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近年来,由于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试题是课本以外的,于是,个别教师和一部分学生就不太重视课本所选文言文的教学和学习了。殊不知学好课本,打好基础,可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只有把课本所选的几十篇文言文真正学懂学透了,大致掌握1000个左右的文言实词和50个左右的常见文言虚词,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熟悉和  相似文献   

2.
高中阶段,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可见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即要求学生在识记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简单的文言文,尝试梳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用法,养成一定的语感,学会在阅读中举一反三。由于文言文虚词没有完整的语义,不能单独成句或担任语法成分,所以对  相似文献   

5.
秦振良 《新读写》2011,(10):40-43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要真正掌握一个虚词,必须能对这个虚词几种不同的用法准确辨析。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对初、高中课本中使用频率高和用法复杂的文言虚词的用法逐一辨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内容较多,本栏将分期发表,敬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6.
高秀英 《甘肃教育》2008,(15):46-46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沿感;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够在阅读中举一反三。新课标也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对于如何更好地学习积累文言虚词和实词,笔者在《文学教育》2018年4期下和6期上分别做了分享。本文笔者不揣冒昧把自己日常教学中所编的常见文言句式口诀也分享给各位老师,以期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周军 《现代语文》2008,(11):87-88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共140篇课文,文言文竟占据40%的份量。可见新教材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根据这一要求,上好文言文必须处理好“文言文”和“语体文”的关系,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既要有“言”又不能忘“文”,用学案连接课堂内外,把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生自学和老师点拨结合起来,解决好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又不能把文言文学习仅仅当作文言知识的例子,而要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和对文本的现代化解读把文言语体打通,让学生自由出入古今,获得语文学习的解放,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能力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求来看,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文言文的阅读需求,估计将来也不会有,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确乎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目标有这样的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要想充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精神,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在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材教法、洞悉高考命题趋势等方面下足功夫。一、学生及教材现状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是对字、词、句不厌其烦地讲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反观当今学生,他们对学习文言文存在畏难情绪;再看当下课堂,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倡导之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高课堂实效,着实成了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难题。一、创造"自主"的平台在讲《烛之武退秦师》时,课文里用了大量的文字叙说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方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材精选了脍炙人口的历代文言名篇,但因学生缺少文言积累与应用语境,没有良好文言阅读学习兴趣与习惯,对"文不甚深"的浅易文言文也有佶屈聱牙之感。突破文言文教学困境需要激发学生文言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丰厚文言词法句法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文言文魅力感受中爱上文言阅读,获得文言文学习与语文素养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一、识记为先,积累文言知识学会文言断句首先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做好文言文断句的关键环节。许多文言实虚词经常成为文言断句的基础标志,成为文段句读的切入口。"曰"就是现代汉语的"说",是直接引语的标志,后面常常需要停顿。"谁"何为""安"这几个词在文言文中常是疑问句的标志,在这些词前后也常常停顿,由此为突破口,文段不难断开。另外,盖、夫、凡、也、矣、欤等语气词出现常常作为文言断句的标志,也应  相似文献   

17.
薛剑峰 《现代语文》2005,(5):104-105
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诵读.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就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前人的学习经验,今天仍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教师须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诵读中培养语感,加强对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学习与记忆,以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关键是能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虽然考的是课外的,但是知识点是课内的。由去年的考题可以看出,考的四个文言实词,均可以在教材当中找到意思。不仅如此,连翻译的重点词也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出处。考纲中文言虚词就是18个,常见用法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例句。虚词考题中每组的第二个句子都来自课本。因此,临近高考之际,在做了大量习题的情况下,我们提倡回归课本,以课本为基础落实考点,扎扎实实掌握实词的各种义项、虚词的各种用法,务实文言基础知识,奠定实现知识迁移的基础,力求多得分。  相似文献   

19.
旧话说:“之乎者也矣焉哉,学会了便是秀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文言文,只要学会虚词便可以过关了。现在有些同志也认为,文言词汇大部分被现代汉语继承下来了,所以学习文言文,重点是文言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但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深深感到,文言文的实词非常重要,特别是初学者,不积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为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语感是基本途径,为更好地突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应通过诵读、比较两种手段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