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电灯装多少斤电?”这是相声《桃园新貌》中的一句话.当然,同志们都会知道这只不过是文艺作品的一种夸张手法而已.电灯不是装着“电”去点的,电力不能象煤油那样用斤两去衡量.然而,“电是什么?”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对于物质的存在与否,人们常使用有与无这两个概念.比方说,煤油灯里有煤油,煤油灯便可点亮;没有煤油,便不能点亮.这里,有煤油与没有煤油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物质的反映.但手电筒里的干电池能否点亮电珠,人们通常也用干电池有电与没有电去衡量,似乎电是一种物质了.“电就是电子”,“电就是电场”,这是学生经常会发生的误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大家知道,电和磁象热和光一样,最初是被看作特殊的,没有重量的物质的.一提到电,大家知道,人们立刻就会  相似文献   

2.
海男 《教师博览》2012,(6):47-47
用废弃的蓝色墨水瓶制作煤油灯 是我们抵抗黑暗寻找光亮的方式 是母亲教会了我用一根纤巧的灯芯 置入瓶内的煤油中并产生了光束  相似文献   

3.
猪蹄灯     
三十年前,猪蹄灯在我幼年求学时增添了一抹亮色,那个贫瘠的年代虽离我越来越远,但像我这样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却保留着温馨的回忆。小学是在三里外的邻村上的,四五年级时开始上夜校,那时还没有通电,学生每人点的都是自备的煤油灯,尽管如此,煤油灯也是奢侈品,每当课间休息都要把灯吹灭,上课再点着;进了腊月猪蹄灯代替了煤油灯,尽管猪蹄灯灯苗小,但节省了很多煤油,解决了在  相似文献   

4.
读小学时,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驰骋疆场的军人。但是,这个梦想到读初中时便灰飞烟灭了——因为我近视了。读初二时,我疯狂地迷上了小说,简直到了"沉醉不知归路"的程度——不仅上课看,课间看,放学看,而且晚上寝室熄灯后仍然千方百计地看——先是用自制煤油灯看,后来一同学因不堪"满屋煤油味"而愤然告发,结果煤油灯被班主任收缴。  相似文献   

5.
科林为了引导已在海上迷失方向一个星期的船进港,救回父亲和船上的员工,在圣诞前夜,他在村庄里讨回了连大人都认为是奇迹的4桶煤油,终于把煤油灯这支巨大的"圣诞蜡烛"点燃了.这道巨大的光柱越过山谷,穿透浓雾,射向黑沉沉的海面,让迷失方向的船找到了回航的路.科林点燃的"圣诞蜡烛",见证了他对父亲的爱.  相似文献   

6.
我早就预感到了。那天晚上的煤油灯好像生了一场大病,比平时暗淡好多。风从窗缝里钻进来,把灯苗吹得躁动不安,忽明忽暗的屋子里要有事情发生。果不其然,那人来了。那年我10岁,和同龄人一样,顽皮、固执,被父母无限宠着。那时候的乡下还落后,家家户户都掌煤油灯。人们忙完一天的农活,吃过晚饭,抽袋烟,然后开始串门。串门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聊聊一天的收成,二是节省,少用自家一点煤油。  相似文献   

7.
自动浇花器     
我爱养花,可因此常弄脏或淋湿楼下阿姨晾晒的衣物。真让人伤脑筋。另外,有时我忘性大,忘了给花浇水,又有数盆花"命归西天"。为此,让我颇感烦恼。一天,我无意中发现杂物间的墙角放着一盏积满灰尘的煤油灯。我脑中灵光一闪:咦,煤油  相似文献   

8.
今年四月上旬,县委提出“大搞沼气,实现全县沼气化”的号召,我校立即响应。全校师生大搞沼气。于广月中旬实现了沼气化。做饭、照明都用沼气,并用沼气开动马达发电点电灯。从利用沼气以来,替国家节省煤25000斤,节省煤油518斤,计合人民币900多元。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13岁时就到一位贵夫人家做了一名小杂工。一天深夜,他为贵夫人熨一件高贵的礼服时,由于实在太困,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煤油滴在贵夫人的礼服上。贵夫人知道后,硬要孩子赔偿,孩子哪有那么多钱,便只好答应帮贵夫人白打一年工。为避免自己再犯错误,孩子把这件被煤油弄脏了的礼服挂在自己的床头作为警示。一天,孩子突然发现,那件礼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将原有的污渍清除了。这个发现令他眼前一亮,通过在煤油里添加其他一些化学原料,再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一年后,孩子离开了贵夫人家,…  相似文献   

10.
命运的灯盏     
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13岁时就到一位贵夫人家做了一名小杂工。一天深夜,他为贵夫人熨一件高贵的礼服时,由于实在太困,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煤油滴在贵夫人的礼服上。贵夫人知道后,硬要孩子赔偿,孩子哪有那么多钱,便只好答应帮贵夫人白打一年工。为避免自己再犯错误,孩子把这件被煤油弄脏了的礼服挂在自己的床头作为警示。一天,孩子突然发现,那件礼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将原有的污渍清除了。这个发现令他眼前一亮,通过在煤油里添加其他一些化学原料和无数次反复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一年后,孩子离开了贵夫人家,自己开…  相似文献   

11.
外公外婆家在大山里,妈妈小的时候,山区没有通电,晚上照明用煤油灯,有的人家连煤油灯也舍不得用,就地取材用“松光”照明。所谓“松光”,就是松树发出的光亮。很老很老的松树,它的枝干完全没有了水分,而是饱含了浓重的松脂油,一根火柴就可以直接点燃它,很耐烧,经久不息。  相似文献   

12.
今年来,我们这一带煤油奇缺,村民买油要乡政府发给的煤油票,每月只有一两斤。乡村学校就更谈不上用油了,教师晚上不能在学校办公,只好跑几里山路回家批  相似文献   

13.
打开记忆的窗户,一丝光亮便照进了心房。哦,那是一盏煤油灯。我的家乡是一个边远的穷山沟,小时候家里很穷,一直点桐油灯和煤油灯。外婆在世的时候,家里一直点桐油灯,虽然那时已从外地进来了煤油,但外婆一直不让点。外婆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受过许多苦难,所以特别珍惜东西。外婆不让点,我们就只得依了她。那桐油灯是特制的,有一个高高的灯座,灯座上面有一个小小的圆盘,桐油就盛在那个圆盘里,另用个灯芯放在桐油里,到晚上便点燃那个灯芯照明。那盘上的小火苗只有豆瓣那么大小,整整一间屋子一片朦胧。当地有句俗谚:“桐油灯盏,拔下亮下。”尽管…  相似文献   

14.
命运的灯盏     
晓平 《阳光搜索》2005,(11):21-21
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13岁时就到一家贵夫人家做了一名小杂工。一天深夜,他为贵夫人熨一件高贵的礼服时,由于实在太困,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煤油滴在贵夫人的礼服上。贵夫人知道后,硬要孩子赔偿,孩子哪有那么多钱,便只好答应帮贵夫人白打一年工。为避免自己再犯错误,孩子把这件被煤油弄脏了的礼服挂在自己的床头作为警示。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家乡在浙江一个县城的小山村,我从小在那里长大。今夜,我跟爸爸回老家。村口的路灯散发出黄晕的光,为我们照亮回家的路。看着通往家门口的路灯,我突然对路灯和灯光中的小村庄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的几个问题让爸爸打开了话匣子。爸爸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让他记忆深刻的是爷爷从供销社买回来的一盏煤油灯。灯盏由铁皮制成,灯芯是一根粗棉线,旁边是用铁丝扭成的旋钮,用来调节灯芯的长短和光亮,外面还有玻璃灯罩。装上煤油,火柴一点,家里就亮堂起来。这时,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画面:一盏放在高处的煤油灯,灯火正旺。奶奶借着昏黄的灯火,在灶台前忙碌;爷爷则坐在对面,往灶膛里添柴,柴烧得噼啪作响,火光和灯光营造着家的温馨。  相似文献   

16.
煤油灯下     
董行 《少年月刊》2014,(4):34-34
偶然看到一幅油画。《《煤油灯下》。一下子勾起了心底的回忆。画面上的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但矮桌上的一盏煤油灯划开了黑暗。煤油灯边的人,在灯光的映照下。有了层次感。看起来如同雕塑。织毛线的女人,  相似文献   

17.
老家在山区农村,生活很清苦。儿时的记忆中,人们吃的、用的,似乎都像用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就连晚上用的照明灯也都是煤油灯。煤油灯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在那个年代里,作用却不可小瞧。哥哥、姐姐和我读书时,煤油灯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关军 《师道》2010,(12):49-50
小时候,家庭作业之于我是一场梦魇——有一晚,为了完成无休无止的“额外负担”,我坐在床边,就着煤油灯不停地赶呀赶呀,结果蚊帐被点燃,家里险些招致一场火灾。  相似文献   

19.
灯罩     
《中国高校招生》2010,(5):22-22
大概在人们使用灯不久.就发明了灯罩。早期的灯罩是为了保护其中的火苗.所以提着的灯笼有罩。拿着的电石灯有罩,固定的煤气灯有罩,连煤油灯也常加个罩子。  相似文献   

20.
也许小时候的记忆,长大后发现或许会觉得很苦但想想也会很甜。老家在山区农村,生活很清苦。儿时的记忆中,人们吃的、用的,似乎都像用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就连晚上用的照明灯也都是煤油灯。煤油灯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在那个年代里,作用却不可小瞧。哥哥、姐姐和我读书时,煤油灯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