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在上一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出版业享有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之誉.<上海出版志>以极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溯出版事物之肇始,下限至1998年,近千年上海出版业的兴衰、起伏,都记录在案."往事越千年",读<上海出版志>,不能不对上海出版业的历史辉煌,发出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2.
于今年9月正式启用的"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引发争议,写这篇文章时,我在百度引擎上搜索到"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相关网页约299000篇.  相似文献   

3.
夕阳下,我漫步在上海的巨鹿路上.我在寻觅景华新村22号,那幢见证了我党在上海长期开展地下斗争历史的小楼.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地方主义与传媒想象——周立波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立波现象在全球化背景下构成了地方主义崛起的文化景观,传媒对于这个文化景观的阐发,表明在以民族国家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中国,城市这个中观层面的地方主义开始浮现.在上海迈向中国唯一的"全球城市"的背景下,传媒借由上海的独特历史,建构了关于"上海隐情"的话语叙事,赋予上海城市地方主义以多重文化意义,重构了上海城市与民族国家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剖析历史时期上海城市经济和贸易经济的发展对浙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能更好地发挥上海的辐射作用,也能为浙北地区及其它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经济大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小刀会研究开出艺术之花.它走出学者书斋,嬗变为大众欣赏的舞台和电影艺术 上海小刀会研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开拓的一个新课题,它由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而始.人们从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找到了上海小刀会.1951年6月11日,<大公报>发表了署名张乔兰的<小刀会打击法国侵略者>,之后出现大小论文,如王天奖<上海小刀会起义始末>(<历史教学>1953年11月)、罗尔纲<上海起义的小刀会上天王奏>(<历史研究>1955年第6期)和梁任葆<太平天国和上海小刀会关系的商榷>(<历史教学>1957年2月),以后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7.
说起报刊发展史,人们往往想到上海.其实上海只是新闻报纸的发祥地,真正的历史传统报纸,却源于北京,《京报》就是老北京报业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8.
金琦 《档案学研究》1992,6(1):52-54
城乡原貌影像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它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地区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拍摄下来的,以各种城乡原貌历史照片和近代照片(包括少量影片、录像)组成的直观档案——城乡建设发展变化的真实历史记录.把不同时期在同一地区拍摄下来的城乡原貌照片汇集成册,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各地区整个城乡建设发展和变化的面貌,其利用价值较高,是珍贵档案史料的一部分.以上海外滩原貌为例,长期以来,上海外滩的全景照片,总是作为上海市面貌的代表性照片刊印在一些书报杂志上,久之,给人们一个印象:上海外滩总是那副老面孔.当然,城乡面貌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才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那么,上海外滩到底有多大变化?上海市档案馆在建馆30周年之际,展出了一组反映上海城乡原貌的历史照片,其中有:“100年前的上海外滩”、“1897年的外滩白渡桥”、“19世纪南京路”以及“100年前的上海县水城门”等珍贵历史照片数十幅.这些照片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当时上海外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上海发展规划中,嘉定--安亭、松江将成为百万人口的新城市.这多少有些历史的渊源,南宋以来数百年间,吴淞江东西纵贯今天的上海市域,南为松江(华亭),北属嘉定.嘉定镇为县治,曾经还是州治,作为一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超过了700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晚报.上海的新民晚报,是目前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的晚报,早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就已经成为上海市民重要的"灯下客",读新民晚报是许多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说起具有上海特色的建筑,不少人肯定说是石库门,这当然不错.1986年至1991年,我国邮电部历时15年曾发行了4套共21枚的"民居邮票",其中就有石库门的倩影;但石库门是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渐渐形成的,故造型中西合璧.它成为近代上海民居的象征,不过一百来年历史.其实真正能代表上海本地建筑特色的民居,则是名叫"绞圈房子"的本地住宅,它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听起来,"绞圈房子"名字虽然有点土,但却是地地道道的沪渎老地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党又把上海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因此上海党员数量的变化既能清晰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客观环境,也能反映出中共中央决策的变化.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对这一时期内上海党员的数量变化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变化的原因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洋洋200万字的<上海出版志>(宋原放、孙颐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问世是上海出版系统的大事,可喜可贺!因为它是建国后上海第一部出版志,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兴衰与起伏,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因为它深刻地总结了上海出版业的经验与教训.读完全书,深感它有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洋洋200万字的<上海出版志>(宋原放、孙颐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问世是上海出版系统的大事,可喜可贺!因为它是建国后上海第一部出版志,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兴衰与起伏,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因为它深刻地总结了上海出版业的经验与教训.读完全书,深感它有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顾景炎先生是上海地方历史研究的老前辈,我从事上海史研究时他早已仙逝,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上海文物博物馆志·人物》中记:顾景炎(1895-1970),字树圻,世居上海城内,熟悉上海地方历史、掌故、民情风俗。收藏古代字画、钱币、地方文献、文物甚丰。1955年,参加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建工作,对地方史料和文物征集成绩显著。顾先生于上海地方历史、文物的考证、论著颇丰,可是,当时上海历史研究不被重视,未能发表和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此后,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不但冲破了"左"的思想的种种束缚和禁区,而且文学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文学创作呈现日趋繁荣的新局面.在这历史转折时刻,上海十个郊县的创作力量还相当薄弱,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还很缺乏.为了繁荣文学创作,《上海文学》编辑部联合郊县各文化馆,主动、积极地担负起培养上海郊县小说作者的重任,定于1980年12月1日至6日在金山县文化馆召开"上海郊县小说创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以"上海"为题材的出版物层出不穷,其中上海文化出版社推出的"上海题材"图书涉及民俗、人文、历史、遗产等各个方面,形式包括大型画册、散文随笔、小说、工具书等,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解读上海,已逐步形成地域专业出版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寻访黄道婆     
黄道婆的故居已不可寻了.历史记载在松江乌泥泾.那是元代的松江,七百多年后它成为上海边远的一部分,而那时上海还沉在江底一盘散沙吧.乌泥泾,字面上就是乌黑的、泥泞的、水网纵横的,似乎天也被乌泥染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