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叶介云  何玲 《高中生》2011,(9):59-60
许多年以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聪明的大臣,给他们下达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古今智慧录》,将世界上最聪明的思想留给子孙。”这些聪明的大臣离开国王以后,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完成了一部洋洋12卷的巨作。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他说,“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建议》62条)  相似文献   

3.
1何谓智慧? 智慧,是人们经常说的一个词汇.但是,要问“究竟何谓智慧”?却有多种不同的理解.通常人们的理解是:智慧就是智力和聪明.《辞海》上解释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创造的能力.”又说:在佛教经典中,将梵文“般若(Praina)”翻译为“智慧”.其本意为“如实了解一件事物”.  相似文献   

4.
学校综合软实力,是一所学校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品质的全面体现.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是教育高位均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均明确要求:“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而要实现这一愿景.除了深化学校基础建设、升级教育教学装备、加大信息技术运用等“硬实力”外.更要注重教育智慧、文化涵养、管理质量等“软实力”的科学建构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江苏教育》(小学教育)的老读者,多少年来与《江苏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江苏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可以说从“老相识”变成了“真相知”。由于对它的钟爱,我从学校的办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为全校一百五十多名教师每人订了一份《江苏教育》。  相似文献   

6.
陈琪 《课外阅读》2011,(11):123-123
英国大哲学家A.N·怀特海在他的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中,有这样的论述: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的证明。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我的观点是,在我们欧洲文明启蒙之初,我们是从那赋予教育以灵感的崇高的理想起步的,然而渐渐的,我们的理想却沉落到与我们的实际持平的地步。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没有某些知识基础,你不可能聪明;但是你也许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却仍然缺乏智慧。  相似文献   

7.
英国大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知识的价值中还有另一个更模糊但却更伟大、更居支配地位的成分,古人把它称为‘智慧’。没有某些知识基础,你不可能聪明;但是你也许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却仍然缺乏智慧。”联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可以说课程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却惟独少了“智慧”的灵光。试想,在学生丢弃课本、焚毁笔记、忘却考试之后,学校教育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一个人有知识并不一定就有智慧,他完全可能千百次地重复别人的思想却不善自己思考,更不…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心目中,或者说,在常熟教育的印象里,《江苏教育》是“三好”刊物。 一是好刊物。《江苏教育》的奋斗目标和现实写照是“教育行政的思想库、教育民生的代言人、教育教学的大参考”。确实,从独家策划到管理智慧,从师资培养到名校风景线,每一期,每一篇.都洋溢着教育的激情,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5日,我认真学习了韩珍德同志的《用智慧经营教育》一书。韩校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个性.使他成为绿色田野上的文化旗帜。我学习后深受启发.认为校长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用智慧去精心经营我们的学校,经营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四点去实践:  相似文献   

10.
互动平台     
周艳敏 《班主任》2013,(11):11-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他人的智慧里可以获得营养,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这是我在23年班主任工作中对《班主任》杂志的深切感悟。——杨立志 广东省广州市华师附中番禺学校 511442我是一名美术教师,同样从《班主任》中吸收了教育思想和策略。《班主任》使我面对学生更加自信,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更加从容,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薄薄的一本《班主任》,字里行间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让我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阅读的幸福与满足。  相似文献   

11.
文摘7则     
95文坛“两王之争” 1994年底,南京青年评论家王彬彬在《文艺争鸣》上发表《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一文,说:“中国文学之所以难得有大的成就,原因之一,便是中国作家过于过于聪明了。形而下的生存智慧过于发达,形而上的情思必定被阻断、被遏制……那体观为做人之道,生存智慧的聪明,对文学是绝对有害的。”王文指名道姓地将王蒙和萧乾作为例子。 之后,萧乾撰文《聪明人写的聪明文章》为自己作了辩护。而王蒙1995年1月发文《黑马与黑驹》,文中未点名,说有一位文学青年,一篇文章也发表不出来,“这样就积蓄了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的诗《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写到:“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从这首诗中,我读出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两大内驱力:一是生命关怀,二是智慧启迪。在我看来,它们是促进一所学校甚至是整个教育和谐发展的内在机制,欠缺了这二者的学校和教育必将是平庸,甚至是产生了异变的学校和教育。处于生命较完满状态的教育者,对处于欠完满状态的受教育者应施以生命关怀和智慧启迪,使他们发展和丰富生命,激活和养…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我经常翻阅的书,它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书名:《教育的智慧》。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名言集,收集了许多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教育名言,我经常地去品味这些“智慧”,却发现这本书称为“教育智慧的结晶”更为合适些,因为智慧是动态的、过程性的东西,而名言却是时代的产物,在它的背后是深深的时代印记,不一定适合今天的教育。所以,要让“教育智慧的结晶”重新成为“智慧”,需要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解读这些名言。  相似文献   

14.
九、用智慧领导学习的团队“智慧”,即聪明,有见识,会学习,具有对事物认识、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那么,智慧型校长,也就是指能根据社会的发展,紧扣时代的脉搏,以超前的眼光,科学的决策,精于学习,并引领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合作团队的学校领导者。做一个智慧型校长,是教育发展对我们的迫切要求,是学校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我们的召唤。用智慧去领导师生共同构建学习型的合作团队,是校长的领导责任,也是一种历史使命。因为现代学校是师生成长与发展的精神家园,要通过师生共同的学习来实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由此,我…  相似文献   

15.
童年之歌     
《童年》总是《好心情》。《我是一只鱼》与《鸭子》、《金鱼和木鱼》一起在《浪花一朵朵》的《冰河》中开《飞开的舞会》,沉醉在《花太香》的《爱的世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进入了《中学时代》,我牢记爸爸妈妈与我的《约定》,翻开了那本《难念的经》。因为我不是《聪明的小孩》,所以我的成绩是《高高在下》;因为我不是《聪明的一休》,所以各科成绩总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学校好似《威廉古堡》,老师们好似《半兽人》。回到家,我推门而入,说:“《爸,我回来了》。”爸爸立即递给我一杯《爷爷泡的茶》,又对我说起了那古老的《上海的一九四…  相似文献   

16.
河北雄安新区是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之一,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是雄安新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之一。雄安校区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背景下,在智慧校园理论指导下,在智慧校园标准框架内规划和建设智慧校园,确定了“高端定位、整体部署、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雄安校区对标雄安新区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和“智慧教育数据中心”,力图打通数据孤岛,共享平台数据。  相似文献   

17.
何洪亮:“灵”的本意是聪明、灵巧、有智慧,引申义还有“良好”之意。《诗经·大雅》中说:“灵,善也。”将这两种意思结合起来,“灵”就是聪慧至善的意思。就我个人来理解,  相似文献   

18.
封面简介     
《基础教育参考》2014,(5):48-48
姚世敏,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实验中学校长。任校长以来,始终致力于教育实践和研究,注重加强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追求教育的高水平管理和最高境界。倡导“足迹教育”理念,推行“立体引学”课堂教学模式。出版了《让课堂说话》、《学校管理中的100个小智慧》、《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寻找教育的智慧》等专著。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学校,我们对学生施与的更应该是智慧教育。而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1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智慧学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人人都有长势智慧。”因此,关键是学生能不能发现自己的智慧。而教师,正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智慧的那座桥梁、那条纽带。教师能否善于引导,…  相似文献   

20.
言说     
赵昆华 《云南教育》2008,(12):48-4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我却认为《云南教育》是我成长的摇篮。我和《云南教育》结缘十多年,是它给予我智慧,给予我力量,帮助我成材,让我从一名教育经验不丰富的教师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十多年来,我既是《云南教育》的作者,又是《云南教育》忠实的读者,它是我的益师良友。从理论到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