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2.
“‘兵记者’”是机关里的一名报道员。机关里的军官几乎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们都很佩服这个义务兵。义务兵叫吴军,是从陕西子长县入伍的农村娃,他被四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战友都叫他“兵记者”。集团军首长拍着他肩膀说:“了不起”。新闻系的教授看着他叨多万字的笔记说:“不可思议”。_吴军入伍后被分到某团四连。—“最好找个城市兵,文化高,脑子灵”,一天他隐约听到团政委找指导员选调一名报道员,心里一急上去就跟人斗气:“俺是个农村兵,可和贾平凹是老乡,写新闻格准行!”。·政委和指导员会心一笑,便让他以当时全团整修靶…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时不时有一些小稿被各种报刊采用,周围一些战友总爱问我:“你有什么亲戚在报社,关系一定很硬吧?”对此,我只是一笑了之;我在报社根本没什么“关系”更没什么亲戚呀!当初我刚到团报道组当报道员时,由于上搞心切,就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一篇稿。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我满怀希望地把近一百篇自认为“得意”的新闻稿寄向各级报社,结果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块搞新闻的料。这时,周围战友的议论也飘到了我的耳中:“现在报社上稿全靠关系,报社没人没关系,稿子写得再好也不会被编辑采用。”于是,我写稿就开…  相似文献   

4.
贺仁平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在基层搞新闻报道,时常听到不少报道员埋怨:“现在在军报上登一篇稿子真难啊!没有关系你就甭想,即使投的稿件再多也是白搭。”因此,不少报道员对在军报上稿信心不足。军报上稿果真这么难吗?非得有关系才成吗?我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否定回答。今年“五一”前夕一天,我们部队政治部陈主任不经意地对我说:“小贺,今天报纸上有你一张照片。”于是,像往常一样,我立即找来当天的《人民军队》报,翻了个底朝天,竟看不到半点照片的影子。心想:难道是主任看错了?不会是《解放军报》?我随手打开《解放军报》,二版中间熟悉的训…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路相军今日7月,我参加了全军统一招生考试.实指望能考上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可因几分之差,却被军区陆军学院后勤训练大队录取。我抱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这个专门培训司务长的军校大门。过去我当报道员时,常和编辑、记者们周旋,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可现在面对的是扫把、算盘和那沾满油迹的炒勺……我觉得自己是一颗金子,被埋进沙砾。我的班长叫毛艳国,又黑又矮。我天生瘦弱。每次出公差,毛班长总是点名叫我跟他一块去。让我干脏活,不是挑错了人么?我暗暗骂他“没眼力!”有一次,我俩抬广一桶滑水去猪圈,下楼梯时我不小心将…  相似文献   

6.
记得那是1992年老兵即将复员的季节,我得知某县电业局、税务局、电影公司三家单位争相发函聘请我们团电影组一位老战士的事,敏感地意识到这件事有点新闻价值,对这位老战士进行了突击采访。第二天正当我在改稿抄稿时,战友小王看了我的稿子说:“你的稿中心不突出。”接着,班里的其他几位战友也对我的稿子进行评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天我按照战友们的建议对原稿又进行了删改、润色,加深了思想内容。稿子发出后,很快在军区《前卫影苑》报的一版发表出来,还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三家报刊、电台选用。从此之后,每写一篇稿件总要坚…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8.
“小气鬼”     
报道员小张埋头写稿两年多,发表稿件一大摞,稿费也收了2000多。可是,每次领到稿费,不管多少,他都存入银行,以备零存整取。见小张经常来个稿费,不少战友都嚷着要他请客,以示庆贺。可他总是笑哈哈地说:“下次一定,下次一定…”说归说,可他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见小张光说不办事,大家都叫他“小气鬼”。然而,在前不久部队开展的向“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小张却毫不吝惜地从银行里取回了他所有的稿费2200元钱,一并捐给了“希望工程”。面对小张这个“小气鬼”的大方事,众人哑然。“小气鬼”@王光唐  相似文献   

9.
当报道员2年了,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等报刊电台用稿200多篇。要问我有啥秘诀,秘诀没有,不过,2年多爬格子的经历使我深深懂得一个道理:潜心下苦功,功到自然成。“搞新闻苦,爬格子累”。不少报道员都有这类感叹,我又何尝不识苦的滋味呢。为了采写好的稿子,记不清多少次顶烈日、冒风雨往基地跑,挖素材、找线索,夜里加班加点搞“突击”。要不怎么说基层报道员的鞋帮是好的,而鞋底早磨出了窟窿呢。若是辛苦采写的稿子被报社采用了,自然是喜事,倘若进了编辑的废纸箱,战友或领导问句:怎么样?准使你脸红耳热,其中苦…  相似文献   

10.
一天晚上,北京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你当选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情急中,冒出一句:“假如这是真的,那太好啦!”很快.我的心情平静下来,我想起一件事。那是20多年前,部队在太湖农场筑堤坝。一大,我们班得厂第一名,一时高兴,写厂一篇表扬稿,题目叫《工地上的小老虎班》,送到工地广播站。晚上开饭的时候,广播响了,第一篇播送的就是我写的,全班战友听罢,敲着碗筷欢呼。这是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不儿大,我被调到团政治处当报道员,一年后,提拔为新闻干事,直到今天成为一名党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1.
倒过来试试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故事,挺有意思。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大众欢迎,使登门求教。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悦:“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一年才画一幅,这有多慢啊!”青年人惊讶地叫出来。门采尔严肃地说:对!创作是非常艰苦的劳…  相似文献   

12.
某海防团政委杨法有是位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他对报道工作始终有副热心肠。尤其是当了领导后不仅亲自动笔写稿,还带出了一批新人、杨政委对报道员“常拉袖子提个醒”的育才精神,给报道骨干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故事一。今年新兵下连后的一天夜里,杨政委下连查铺查哨,顺便叫上了新闻干事,在七班宿舍,杨政委用手电筒仔细一照,转身就问身边的新闻干事:“发现线索了没有?”新闻干事有些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深更半夜,哪看见“活鱼”跳?杨政委提醒说:这个连有个好传统,新战士靠墙角睡,老兵和班长睡通销和门口。别看…  相似文献   

13.
香港苹果用户协会简介有次和朋友谈话家常,我问他说:“香港有乜?”他反问我:“香港乜都有,你想要乜?”我说:“不是香港乜是香港MUG!”看他一面无奈的表情,我想他心中一定在说“你在讲乜!”才知道他不懂什么是香港MUG。1997年9月9日尖沙咀Marin...  相似文献   

14.
谢顾问:我是一名驻守在渤海前哨小岛上的报道员,脾气特别,平时不爱和人开玩笑,也不爱发脾气,甚至说话也低声细语的,战友们都喊我“男小姐”。自调到报道组后,我已有105篇稿子泥牛入海无消息。有经验的报道员说:“这与你的性格有关.没有阳刚2气的人写不出好稿子。”访问:写稿子真的与人的性格有关吗?55055部队郭宝富郭宝富同志:要弄清这个问题,应人人两方面看。一方面应看到,稿子是人写的,人的思想品质、性格等必然也要通过稿子反映出来,正所谓“文如其人”。比如,一个思想活泼、性格开朗的人,写出的稿子往往新、鲜、奇、…  相似文献   

15.
留住观众     
留住观众孙汀娟在一次综艺晚会上,围绕“电视”这个话题我采访过几位观众。有一位观众的电视机能收到18个频道,我问:“如果您觉得节目不好看,能容忍它的时间最长是多少?”他很腼腆地实话实说:“五分钟吧!”这个五分钟实际上就是观众对我们电视人的要求:留住观众...  相似文献   

16.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17.
于政委送槁“编辑同志,这是咱们师一个报道员写的稿子,你看行不行?”编辑抬头见送稿人是一个大校,忙起身让坐。当得知他是师政委时,激动地说:“于政委,就冲这件事,我敢肯定,你们师的新闻报道工作一定能搞好……”这是10月下旬的一天出现在军区报社的一幕。这之前,于政委到某团二营蹲点。营部报道员小龚写的一篇新闻稿,无意间被枪委看到了。于政委看他写得还可以,时效性又很强,就对小龚说:“明天我刚好到军区开会,稿子我给你带到报社吧、”尚副师长送站一天,刚从外单位调来的尚副师长下部队检查工作。车子快出师机关院门时,…  相似文献   

18.
初次和他相识,是我出差归队后的第一天,一见面他就很坦诚地与我握手并自我介绍:“我叫季文豪,从某团宣传股刚调来,以后和你在一块儿工作,还请多关照!”季文豪,一个自命不凡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悉!当我问及他是否与我常在报刊上见到的季文豪是同一个人时,他憨憨一笑说:“那不值得一提,习惯了,手中的笔闲不住”。好一个“习惯了,闲不住”!当翻开他的剪报本时,首先映眼的是扉页上的三句话:“两眼多看,脑袋多想,腿脚多跑。”从这三句话及那厚厚的剪报本中,我领悟到了他“闲不住”的执著追求。1983年,他来到胶东半岛服役。半…  相似文献   

19.
那是去年冬天在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学习的时候,刚刚从事新闻报道不久的我写了一篇反映新兵班长问题的稿件,寄到解放军报社发表后,几位与我在一块学习的战友首先发现了。他们跑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你是不是上不了稿急昏了头啊,反映问题的稿子也敢写!”“写文章要多吹捧领导,少反映问题,不然干不下去。”“干不下去还是好的,没准得受处分。”我听了后心里直发毛,没想到我反映的问题给我们单位抹了黑,自己心里感到惭愧,非常害怕领导以后不让我再写稿子了。当时,我的心里很乱,想到我所在的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的刘福连主任非…  相似文献   

20.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