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设计要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传统城市化不同,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系统分析中国新型城市化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未来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设计的7大原则,建议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3大组团式城市群、9大城市带、50余个城市中心作为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最佳载体,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的内涵中,成为获取新一轮“发展红利”的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2.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25年的经验,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而发展循环经济。正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炜达 《未来与发展》2012,35(7):102-107
在城乡统筹战略的推动下,重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就显著。总结重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特点和经验,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注重城乡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部门自身的发展、强调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中旬,“新型城镇化暨青海城镇化发展论坛”在西宁举行,此次论坛旨在共同探讨、研究未来青海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思路,进一步开创全省城乡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工作新局面。目前,青海省城镇化率达到47.44%,处在加速发展阶段。青海要准确把握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提升城镇规划管理水平,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集约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区域统筹发展,坚持城镇化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化解城乡矛盾、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其战略制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城乡统筹能否切实有效实现。从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出发,分析总结其设计思路,为广东省城乡统筹战略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加之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以及管理制度上的制约,城市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紧张与农村土地的低效利用局面并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以下将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支撑,探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转型的重要使命,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济南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上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并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然而当前济南市城镇化增速滞缓、集约发展水平低、小城镇建设较弱、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得,通过建设城乡资源统筹利用体系、建立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机制、建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制等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将为有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并最终实现城乡融合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城乡规划作为空间战略规划,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种有效调控手段。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的地位愈加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全面统筹发展,不只重视城市发展还要推动城乡区域共同发展,以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战略举措,搞好政策、投入、产业、体制和工作五个统筹,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