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的两广“六一”事变,是一次抗日反蒋事件。5月26日,粤桂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名义,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6月1日,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联席会决议,呈清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领导抗日。2日,又以同样内容通电全国。随即两广出兵湘南,北上抗日。蒋介石不仅拒绝他们的要求,而且采用分化瓦解手段,先使陈济棠的部下叛陈投蒋,使广东落入蒋介石之手。随后,他又令李宗仁、白崇禧离开广西,并调动大军向广西进逼,企图迫李、白就范。李、白不从,并扩军备战。双方虽是剑拔弩之势,但全国舆论沸腾,利弊得失又各有顾忌。后经各方斡旋,遂达成蒋接受抗战,李、白服从“中央”的和解协议。至此,一场大波遂告结束。 现将馆藏“六一”事变和谈时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等的来往函电选出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近代反侵略册上,有两位著名的抗日将领,那便是吉鸿昌和方振武。1933年5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吉鸿昌、方振武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6月15日,方振武、吉鸿昌分别就任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6月21日,方振武、吉鸿昌率部出发,经浴血奋战,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座县城,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是为"九一八"事变以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广“六·一”事变(以下简称“两广事变”),是1936年6月1日发生的两广当局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的反蒋事变。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可从1936年上半年国内形势、事变的发生和经过以及事变解决后蒋介石的“剿共”军事布置加以剖析。 (一)1936年上半年的国内形势 “九·一八”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无睹于民族危机的深重,悍然厉行了一条“匪未肃清绝对不言抗日”的总方针。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为理论,对日妥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它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重要契机。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其中地方实力派所起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而在当时的地方实力派中,作为占据并经营山西多年的阎锡山,在西安事变整个过程中的活动尤其显得举足轻重、引人注目。那么,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五年,蒋介石在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指导下,一面对加紧发动对华侵略的日本帝国主义暗送秋波,一面诱罗湘、黔、川、滇地方武装对红军进行围堵,以收一箭数雕之功。当时的两广势力陈济案、李宗仁等,因早已窥破蒋介石险恶用心,对其围剿红军虚与委蛇,而实则多方打探情报,充实军备,以待时机。到一九三六年日本增兵华北时,陈济棠察觉蒋介石将决心结束两广半独立局面,便与桂系联合,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六月一日,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决议,是请南京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领导抗日。二日,通电全国。四日,陈济棠、李宗仁以第一、四集团军总司令名义率西南将领三十名通电响应,并将军队改称“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六月八日进军湖南,公开与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对立态度。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六·一”反蒋事变。现从省政府秘书处档案中选出事变发生前龙云在蒋介石、陈济棠、李宗仁之间奔走斡旋的来往文电,予以发表,供研究现代史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红 《兰台世界》2006,(10):66-67
掀起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第三次高潮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它直接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当时作为九·一八事变首发之地的沈阳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更是担负起反击侵略者的历史重任,走在了抗日反日斗争的前沿。如果把沈阳人民的抗日斗争当作一个历史过程来研究,如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一、主旨和目标具有一致性九·一八事变之前,随着日军公开挑衅,在东北地区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升级,南京蒋介石政府却制定了“不抵抗主义”政策。但是广大的下级军官士兵却在爱国主义精神召唤下,自发地奋起抵抗。在九·一八事变当晚,正是“国将不国,…  相似文献   

7.
张晓丹 《兰台世界》2012,(25):13-14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实现全国抗日的主张,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对于张、杨两将军及西安事变的各种舆论喧嚣尘上,其中最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苏联的反应。从12月13日起,苏联《真理报》、《消息报》以及共产国际刊物《国际新闻通讯》连篇累牍地发出报道、评论和文章,肆意歪曲西安事变的性质,并对张、杨两将军进行指责,公开宣扬称张学良为"叛逃"、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68周年纪念日。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里,李可染大师抗日宣传画底片捐赠仪式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遭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发生的,中共中央在获知事变发生的消息后,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12月17日,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代表乘飞机  相似文献   

10.
<正>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致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  相似文献   

11.
抗战的旗帜团结的灯塔──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报刊概述李宗泉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抗日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下,开辟了解放区战场。全国解放区共计十四个,其中包括抗日民主政权行署...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与北上抗日有什么关系?有同志认为,中国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相继进行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有同志持相反的意见,认为红军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失败,不得不被迫进行长征,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恶果,与北上抗日无关。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一早在红军长征前,中共临时中央已经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并设想了几种实施方案,但均未能实现。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主张抗日的。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公开宣布对日作战。那么,远离抗日前线的中国工农红军怎样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芦沟桥制造了举世震惊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奋起抗日,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日战争。 这里公布的冀察军政长官宋哲元与国民党政府蒋介石等的来往密电,记载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和平津沦陷的经过。由于这仅是一个方面的资料,在使用时,还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深受其害。进一步开展我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5):142-142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三省,对中国人民实行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冲破了敌人的文化统治,创办了多种报刊,在报刊上发表抗日文学作品,利用报刊进行抗日已成为当时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金剑啸就是利用报刊同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在哈尔滨创办了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后改名为《东北红旗》、《东北人民革命报》),该报的宗旨和任务是向东北人民宣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浩如烟海的民国档案资料中,珍藏着一本当年出版的期刊《甘院学生》。饱阅尘封岁月,纸张已经泛黄。静心翻阅之下,就立刻将我们带入它所反映的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   1936年 12月 12日西安事变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甘肃的抗日斗争局面,中共中央委派张文彬、彭加伦于 1937年 5月莅临兰州,和吴鸿宾一起负责筹建中共驻甘办事机构。伴随“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月 29日,谢觉哉作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代表飞…  相似文献   

16.
攻打依兰城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很快伸到了黑龙江地区,盛产大豆、高粱的肥沃黑土地,顿时变成人间地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克服艰难困苦,浴血奋战,成为坚决抗日的中流砥柱。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使东北变为它扩大侵华战争的巩固的后方基地,对东北抗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的左翼作家发表了一系列以爱国抗日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日寇的侵略、国土的沦丧、人民的痛苦、民族的灾难,以及反满抗日的斗争生活等,都是这些作品反映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前,在西安发生了"艳晚事件",为西安事变的一次预演。这次事件的爆发是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是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还是张学良与杨虎城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19.
曾三传     
六、飞往西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立即向中共中央通报,说他们扣留了蒋介石,并提出八项主张,请中共中央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事。  相似文献   

20.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于1931年9月27日,由流亡北平的东北籍爱国志士阎宝航、高崇民、王化一、车向忱、杜重远、卢广绩等人在得到张学良将军的暗中支持下,以东北籍广大青年为主体,广泛吸收各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组成的具有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救亡团体,其宗旨是:抵抗日本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救国会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和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