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追寻传统教育中写作教学的轨迹
  近年来,在城乡各学校师生的读书声中,往往传出《弟子规》的语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被激发了,好奇心也被激发了:传统教育是怎样“学文”,特别是怎样进行写作教学的?  相似文献   

2.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篇中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该文从《弟子规》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出发研析了弟子规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谈《弟子规》与大学生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对《弟子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就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弟子规》的教育等问题作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集大成者,是给学生树立的规范。那么我们教师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学习了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同样告诉我们,直到老,我们的身份也永远都是一名"学生"。因此,我们应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一道去学习并践行《弟子规》的师道精神。《弟子规》的内容依次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弟子规》走入小学课堂不仅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还能对规范师生言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弟子规》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是当前小学课堂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针对《弟子规》在规范师生言行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对高校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余力学文"的思想符合高校德育"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其所倡导的"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等德目规范符合高校德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其所细述的行为规范符合高校德育成就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因此,将《弟子规》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论坛》2013,(12):62-64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共360句、1080字。除总叙外,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7个章节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涵养德行的优秀读物,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之作。  相似文献   

8.
<正>"有余力,则学文"出自《弟子规·总叙》,其源头则须追溯到《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也正是在《论语》经典教义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引申,列述弟子居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原则与规范。该文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更名为《弟子规》,全篇在"总叙"之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  相似文献   

9.
李华 《职教通讯》2015,(6):43-47
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材内容中存在的"重职业、去人文"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弟子规》英语教学,以期提升职业英语教育的人文内涵。实验结果显示:《弟子规》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就业和自身发展的需求,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经典启蒙读本,其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的德育思想及教育理念,非常适合当前学校的德育实践,能够对学生良好德行的形成发挥导向性作用。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使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高职学生进入职场的"金钥匙"。目前许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存在懒惰、眼高手低、频繁跳槽等问题。《弟子规》包含儒家思想提倡的孝、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实践教学、专业课程中渗透《弟子规》的相关内容,能够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看到这几句话,大家一定觉得很熟悉。不错,这几句节选自我们每天都在读的《弟子规》中。 我读过《三字经》、《干字文》和《弟子规》,觉得最好理解、最精炼的就是《弟子规》了。 《弟子规》的总序概括了《弟子规》中所有的内容,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13.
《师生情》是篇看图学文。课文语言朴实,感情丰富。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抓住语言文字,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我们不妨紧扣“情”字,指导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课文。一、指导观察感知图意 1.揭示课题出示课题后,教师进行启发:从课题上,哪个词是关键词?师生之间的感情具体体现在哪里?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认真地看图学文。  相似文献   

14.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不同的是,《弟子规》不单单是对儿童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着重对儿童进行思想的教育。通过对《弟子规》的研读,我们可以从其字里行间看到什么样的人才是传统意义上道德高尚的人;普通的人又应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人。  相似文献   

15.
陈凤华 《快乐阅读》2013,(21):59-60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学习《弟子规》的语言基础,因此,我们在幼儿期开始集体教学《弟子规》,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启蒙。那么,怎样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弟子规》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6.
周旋 《华章》2011,(29)
《弟子规》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华之作,它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本文将阐述如何运用《弟子规》思想启导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的真谛是激励和唤醒,国学宝典《弟子规》总叙也这样写道:"弟子规,圣人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方面是先教做人,后教做学问,我希望造梦铸魂的教育能为他们的一生奠基。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卫星上天、嫦娥奔月、核潜艇下水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梦想,在人类不断的探索中,现在都成为现实,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样梦想对于人的一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梦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接这个班之前,我就深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有学者翻出了《弟子规》的前世今生。清代文献研究者黄晓丹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代山西绛州的一位秀才。《弟子规》在作者死后一百多年才被人们注意到。所以现代宣传中说‘古代出现了那么多贤人君子,写下那么多唐诗宋词,都是因为古人从小读《弟子规》’这是不合适的。"人文学者孙虹刚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确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人,这位老先生当年自己办私塾,写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正>冷落了、批判了半个世纪的国学,率先在中小学升温(准确地说,中小学里的"国学"充其量不过是在国学这张数千年的大"皮子"上,薅下的一小缕绒毛),最火的当属《弟子规》。为什么和"三、百、千"同样是"私塾老教材",偏红了《弟子规》呢?我想原因大概有四:一是《弟子规》内容少,就360句、1080个字,不会耗费师生太多精力,不影响"正课"。二是文字浅,半文半白,相对《三字经》  相似文献   

20.
陈烽华 《广西教育》2014,(41):127-128
正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然而,有的幼儿园虽然比较重视礼仪教育,但是却找不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和教育载体,因此,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弟子规》是幼儿进行伦理道德学习的读物,而教师巧用《弟子规》进行教学能够优化幼儿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一、巧用《弟子规》,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