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舒 《金秋科苑》2012,(12):37-39
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包括多肽或亚单位疫苗、颗粒载体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细菌活载体疫苗、基因重配疫苗以及基因缺失疫苗如乙肝疫苗等。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病毒是感染猪、牛、养等偶蹄目动物的重要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FMD),给全球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FMD的有效手段,开发安全高效的疫苗制剂是有效防控乃至最终消灭FMD的必要条件。根据口蹄疫疫苗的抗原表位的制备分类,可以分为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核酸疫苗、活载体疫苗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FMD疫苗的研制不断地深入和改进,基因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不断涌现,已成为FMD疫苗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技术发展路线的角度对专利申请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分析出各个疫苗的技术发展路线,以明确口蹄疫疫苗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8,(4):9-9
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近期报告,基因疫苗增强免疫系统的关键是能够激活白细胞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而与之前认为的碱基序列无关。 基因疫苗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就是运用遗传工程技术,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利用重组DNA技术来改变非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根据作战需要,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产生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细菌,或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产生出新的致病生物制剂.基因武器是建立在对DNA和基因密码的研究之上的,其本质是研究不同种族和人群的基因特性,从而导致种族或人群的灭亡.以特定种族为目标的基因武器,可以找出某一群人口的某种抗原,将其破坏,并制造出一种血液疾病,如贫血症等.这种疾病可能在许多年内不被察觉,直到它减少了整整一个种族的人口.基因武器能影响一个种族的出生率和婴儿成活率,或增加某一种族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是疫苗学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疫苗进入国际和国内市场,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对医药科学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越来越受到瞩目。本文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几种新的基因工程疫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51-51
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或重组DNA技术。简单地说,遗传工程就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甲生物的某个基因从其染色体上切下来,并转移给乙生物,通过该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后者具备了前者的某个性状或某项功能。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05,(4):56-57
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第一个艾滋病疫苗日前在广西南宁投入临床研究.该疫苗抗原基因来自我国流行的B/C重组亚型艾滋病病毒毒株。  相似文献   

9.
疫苗是怎样产生的?江苏省江都市李文韬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创造优势基因的人或超人跟克隆人一样是一种离我们并非遥远的现实,但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克隆人并不一定可怕,但超人却非常可怕。  相似文献   

11.
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所谓基因工程,就是能够在一种细胞里转入某一种生物的基因,更为神奇的是,居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细菌和动物、植物的基因进行互换重组。当在一个细胞里转入另外一种细胞的一个基因时,它的有些机能可能就会被改变。基因工程这种制造重组基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能力,将会在医药卫生领域、农业领域、环境保护领域以及新能源领域甚至是犯罪案件的侦查领域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突破。不过,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基因工程也不例外,一旦其技术成熟后,势必会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里。而此时,它的安全性也就是有可能由于人为操作失控会给我们的健康以及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损害,值得我们深思和考量。同时,它又是否违背伦理道德?基因工程对人类的利弊问题一直是个被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预防性疫苗的接种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医疗卫生的基本国策。疫苗通过模拟病原感染中的部分特征来诱导机体的免疫记忆,从而使接种者免除疾病危害。从发展历程来看,以灭活和减毒病原体为基础的传统疫苗,发展到以基因重组技术为核心的二代疫苗,目前正迎来基于免疫学前沿理论和技术的第三次疫苗革命。在免疫原保护性表位的形成机制、佐剂和载体影响免疫应答的机制、诱导持久免疫应答的技术、提升黏膜和组织原位免疫应答的技术、免疫保护评价体系的建立、解析影响免疫保护效果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都存在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共同推动疫苗领域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成宇 《百科知识》2004,(3):12-12
所谓DNA疫苗,是指基因疫苗,也称为核酸疫苗。这种疫苗被认为是第三次疫苗革命。在这种疫苗里,核酸分子是一种细菌的质粒,在克隆了特异性的基因之后,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蛋白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但是,有关DNA疫苗的详细免疫机制是什么,现在仍然  相似文献   

14.
李大光 《百科知识》2006,(5S):62-63
近年来,基因工程种种令人惊异的伟大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苹果和鱼“嫁接”,这事儿没什么可让人吃惊的。研究人员先从耐寒的比目鱼身上提取一个抗冻基因,再把它植入苹果体内,可爱的抗冻苹果就这样诞生并流向市场。基因工程的发展已使人类完全有可能创造新的生物武器,这就是足以让全球人类毁灭的世界末日武器——基因武器。  相似文献   

15.
厦门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特区科技》2004,(10):265-266
艾滋病毒(HIV)基因工程重组可溶性Ⅰ Ⅱ抗原及基于此的第三代HIV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生产,丙谷二肽的开发研究,高效表达转人源胸腺素基因蓝藻开发技术,利用盘基网柄菌表达Fas配体,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胞外葡聚糖酶,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基因工程重组可溶性Ⅰ Ⅱ抗原及基于此的第三代HTLV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生产  相似文献   

16.
冬雪 《百科知识》2014,(18):8-10
正把一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另一种原来并不含这种基因的生物体内是基因的拼接和重组,也就是转基因,这种技术是基因工程的一种形式。目前的转基因主要分为对植物基因和对动物基因的转移两大类。本文描述的是植物转基因。转移植物基因的两种方法一种或多种外源性基因是如何转入另一种植物(作物)体内的呢?可以用一种通俗的比喻来解释。例如,人类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固定的家庭成员,除了血缘的紧密纽带关系外,还有经济和其他的关系把家庭成员固定在一起,家庭成员不会轻易分离,同时一个家庭也不会让陌生人进入。一旦有另一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底,由青海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发起并承担的“世界首部高原濒危物种——藏羚羊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在藏羚羊的基因中发现了决定这一珍贵动物许多特点的基因。未来,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把藏羚羊的特殊基因转移到普通的绵羊或山羊身上,可以生产出珍贵的产品,如用羊绒制造沙图什披肩。  相似文献   

18.
岁月 《科技新时代》2004,(11):48-48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参加今年奥运会的运动员将会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更健康,而且,平均年龄也将会更大。以前通过服用违禁药品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最初以治疗癌症等疾病为目的的强力基因疗法上,短跑运动员向体内注射能刺激肌肉生长的基因来增强力量,马拉松运动员则利用能促进红血球生长的基因来提高自己的耐力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技术的世纪,基因工程将广泛使用。人类基因组研究在2003年完成排序工作后,进一步将研究不同染色体上不同DNA片段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细胞中的表达问题,这涉及基因与体内外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可能引起一些更深刻的理论预设或假定问题,或者复活了一些古老  相似文献   

20.
周英 《金秋科苑》2010,(22):111-112
转基因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这个本来只在科学家手里捣鼓的工具早已飞入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像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不饱和脂肪酸富集转基因猪等转基因食品都是大众关心和经常讨论的问题。而在科学上更常用的名词是基因工程或者称作遗传工程,2007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就授予了建立基因工程技术的三位科学家,基因工程早已不仅仅是理论的科学研究的工具,它应用到了有关人类生命、衰老、疾病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