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课文复述也是重要构成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文复述的教育功能,并优选训练方法,精设复述活动,强化复述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高中英语课文复述及其作用 课文复述,即在理解与记忆的前提下,学生有效整合文章内容,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表述课文内容.在复述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理解、组合、记忆、表达等思维活动,这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强化教学效果等是极有帮助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课文复述的教育作用与意义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课文复述是学生有效进行信息输入,灵活组织运用语言,提升综合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高中英语教师善用课文复述教学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实现无障碍深入阅读,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写作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课文复述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复述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对如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陆小钰 《广西教育》2012,(10):75-76
在英语课堂中,复述课文指学生把已经学过的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讲述出来。它比背诵的要求更高。复述课文对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推测及归纳能力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复述课文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较单一,复述的难度也比较大,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复述课文,对复述课文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对一些叙述性课文提出了“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训练目标。在各年级教学中,复述课文跟背书差不多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复述训练难以达到目的。究其原因,一是阅读教学中没有真正重视复述训练,有的教师如同布置背书任务一样,只要求学生多读多记、会复述,造成学生机械复述,强记硬背,如同背书。二是没有区别不同年级复述要求及方式,有的教师只注重运用课文语言,按照课文顺序进行的详细复述,使学生形成“照本宣科”的复述定势,学生作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的训练明显不到位。三是对复述缺乏评议、考查,教师对学生的复述技能情况缺少平时评价、定期考查,学生复述中的问题难以及时纠正,复述技能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一直强调这样的要求:背诵指定的课文并复述课文,同时课文后的习题中都有复述课文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复述这一个重要环节经常被忽视。加强课文复述教学是一个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复述课文训练的意义复述课文不仅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也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本。它既是思维训练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点燃学  相似文献   

7.
高中应用教学中实施整体教学是英语自身学科特点、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共同决定的。教师可以从备课、指导学生预习、课堂阅读训练、词汇语法教学、课文复述、课后写作训练等几个步骤和方面开展高中英语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8.
复述是记忆和巩固课文的有效手段 ,是培养口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领会程度的方法。学生若有了复述的习惯 ,也就有了开口的初步基础。经常大量地复述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短语、句型的实际用法 ,掌握各项语法规则。在课文教学中要重视复述 ,更要重视复述的方法。复述课文应在学生理解课文、掌握了中心大意并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进行。一、机械性复述机械性复述 ,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借助文字、图、物等进行有控制的复述课文活动。常采用下列形式 :1.借助启发性词语复述。教师把课文每句的句首词 ,或谓语动词 ,或每段的…  相似文献   

9.
曾少警 《广西教育》2012,(48):41-41,60
在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整体语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复述课文是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课文的良好途径。通过复述课文,可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同时,学生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完成阅读课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复述课文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巧妙地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课文补白,放飞想象,拓展复述;课本演绎,实践体验,表演复述;改变体裁,大胆联想,创造复述。  相似文献   

11.
民间故事源于百姓生活,通俗易懂,但篇幅长,对于这样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简要复述梳理长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详细复述读懂长课文的主要情节,通过创造性复述创新长课文的简略情节。总之,应运用好多元复述这一核心策略,从而优化长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孙丹婕 《考试周刊》2011,(18):134-135
复述课文是英语课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口语及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课文的体裁、题材及难易程度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复述课文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复述课文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复述,尤为重要。因为复述既是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对课文的字面意思、行文脉络的了解,又是在学习课文之后对课文的内涵理解、结构整体的再现。如果教师能够长时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复述的作法,就会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产生良好的综...  相似文献   

14.
一、小学低年级男女生复述能力差异调查 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复述课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我们很多一线老师教学过于模式化,忽略了复述课文中也存在的性别差异。导致语句嗦,条理不清,中心不明。使得复述中展现不出男性语言的简洁豪放,逻辑性强;女性语言的流畅柔  相似文献   

15.
曹志科 《考试周刊》2014,(26):50-51
<正>在教学有复述要求的课文时,某些教师对复述环节不够重视,有的认为耽误教学时间;有的嫌指导过于琐碎,索性安排一两个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做个示范走个过场;有的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把原文八九不离十地背出来就是完美的复述;还有的安排了相应的复述环节,但是缺乏复述方法的指导,学生复述不得法,见效不明显。复述训练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整个小学阅读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用心阅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复述课文,就是学生在熟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年级学生要能复述叙事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虽然许多课文在课后作业中提出了复述课文的要求,但教师对复述课文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只是轻描淡写地走过,并没有落到实处,或根本没有实施。这主要根源于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复述课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课文复述是学生掌握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词汇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课文复述的主要方法有提示性复述和非提示性复述。非提示性复述是学生在不借助任何提示引导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忆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表达。提示性复述是指学生在有一定提示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课文复述训练要选择合适的题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复述过程中加强对词汇的强调。课文复述同样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引。  相似文献   

18.
复述课文是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在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复述课文往往容易忽视,公开课上更是极少见到教师在此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出现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课文是一件事情的话,记住需要体现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六大要素要齐全,锻炼学生阅读概括表达的综合能力。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语言,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要记忆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层次结构,把课文的内容、语言、情感进行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复述时,一般要求做到:1.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2.有中心,有条理。复述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从创造性复述课文——在复述中创新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复述中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如如何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呢?根据复述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把握复述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第一,利用板书复述。就是在课文教学结束时,让学生按照板书来复述课文内容。板书,是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