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要学会照应     
“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呼应,文章前面写的内容,后面要适当交代。一位作家说:“如果你前面写房间里挂着一把刀,后面的文章就要交代这把刀用在什么地方。不然前面写的这把刀就没有用,是多余的。”由此可见,文章一定要前后照应。照应的方法可分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2.
所谓照应,是指文章中的某些内容在不同位置上的互相关照和呼应,即前面提到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要说的前面须有交代。契诃夫说:“如果第一幕里您在墙上挂了一管枪,那么最后一幕里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挂在那儿。”此话就是强调谋篇布局时一定要讲究照应。照应绝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通过相互的呼应和补充,使某个人物的出现更加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使某一情节的发展更显一波三折,委婉含蓄,使文章的脉络更为分明,不显突兀,使文章的重点愈发突出。常见的照应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首尾照应。譬如杨朔的《荔枝蜜》的开头是:“花鸟草虫…  相似文献   

3.
写文章要讲究照应。所谓照应是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呼应,使文章具有完整性。简单地说,就是前面说的,后面要有关照;后面说的,前要要有交代。叙事性文章,如果缺少照应,就会使文意不贯通,甚至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我们先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正>憨憨熊:鹿老师,我写作文时总觉得前言不搭后语,这是怎么回事呢?鹿老师:这就涉及到文章的前后照应了。前面说过的话、提到的事,后面要有照应;或者后面说的话、提到的事,前面要有交代。否则,别人阅读时就觉得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有时感到费解,甚至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聪明猴:前后照应我知道,就是在文章中间随时加以呼应,  相似文献   

5.
何谓照应?照应就是文章中前面讲过的有关情况,到后面要有个交代,有个着落;有的主要内容放在后面说,但在前面应该先提一下,或者暗示一下,通常叫做伏笔。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凡是跟小说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一概得毫不留情地删掉。要是您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末在第二或第三章里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枪,那管枪就不必挂在那儿。”在这里,作家把文章的前后照应巧妙地比喻为“挂枪”和“开枪”,说得多么形象。照应可以使文章连成一体,结构严谨,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使读者不致产生怀疑或者感到突然,可以使读者对文章留下更全面而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照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在前面讲过了,后面还有必要交代一下;有的内容虽然主要放在后面说,但是有必要在前面提一下。这种写法能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更加密切,起到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五年制第八册33课《老水牛爷爷》,就是运用照应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老水牛爷爷和蔼可亲、言语不多、乐于助人而不计报酬的人物形象。教学这一课,  相似文献   

7.
问:什么是首尾照应? 答:一篇文章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边说过的话,提到的事,后边得有个照应。使前边说的话有个着落或补充、发挥;后边说的话,提到的事,前边也应该有个交代或暗示。这样,文章的前后才能贯穿起来,脉络清楚,各部分联系得紧密。这就是所谓的首尾照应。  相似文献   

8.
本册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写(第三单元);二、抓住事物的静、动态特点,把内容写得具体而生动(第四单元);三、注意文章的前后照应,即不仅注意文章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联,而且注意语句的前后呼应连贯,使写出的文章前后联系更紧密(第七单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连贯往往体现在前后的照应上,因此,运用对应法则解连贯题,往往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一、从前问(呼)后答(应)上找对应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词义与之呼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这个词语,再找其相对应的词义,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次序,使其语脉相  相似文献   

10.
照应,是文章的结构方式之一,能使叙述前后呼应,首尾相衔,形成环环相生、丝丝入扣的结构网络,有助于突出文章中心和人物形象。照应有多种形式,如首尾照应、情节照应、过渡照应、总分照应、伏笔照应、与标题照应等。《穷人》便是一篇善用照应的名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呼应。呼应的设置,既是文章情节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12.
【能力定位】文章的层次、段落要前后连贯 ,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需要通过“过渡”的手法使其连接起来。“过渡”在文章各部分之间起连接转换作用 ,使文章上下连贯 ,结构严谨 ,层次清楚。“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呼应和说明 ,目的是为了把意思表达得更为完整和透彻。总之 ,过渡和照应都是使文章脉络清晰、文气通畅、内容严密、结构紧凑的重要手段 ,写作者必须熟练掌握这两种写作技巧。“过渡”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在表示各段落或层次间并列、因果、承接等关系时 ,需要适当地过渡 ;在叙事中内容上有转折时 ,需要过渡 ;在总结上文、…  相似文献   

13.
有的同学写文章,写到哪里就是哪里,前边写到的事后面没有交代,后面讲到的问题前边没有伏笔,看了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注意到前后照应。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前后贯通、相互照应呢?一、首尾照应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课文最后写道:“她(母亲)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难日牢记…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学写文章,写到哪里就是哪里,前边写到的事后面没有交代,后面讲到的问题前边没有伏笔,让人看了莫名其妙。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注意到前后照应。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呢?一、首尾照应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课文最后具体写道:“她(母亲)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日牢记…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构方式有多种:前后呼应、铺垫、过渡、设置悬念等。所谓呼应是指文章的前后文在内容上存在紧密的联系,可以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主旨。大师写作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6.
开头和结尾照应得好,能使文章脉胳贯通,前后联系更加紧密,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语第十册读写例话:“前后照应”把“首尾照应”作为重点内容,这对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很有好处。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作归类整理,寻求规律,以求融会贯通,加深理解。现就小语教材中出现的几种方法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7.
本组课文的重点是对学生作文进行“前后照应”的训练。掌握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才能把文章各部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使人读后对所写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更深刻。重点讲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忌日所作。课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呼应”。呼应的设置,既是文章情节的需要,也反映了作家精妙的构思。它是一种写法,又是一种结构,运用得当能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深化。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抓好呼应,设计严谨的教学过程。不但能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之效果。还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语言文字中感悟文本魅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小语教材第八册最后一组的读写例话是《前后照应》。有的同志在备这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交代和照应,各有何作用?怎样进行交代和照应的训练?现就这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都是紧密联系着的。不仅段与段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而且文章前后要有交代和照应。交代就是后边说的重要的话或事情,在前面适  相似文献   

20.
[名师画板]写文章时,我们已经学会了过渡和照应,但与二者有同等作用的——“铺垫”,在作文中的作用也不应忽略。简而言之,“铺垫”就是为写好后面的内容起到铺路、下台阶的作用。为了使文章的内容前后相辅相成、衔接紧凑,必须注意巧妙地铺垫,才会使文章的内容有条不紊。否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