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 ,是未来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就是“创新” ,创新自然就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追求目标。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笛卡尔认为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中 ,不仅向学生提供“黄金” ,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卡” ,不仅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掌握了创新方法 ,他们就可以像阿基米德那样大胆地说 :“只要给我一个立足点和支点 ,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在教学中 ,我主要引导学生采取下列方法进行创新实践。一、用“三个面向”启发创新“面向…  相似文献   

2.
刘红 《教书育人》2013,(11):10-11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方向。在中学实施创新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寻求或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不是像发明家那样创造出尚未知晓的事物,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创  相似文献   

3.
对古诗文的学习只要转换一个角度,只要给今天的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才情的机会,既是给他们戴上古诗文的“脚镣”,他们也会像古人那样舞文弄墨、咬文嚼字、吟诗作对,尽情挥洒,跳出优美的舞姿.古老的文字,古旧的艺术形式同样会激发出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会点燃他们旺盛的语言创新之火.  相似文献   

4.
近日看到一个故事,讲的是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选手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设计了多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唯独一位学生的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枢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相似文献   

5.
且说“师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情”,即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这是我生造的一个词。能否通行,有待检验。为什么要生造出这个词呢?直接的动因是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据说教师要“像母亲那般慈爱”、“像父亲那样严格”、“像哥哥姐姐那样亲切”、“像朋友那样平等”、“像奶奶那样耐心”。如说教师不但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还要关爱学生,对学生亲切、耐心、严格要求,自然无可非议。只是要求教师像父母对待子女、兄姐对待弟妹、奶奶对待孙子、朋友对待朋友那样对待学生,做得到吗?如果做不到,  相似文献   

6.
创新 ,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开发这种潜质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当然 ,中学生创新不是要我们的学生像科学家、艺术家那样去发明创造 ,是指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特征 ,只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学习者本身 (而无须对社会 )来说是独特、有价值的就是创新。创新教育不是“教创新” ,而是应当营造一种环境和“土壤” ,让创新种子得以萌发 ,而这种环境和“土壤”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笔者以当局者的身份 ,在教学实践中 ,进行了一些探索 ,营造一些环境和“土壤” ,略加整理 ,献给同仁…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班级里,总有大约五分之三的孩子,他们既不像尖子学生那样思维敏捷,颇受老师喜欢,也不像后进生那样惹事生非,引人侧目。他们默默无闻、安静、谨慎、腼腆、本分,就连老师对他们也讲不出个所以然,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成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美国教育研究者把这部分学生称为“灰色儿童”,我们这里姑且称之为“灰色学生”。  相似文献   

8.
“师情”,即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这是我生造的一个词。能否通行,有待检验。为什么要生造出这个词呢?直接的动因是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据说教师要“像母亲那般慈爱”、“像父亲那样严格”、“像哥哥姐姐那样亲切”、“像朋友那样平等”、“像奶奶那样耐心”。如说教师不但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还要关爱学生,对学生亲切、耐心、严格要求,自然无可非议。只是要求教师像父母对待子女、兄姐对待弟妹、奶奶对待孙子、朋友对待朋友那样对待学生,做得到吗?如果做不到,岂不是废话。更值得考虑的是,如果做得到,情形又将如何,那就对么?据说老师“像母亲那般慈爱”,有人早就做到了。是耶非耶,还得视其实情如何。  相似文献   

9.
上英语课的教师都有一个同样的感觉,就是“复习课挺难上的”。原因是复习课既不像讲授新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活动课、对话课那样“生动有趣”,更体会不到练习课的“成就感”。复习课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如今,新课程标准要求“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改进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使其充满“探究性”呢?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班级里,总有这样的孩子,他们既不像尖子学生那样思维敏捷,颇受老师喜欢,也不像后进生那样惹是生非,引人注目。他们默默无闻、安静、谨慎、腼腆、本分,有时就连老师对他们也讲不出个所以然,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成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1.
【命题形式】两个盲人的愿望有人问一个盲人:“生活在世界上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我希望自己也像其他所有人那样,能睁开眼睛看到周围的一切,看到我们居住的这个大千世界。”这个盲人真心实意地答道。人们又问另一个盲人:“生活在世界上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我希望所有人都像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世界就可以减少许许多多的争端。”他也真心实意地答道。阅读上面这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感悟人体不限,自拟题目,文章要力求创新。【命题意图】这是一则饱含哲理的材料,两位盲人说的都没有错,因为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孙志龙 《成才之路》2009,(24):55-55
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如何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21世纪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应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要求学生像道尔顿、门捷列夫、居里夫人那样,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中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所以欧美国家早就开始了“创新”教育,为了保护“创新”还实行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使创新的动力得到激励和保护。在学校教育中要想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首要的任务就是最大程度上去顺应学生的兴趣,恢复学生的天性,正如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说的那样:“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现代伟大的学者钱钟书,他小时候的学习就是…  相似文献   

14.
王淑凤 《吉林教育》2000,(11):27-27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小学生虽然很少像成人和科学家那样去创造发明,但是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今天”的发现创新可能是明天发明创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创新教育与幼儿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已经来到,人类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创新。罗曼·罗兰指出,“创造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永远有效的契机”。的确是这样,自本世纪初经济学家从技术的应用这一角度提出“创新”这一概念[1]以来,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创新,正如吉尔富特(Guilford,J.P.1967)所言,“没有哪一种现象或一门学科像创造问题那样,被如此长久地忽视,又如此突然地复苏。”在当代,也只有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创新和创新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我叫侯晶晶,今年10岁,是一机一小四年三班的学生。听到这个名字,你们一定觉得很好玩吧?“猴子”本来就很“精”,可我又多了一个晶字,是不是比猴子还要精呢?其实,这个名字是爸爸妈妈共同商量好起的,他们希望我像水晶石那样晶莹可爱,更希望我像“猴子”那样聪明伶俐,将来成为祖国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诗意”,《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语文的诗意”,就是营造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和学的实践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与课文内蕴或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和谐  相似文献   

18.
创新意识是指积极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一种心理取向。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有意识地去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出一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思维已具有创造性的特征。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惟书、惟师、惟考,师云亦云,书云亦云,而明显地表现为好疑、好问,喜欢争辩,又往往不满足于老师的讲述和现成的结论。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个性特长,注重开发学生智力,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开辟多种训练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生疑发疑,激发创新意识“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生疑、发…  相似文献   

20.
一、改变教学现状,激发聋生创新精神 聋哑学生从小两耳失聪,不能像健全儿童那样通过模仿学会语言.他们的思维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较难理解和掌握逻辑思维极强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