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联用葛根素和蒙诺(ACEI)对糖尿病早期肾病(EDN)尿蛋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6l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l例,蒙诺组30例。每例病人均服用蒙诺10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同时静脉滴注葛根素0.3g,每日1次,连续14天。结果联合用药组于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fp〈0.05),且6个月后尿蛋白仍维持于较低水平。蒙诺组仅在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阶段,早期联合应用葛根素和蒙诺可快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并使尿蛋白长期维持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用黄芪注射液,B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C组加用黄芪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疗程均为20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取: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组下降幅度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同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U)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U),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U组的SBP、FBG、血尿酸(UA)高于NU组(p<0.05),而HDL-C、apoA1NU组(p<0.05);UAER与病程、SBP、UA、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apoB负相关.结论:SBP、TC、H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全威舒平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实糖尿病(DM)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参与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阿魏酸钠(SF)为一类新的非肽类ET受体拮抗剂,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全威舒平(阿魏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即DNⅢ期患者,观察应用全威舒平前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74岁,平均55·7岁,糖尿病病程平均7·6年。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0~68岁,平均59·1岁,糖尿病病程平均7·9年。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显著…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5,(25):56-5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hs-CRP等指标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保持原有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原有降糖治疗基础上予以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处理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肝肾功能、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BG、2 h BG、LDL-C、Hb A1c、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hs-CRP、减轻炎症反应及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DN患者46例.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口服替米沙坦,B组口服替米沙坦联合逐瘀通脉胶囊.2个月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浆D-二聚体(D-D),进行对比.结果:2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P<0.05).治疗后B组和A组UAER、D-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联合替米沙坦能有效治疗D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γ-痕迹蛋白、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肾脏损害分为两组,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者48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38例,同时选择5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γ-痕迹蛋白、尿NAG、尿微量白蛋白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性高血压组以上检测项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肾损害组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γ-痕迹蛋白、尿NAG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关系。方法将302名R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相关和回归分析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李光伟指数(IAI)对UAER的影响。结果随着UAER的增加,HOMA—IR逐渐升高,IAI逐渐降低。多因素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IAI与UAER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随机尿中尿微量蛋白(β2-MG、mAlb)的检测对发现1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用胶乳凝集反应法,尿液微量蛋白(β2-MG、mAlb)用放免法进行测定。结果:HbAlc和尿β2-MG、mAlb在尿蛋白阴性组、尿蛋白阳性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β2-MG、mAlb和HbAlc的检测可作为诊断1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敏感而又可靠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性肾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微量白蛋白尿(mALB)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的参考范围,但常规方法却无法检出异常的尿蛋白。尿mALB的检测作为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指标已日益受到各医疗单位的广泛重视。方法:对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尿mALB测定,并与常规检测肾病的指标肌肝(Cr)、尿素氮(BUN)进行比较。结果:在糖尿病性肾病各病程期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病程进展,尿mALB增加,各病程间结果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阳性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定期检测尿mALB对DN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流袋更换与否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关系,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和(或)家属讲解该科研的目的和方法,完全尊重患者和家属的选择入组,观察组不更换引流袋,对照组严格按医嘱更换引流袋。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7 d,在无菌操作下采集尿标本送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更换引流袋可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预防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给予足底静脉泵物理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下肢肿胀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后7d,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下肢周径差值仅为(1.3±0.3)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D-二聚体含量呈下降趋势,仅为(0.6±0.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7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3%和18.6%,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够安全、够快速缓解腿部肿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调血保肾胶囊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肾脏损害,从而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设健康组、观察组、对照组,对门诊和住院患儿324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并通过检测尿β2-MG、AIb、TRF、IgG、RBP5种微量蛋白,探讨其预防作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尿β2-MG、AIb、TRF、IgG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健康组(P〈0.01);而治疗后观察组尿4种微量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尸〈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尿4种微量蛋白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调血保肾胶囊具有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肾脏损害、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率的作用,通过尿β2-MG,AIb,TRF,IgG,RBP5种微量蛋白的检测,能够早期发现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手段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选取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服用自制降脂汤,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及不良反应例数.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7%,对照组为746.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以,自制降脂汤能有效地降低高脂血症的血脂,对高脂血症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皮癣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进行观察,将9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皮癣合剂口服,窄波UVB照射;对照组口服阿维A,窄波UVB照射,比较治疗前后的评分情况和治疗后结果。同组治疗前后相比PASI评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治疗前PASI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PASI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73%,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癣舍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度洛西汀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及门诊确诊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58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2.6%,其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及卒中的病灶部位无关,两组药物均能快速起效,治疗1、2、4、8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TE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度洛西汀治疗PSD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祛痰、镇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滴注.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佳,且用药安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锡芳  何秋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2):100-101
目的:总结分析支气管哮喘夜间发作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1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观察组分析支气管哮喘夜间发作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按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哮喘夜间发作情况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患者夜间发作,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