男,生于1960年5月,内蒙古包头人,中共党员,教授,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李兵教授198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先后从事过中学、教师进修校的教学工作和文化馆群众美术组织宣传工作。1993年调入绵阳师范学院(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美术专业。2005年12月晋升为教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安徽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对1 228名安徽省乡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处于中上水平;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是影响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个体因素;职务、学校属性是影响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工作因素。因此,有必要重点培养和提升女教师、青年教师、高中教师和高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者简介     
《成人教育》2008,(2):F0003-F0003
廖其发男,1952年出生,四川三台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重庆直辖市学术带头人。1979年9月至1989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先后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今在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工作。曾于1993年4年至1996年3月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证调查,广西贺州市乡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处于2003年新课程国家试验区教师教学观的中等位置,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存在差异,教龄是影响教师教学观的重要因素,不同区域教师的教学观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纪怀昌,字理吾,别署:醉竹轩。原籍河北省廊坊市人,1944年9月生于河北省武清县。男,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党校大专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地质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  相似文献   

11.
樊继福教授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F0002-F0002
樊继福教授,中共党员,历史学硕士,河南信阳人,生于1968年5月。1991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3年至1996年,在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96年7月获史学硕士学位。1996年到西安邮电学院工作至今,2007年晋升教授职称。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第一届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1998年5月10日至15日在贵阳市实验小学举行。在逐级选拔的基础上,各地(州)市选派具有三年体育教龄的3名教师参评。此次参赛教师共28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其它均为中、初级职称。男教师9人,女教师19人(低年级段:女教师9人;中年级段:男教师3人,女教师6人;高年级段:男教师6人,女教师3人),平均年龄30岁,平均教龄11年,参赛教师按照抽签内容上课。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2009,(3):F0002-F0002
郭子其,男,生于1967年,四川华蓥人。1985年7月中师毕业,1992年四川师范学院历史教育函授本科毕业。曾任9年初中语文教师,1993年8月至2007年7月在四川省华蓥中学任高中历史教师,先后任教务处副主任、政教处主任、副校长。2007年8月来到成都树德中学任教至今,现任教务处副主任、科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14.
胡艺曦 《中国教师》2020,(4):125-128
李有常男,1929年4月出生,四川广安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48年毕业于广安县立师范学校;1953—1958年任职于广安县小学教师联合会;1958年下半年起在广安县教研室担任教研员;1972—1985年在龙安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曾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三十年教龄教师荣誉证书",南充地委、行署颁发的"专业技术荣誉证书",南充地区地方志编委颁发的"地方志优秀成果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15.
李小荣,男,1969年生于江西宁都。1986年7月中师毕业后在乡村小学、中学任教七年。1993年8月--1996年6月就读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郝世峰教授研习唐宋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9月--1999年7月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陈允吉教授研习佛教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梁国平,男,生于1961年9月,四川省射洪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教授,四川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现为绵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7.
梁国平,男,生于1961年9月,四川省射洪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教授,四川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现为绵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8.
陈晓端,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11月生于陕西西安。1986年9月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教育基本理论专业(教学论方向)的研究生,1989年7月毕业后留校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至今。期间,1996年晋升副教授,2003年晋升教授,2005年被增列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和2000年分别在英国莱斯特大学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进行短期学习、访问,2001-2002学年在英国莱斯特大学教育学院学习教育博士课程  相似文献   

19.
对乡村初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六个维度的表现水平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发现,乡村初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表现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教师在“学生思想管理能力”维度表现最好,在“班级规划管理能力”维度和“班级时间管理能力”维度表现较差。职称和学历对班级管理水平没有影响,教龄对班级管理水平没有明显影响,性别对班级管理水平有显著影响。乡村初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培训需求较高,教师“班级规划管理能力”维度的培训需求最强“,班级时间管理能力”维度和“学生学习管理能力”维度培训需求较弱。性别对班级管理培训需求没有影响,学历对班级管理培训需求没有明显影响,职称和教龄对班级管理培训需求有显著影响。在乡村初中教师班级管理培训中,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优先选择“班级规划能力”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可优先选择10年以下教龄的、低职称的男性教师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低于男教师,城区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低于乡镇教师,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低于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高于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提高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对策包括:加强社会支持,重视教师培训,提高职业认同感;加强教育研究,增加成功体验,融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