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学弈     
正时间:春秋时期地点:弈秋的府中人物:弈秋、大徒弟阜南、二徒弟凌志随从第一幕【阜南、凌志两兄弟来到弈秋府上,请求弈秋教他们下棋,弈秋见他们两人十分有诚意,便答应了】弈秋:(指着桌上的一盘棋)这盘棋局,谁可解?【两个徒弟看了看,都摇了摇头,有些沮丧。】弈秋:(微笑)不会才要学,若你们用心学习,棋艺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阜南:(十分恭敬)弟子谨遵师父之意。  相似文献   

2.
原作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相似文献   

3.
原作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改写以前,有一个人叫秋,他从小就喜欢下棋,也十分用功。斗转星移,秋长大成名了,成了一位棋师,别人都很崇拜秋,便叫他"弈秋"。有一天,有两个人慕名而来,想拜弈秋  相似文献   

4.
(一)弈秋①,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③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④中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⑤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注释】①弈秋:一个名秋的下棋人。弈,下棋。秋,人名。②通国:全国。③使:如果让。④缴(zh  相似文献   

5.
弈秋教法不可取安徽夏守柱据《孟子》记载,弈秋是全国著名的下棋高手,他教两名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很听话,奕秋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从而取得了好成绩c另一个学生则不然,下棋时总以为有鸿鸥飞来,想着拉弓去射它。结果学无所成。后人总是责备那个学生学习不专心。我...  相似文献   

6.
《小学青年教师》2012,(2):27-30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相似文献   

7.
弈秋诲弈     
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彝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在学习上也提倡专心致志,集中注意。他在《孟子·告子上》篇中记述:“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说,两个学生同时跟弈秋学下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结果学得好;一个学生看来在听讲,其实却想着引弓射鸿鸟,学习效果就差。这并不是后者的智能不及前者,而是由于他不专心致志。古代哲学家、教育家荀子说:“心枝则无知,顷则不精,贰则疑…  相似文献   

9.
王新义 《山东教育》2005,(28):28-28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精悍,讲了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原中学语文课本有《学弈》一课,讲的是有两人跟弈秋学弈,一人专心致志,一人形似听而神未听,其结果自然是后者“虽与之俱学,弗之若矣”(不如前者学的好)。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批评后一学弈的不专心致志,说明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有所收获。但我认为,仅仅指责后一学弈者,实不公允,弈秋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古典诗词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让学生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理解内容、感悟情感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总结了文言文翻译五字诀,诸位老师在教学中不妨一试。一、连——弄懂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它们连接起来其实,此法是解释文言文、解释词语最常用的方法。"使弈秋诲二人弈"即"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之意。"孔君  相似文献   

12.
弈秋也有责任兼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素质教育刘秀芬刘晶《孟子·告子》有一则小故事,说围棋手弈秋教两个弟子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当然成绩极佳;另一人则“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自然没有学出名堂来。道理何在呢?孟夫...  相似文献   

13.
林秋晴  恽岚 《云南教育》2005,(14):36-37
[《学弈》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该文通过记叙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收心与放心     
南方 《老年教育》2010,(6):22-23
师父年事已高,他要在两个徒弟中选出一位,接替他担任寺院住持。两个徒弟都聪慧伶俐,一时难以定夺。于是,师父想出一计,叫来两个徒弟,分给每人一斗谷种,然后对他们说:“你俩把这些谷种拿去,使它增值。两年后再来见我,谁收获的谷子多,我就将住持的位置交给谁。”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人名称谓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直称姓名、称字号、称谥号、称封号、称官爵名、称斋室名、称籍贯等。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特殊称谓。1.职业 人名这种形式多用于古时被认为身份低贱的人,如乐师、演员、工匠、厨师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其中的"师襄"就是叫襄的乐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其中的"弈秋"就是叫秋的棋手。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孟子《弈秋》的故事:两个孩子都很聪明,一块儿听老师讲下棋的知识,但是听讲情况大不相同:一个专心致志,只听老师讲解,任何事情也干扰不了他;而另一个心里总想着有大雁从天空飞过,怎样用箭把它射下来炖肉吃。结果,前一个学得非常出色,后一个学得稀里糊涂。同样是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出现两种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我所任教的阜南一中,地处国家级贫困县,学生大多来自全县各乡镇,他们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种地,供养一个在县城读书的高中生,很不容易。如果家里子女多,或者有老人、  相似文献   

18.
专心致志     
《下一代》2010,(7):38-38
【语出】:《孟子·告子上》 【原文】:今夫奕之为数也,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释文】: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地干某件事 【故事】:古时候,有个下棋的高手,名叫奕秋,棋下得很好,他还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们把棋也能下好,他每天都耐心地教他们,但是两个徒弟的表现却不一样,其中一个学生专心一意地学习,对老师的讲解特别注意听,遇到不懂得地方,就向老师求教,奕秋很喜欢他,而另一个学生却认为下棋很容易学,所以他听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秋高气爽艳阳天。过去的秋,是“惨绿愁红”的秋.是“欲说还休”的秋:而现存,我们职校生朋友的秋,却是多姿多彩的秋,最振奋人心的是——在这个季节里,许多职校生还惦记着耕耘的日子:呵呵,他们都知道:播种辛劳,收获成功.  相似文献   

20.
在全民都追求成功的今天,一个学者凌志军写了一本书,名字却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在这本书中,他把李开复、张亚勤等一帮科技精英称为“E学生”,他们属于学生金字塔中最高级别的学生。所谓“E学生”,其核心是具有“3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