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政府工作报告》承担着对外宣传中国政策的作用,其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对外形象。本文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对《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文本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提出合理的理论指导,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最新的国情和发展动态。在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概述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标准,并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其英译进行分析,论证如何产出"整合适应度"较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3.
功能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翻译目的和译文功能。《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是我国政府对外宣传的一种外交渠道,也是外国媒体和人民了解中国的一种权威资料来源。本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翻译方法,以期为政治文本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面对着国力日渐雄厚的中国,世界各国对其的关注力也日渐增加。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外界了解中国国内趋势、政策和中国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立场上最权威和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译文不仅要保留权威性,还要保证其准确传达,这也使如何将政治文本如实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变成了翻译工作的难点。本项目将运用变译理论对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部分进行分析,为将来的《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提供全新视角,同时更好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高频实义词、第一人称代词"we"以及情态动词等典型词汇应用的角度切入,并与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照,分析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文本效果,即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关于说话主体的看法或印象。研究表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中,高频实义词和we的应用成功描写了中国政府奋发图强、脚踏实地和积极有为等特征。我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关于中国政府的上述印象是译者翻译策略与方法应用和中国政府的作为等因素影响的产物;《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应当尽量少用高量值情态动词和无主句,以缩短中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6.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国家对过去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是政府向人民述职的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形式。本文选取近几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进行研究,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特征及其翻译特点,并总结和归纳了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基本策略,并加以例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及国力的增强,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也越来越受重视。研究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关乎我国的国家形象,至关重要。但国内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研究比较少,且多仅从句法、词汇层面进行,不够全面。有些缺乏理论支撑,有些与理论结合不深、与理论相脱节,有些只举例,有些分析不够透彻,有些缺乏产出性。目前为止,还未出现对政府工作报告在修辞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修辞形势方面的研究。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运用了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The Rhetorical Situation),从受众和修辞局限的角度出发,动态、全面地看待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应该如何注意受众及修辞局限因素,使得译本为外国人所接受,使得中国的政策得以有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8.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兼有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征,其翻译实属政论文体翻译。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政论文的翻译研究较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研究更少,且主要集中在针对某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某一具体的翻译进行评价,提出此类翻译应尽量避免"机械化"和"中式化",从而提出某一具体翻译策略,而没有提出其相应的翻译理论。文章从词汇和句式的不同角度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审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旨在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提出合理的理论指导,找到较为理想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提高翻译的质量,促进国际更好交流。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认识到了推进"文化走出去"外宣战略的重要性.政府在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前进的同时也积极向国外普及两会、政府报告、白皮书等大政方针.在此其中,精准的翻译对树立我国国际形象、推进外宣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英译版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着手点,从生态翻译学中三维理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与转换角度,探究工作报告英译的翻译特点和翻译效果,以期为政府外宣文本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鲁修红  汪军 《英语辅导》2011,(3):183-185,189
本文在介绍《政府工作报告》用语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功能对等理论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实例,分析了语句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加贴切地翻译对外政府公文提出了相应的英译方法:词性的转换、句式的转换、句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新词汇、新词组、新提法都是中国特有的,难以从英文词典中找到现成的对应词。传统译学从直译意译的对立评判翻译忠实问题,忽略了文本的语用和文化因素。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意识形态对于翻译行为的操控与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借用勒菲弗尔的操控论,从译者角度,对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做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人们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了解中国的发展形势和未来的工作计划。《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大量的四字格,四字格具有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以及内涵丰富的特点,呈现汉语独特的文化魅力,所以四字格翻译极具挑战性。本文从美学角度研究《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字格的英译,探索直译、意译和注释三种翻译方法在美学中的再现。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学的历史渊源以及许渊冲先生的三美:音美、形美、意美。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字格的分类以及四字格的特征。第三部分分析了《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字格的翻译难点。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字格的美学翻译方法:直译传递音美、意译再现意美、注释展现形美。  相似文献   

13.
该文试从福柯的话语观出发,引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并以((201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相关“中国英语”词句及表达形式为研究依据.分步浅析“中国英语”英译的策略.力求促进“中国英语”在中国话语建构中发挥作用,为现代英译者提供英译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联翻译理论因其强大的解释力对翻译研究和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基础,参考中国菜名的常见英译方法和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名小吃的英译实例,尝试性地提出中国地方特色小吃的英译原则以及英译方法,以便将中国地方特色小吃及其小吃文化不断推广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武汉地铁站名在英译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音译和专名音译、通名意译两种译法。武汉市三条线路中的65个英译站名中有8处英译站名有待修改。分析这65个站名的误译可以为今后武汉地铁乃至中国各城市地铁以及交通系统站名英译工作提供一定借鉴。地铁站名乃至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工作不仅需要译者们不断提高自身基本功,还需要集中社会各届人士的集体智慧。  相似文献   

16.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是一件极其严肃认真的事情,如何把这一极具影响力的政治文本传译出去,让外界对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是摆在译者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文章从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选取典型的语句翻译,运用翻译生态学的适应选择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集适应与选择于一身的,目的是为时政文体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19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作了6次政府工作报告。对这6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进行考察、梳理,发掘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国政府一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分析发现,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问题是贯穿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核心生态问题,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通过总结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政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文章借鉴主述位理论,以2010年中英文版《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在对比分析英汉不同主述位结构的同时,探讨主位推进模式对政论文篇章结构的影响及其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6,(6):86-88
桐城派散文英译活动的研究与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相契合。通过桐城派散文英译成果的梳理,总结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期提高桐城派散文英译质量与海外传播效果,补充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英译的短板,深化典籍英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国关系日益密切,中国越来越需要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这就要求新时期政治话语英译工作紧贴国家大政方针,更加精细、准确地将中国声音传达给世界。在这之中主体意识几乎贯穿政治话语英译工作的全过程。因此,抓好主体意识对新时期政治话语翻译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将基于新时代中国和平崛起的现状,从政治话语英译工作中涉及到的不同主体入手,浅谈新时期政治话语英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