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有一份关于各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显示:美国72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德国法律明确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其中6~10岁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负责擦汽车和菜园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而我国的年轻家长对孩子太娇宠,使这些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吃不得苦、耐不了劳,经受不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为了引导家长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本刊特意专访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郑沪生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在德国,孩子们的劳动义务被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孩子们常常为家中花园浇水、翻土和除草,还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擦洗家人的鞋子。每逢暑假,一些孩子还要顶着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送报纸。一些父母认为:“与其让孩子坐着享受,不如教给他们劳动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教育核心: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教育典范: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亲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鞋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4.
原联邦德国有一条专门为儿童制定的法律,要求6—18岁儿童必须参加相应的家务劳动;6—10岁帮助父母洗餐具并到商店买东西;10—14岁给全家人擦鞋子,同时参加花园劳动;14—16岁擦洗汽车;16—18岁同父母一起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的姓名是以“名&;#183;名&;#183;姓”为序排列组成的。第一名又称教名,是受法律承认的正式名字。中间名通常用缩写表示,由钟爱孩子的父母或其亲戚所取,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名字直接取给孩子。中间名代表本人同亲属之间的关系,外人一般不称呼中间名,也不得究其详,甚至法院也不承认中间名是法定姓名的一部分。姓氏是由家族世代相传的。美国法律规定,妇女婚后要使用丈夫的姓,即使离婚,也应予保留,非经法律判决,不可恢复未婚时的姓。  相似文献   

6.
在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等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欣赏的父母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尽管德国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父母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孩子较少有依赖他人的意识。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  相似文献   

7.
青春初期(10岁~14岁)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等方面发生着很多变化,这些变化结合在一起,使得青少年和他们父母之间原有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因此,青春初期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都可能是难以应付的时期。父母和家庭对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成长?美国教育部组织编写的《HelpYour ChildThroughEarlyAdolescence》(《帮助你的孩子度过青春初期》)一书对父母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一)了解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青春初期孩子的真实世界,是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那既迷惘又美妙的10岁~14岁年龄段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德国一些家长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成长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有正义感,讲道理,孩子会打心眼儿里更加依赖和尊重父母。家长要孩子做的事,孩子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德国的法律也提倡摈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兼顾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愿望。“兼顾”并不指盲目顺从孩子的意愿,而是尽量使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家长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与他们协商,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R·F·赫茨,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广泛调查。调查对象是社会各阶层8~14岁的孩子。内容是每个人给父母写出10条要求,即希望自己的父母怎样做和不怎样做。遍布五大洲的二十几个国家中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所接触的案件中,14岁到16岁的孩子特别容易犯罪。这其中有孩子自身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也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因此,我总是告诉教师和父母要多关注这个时期的孩子。魏建国是江西省的一个15岁的孩子,他的个头很高,还不到16岁就有1.89米了,体格健壮。听魏建国的妈妈讲述说,他10岁的时候,就长得比别人高出很多。一次,省体校到他们学校选拔,魏建国被选中到了省篮球队去。父母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这件事成了魏家的大事。因为魏建国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孩子能够这样“有出息”,他们怎么能不高兴呢?但是,到体校去的…  相似文献   

11.
分财产     
赵高岭 《辅导员》2014,(3):29-29
这是古罗吗的一道著名的数学题。古罗马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一对夫妻,丈夫不幸去世了,留给妻子一笔财产,妻子正好还怀着孕,那么等孩子出生以后,这笔财产当然也要分给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实行12年的义务教育。未成年人必须到校接受12年教育,这个法律规定很厉害,萨尔州就有几个父亲因未送子女入校学习被判入狱。德国儿童的平均入学年龄为6.7岁。德国小学是全日制学校,基本理念是"快乐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生活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德国小学尽力教育孩子努力学习知识,但尽可能避免用分数刺激的功利导向。通常,小学一、二年级不设  相似文献   

13.
谭虎 《家教指南》2003,(6):12-13
18岁,可以看做“未成年”时代的结束。生活拮据的父母眼巴巴地望着孩子终于长到这个岁数,本指望多少可以松下一口气来,殊料得到的是沉重一击:据报载,南京一位18岁的学生因父母无法供养他继续升学,一纸诉状把生身父母告上法庭。18岁孩子状告父母事件所包含的新闻价值,其实远不如其具有的教育价值。它带给千百万不惜为儿女牺牲一切的家长们的思索,是十分沉重、深刻,然而是万分必要和有益的。在西方,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法律和道德都要求他必须自立,即依靠自身的劳动和努力求得生存和发展。家长的继续支持和帮助当然也并非完全…  相似文献   

14.
美国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孩子不管其家里多富有,12岁以后都要帮着邻居或父母在家里修剪草坪、送报赚些零用钱。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相似文献   

15.
春雨 《小读者》2012,(5):57-57
到过欧洲几个国家,一直觉得德国的孩子比其他国家的孩子"立事"早。团里的翻译普雷斯有两个孩子,女孩叫布力吉特,9岁;男孩叫丹尼尔,7岁。我们到普雷斯家中做客时,两个孩子正在家中浇花、洗碗。跟我们打过招呼之后,两个孩子继续埋头干手头的家务。  相似文献   

16.
暑假应朋友的邀请,去德国小住了一段时间。朋友有两个孩子,9岁的儿子大卫和8岁的女儿苏菲。其间留心观察了他们家庭教育的点滴,发现德国的父母非常民主,总是给孩子选择的自由,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相似文献   

17.
《母婴世界》2014,(5):132-133
宝宝咋睡有讲究 宝宝每天睡多久合适?初生~6个月:16~20小时;6个月~2岁:13~15小时2岁以后:10~12小时。睡得过长过短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睡得少,孩子易消瘦,睡得过多,孩子易肥胖。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12,(9):9-10
想必对于美国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抱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我们不同,他们是不打骂孩子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美国,采用体罚、言语羞辱或其他手段,对孩子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父母当然也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19.
瞿瑛 《家庭教育》2004,(5A):46-47
青春初期(10岁~14岁)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等方面发生着很多变化,这些变化结合在一起,使得青少年和他们父母之间原有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因此,青春初期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都可能是难以应付的时期。父母和家庭对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20.
小轩的争辩与小婉的无奈放假了,父母们又在为孩子的“新一轮培训”伤脑筋。10岁的男孩小轩天天与父母辩论:要不要参加培训?培训什么?去哪里上课?父母主张小轩去少年宫参加作文和英语培训,并且已经给他报名,因为那里有名师讲解。但这意味着小轩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