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持有多种观点,是因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性、长期性、积淀性、人文性而形成的。总而言之,校园文化主要应为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反映学校师生价值取向、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为规范方面的独具特色魅力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特色与精髓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可以说校园文化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象征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内核及办学的精神理念。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一所学校的整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如何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正一、确立学校主题文化白塔岭小学坐落在美丽的秦皇岛海畔,学校始建于1906年,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2013年3月,学校邀请唐山师院彭贤智教授等专家对学校办学状况进行了"诊断"和研究,确了"生命文化"的主题,提出了"在生命文化建设中形成品牌特色学校"的战略部署。生命文化是以人的生命规律和生命精神为特定价值观所统摄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建设生命文  相似文献   

3.
易连云 《教育学报》2005,1(5):63-67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日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以东、中、西部地区7个省份510所中小学校的2100名教师为调研对象,从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揭示了中小学教师学校文化满意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因人而存在的,我们需要从关注生命、欣赏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角度去发展教育事业。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就需要我们以关怀生命的思想来引领学校文化重建,通过学校文化重建让师生过生命化的学校生活,彰显教育的人文关怀。本文主要从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重建三方面来表达笔者肤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省府路小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学校进入课程改革后,学校班子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省府这所百年名校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对学校现有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秉承继承、创新、发展的精神,坚持制度和机制创新,提出“以人文教育为重点,以个性教育求生存,以特色教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将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切入口,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作为重点,将少年军校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实现…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是指基于对受教育者内在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以人为本,将个体人作为教学系统来进行的教学,这种教学思想所强调的是个体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以及所处地位。人文性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载体,蕴含了知情意,具有深刻移情性、规范社会实用性以及全面基础性。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性教学其实就是赋予语文教学进取精神以及时代精神,人文性教学所强调的是人性、人格以及人生的价值,注重的是人自身的情感、文化熏陶以及人的体验,以此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哲学和教育人学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敞开了一片明亮的视野.本文借鉴生命哲学和教育人学的思想理论,提出学校精神文化重建的价值转向和路径.我国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必须调整文化观的价值转向,使之建立在生命哲学的基础和教育人学的视界,立足师生生活,在生命体验中以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理解并建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魂,也是学校的根,是学校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是区别于其它学校的本质属性、精神内核.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指向是人,最终目的是熏陶人。激励人,引领人,完善人.文化重塑。环境熏陶,提炼精神内核;制度引领,人文关怀,构建校本制度;扎根本土,彰显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是打造和谐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创立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