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赵执信与洪昇在王士祯府中论诗。洪昇说:"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王士祯笑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赵执信说:"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洪昇乃服。  相似文献   

2.
三星他拉碧玉龙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是红山文化的显著标志。追要溯源,前红山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和巨型摆塑龙、陶塑龙片表明查海遗址是玉龙的源头。红山先民雕磨的碧玉龙独具一种升腾、高昂的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1.定义法若电路中各元件首尾顺次相连,则电路是串联电路;若电路中各元件首尾并列地连在电路中某两点之间,则电路是并联电路."首"即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那一端,"尾"即为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  相似文献   

4.
按照古籍的记载,中国龙应该有"屈伸从时"、"变化无形"、"上天入地"、"依水而生"、"动有风雷"的特质,闪电符合龙的这五大特质。从甲古文中的龙字看,龙字的主要部分就是闪电形状的简单变形,并带有造字者的主观意识。所以,龙的原型是闪电。因此,龙是中国古人对闪电认知后的具象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演化后为权势、祥瑞、高贵、尊荣、幸运、成功等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正书法中一行之间首尾贯串,把一个个字排列起来,大小、长短、肥瘦、向背、首尾之间,应搭配得当。尤其是笔画的排列,由首至尾要气脉连贯,不懈怠,又不支离,这就是一行之中的行气。一、字守中线在一字之间,要有一根中线,不可偏离。在行草书中,如果有一个字偏左,另一个字就要偏右,首尾连贯起来看时,还是在一根中线上。楷书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卜"与"筮"都是预测吉凶的。"卜"运用预测者的特殊感知预测事物,"筮"则需要借助理性的数字计算预测事物。从"卜"到"筮"表明人们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容易使人脱离或远离实际事物本身。从"卜"到"筮"的演变过程中,古代巫师的至尊地位逐步丧失,相应地巫师的特殊感知能力和威力也逐步消退。在卜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经》,所包含的哲学成分逐步取代了其预测功能,此时卜筮文化就被哲学、宗教等文化形式所取代。各种智慧形式都是人类自身无限潜能的外显,人类自身的强大功能被外化出来之后,便不得不依靠这些外化的"工具"保持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当科技理性主导一切的时候,其消极影响也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回归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倾斜的古堡里住着跳跳龙、巫师托尼以及黑猫吉拉。清早,巫师托尼揉着惺忪的睡眼打开古堡的大门,新一天的阳光射进幽暗的古堡。  相似文献   

8.
民工荒:中国职教发展的危与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从年初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民工荒"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来势更猛,缺口更大;二是"民工荒"从东南沿海向中西内陆呈蔓延之势,四川、安徽、河南等历年劳动力输出大省今年也大叫缺工;三是农民工大军以"85后、90后"的新生代为主,学历由原来的初中为主普遍提升到高中。  相似文献   

9.
环状排列就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不重复地任取m(m≤n)个元素,不分首尾地依次排成一个环状.它与直线状排列的区别在于任一直线排列都有首、尾元素,其余中间元素之间都有一定的相邻顺序;而环状排列只考虑元素之间的相邻顺序,却没有首、尾元素.  相似文献   

10.
这首短诗充满着诸种"张力",这种"张力"存在于诗歌的语言、结构与情感之中;存在于"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独特的"张力"是此诗富于艺术生命力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安徽凌家滩、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支代表性文化,都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引起众多学人关注。细梳两文化内涵,惊奇地发现它们在构成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激起笔者无限兴趣。例如都存在祭坛、神庙、聚落、贵族墓地、大量精美的玉器等。而尤为"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两地都有玉龙出土。玉龙制作精致,栩栩如生,它不仅仅是艺术品,而且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成了本文论述的主角。再结合两文化中其他遗存,来浅析龙文化的社会内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民族心理和史前文明呈现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2.
《行气玉铭》研究者众多。文章从文字考释、年代国别、功用探讨等三方面对诸家研究进行述评,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铭文“ ”中读颠,“ ”读“撤”,“ ”直接释为“本”;其属战国时期的三晋物;其是一件杖首的装饰器物。  相似文献   

13.
高濂的传奇《玉簪记》在晚明时期十分盛行,至今也在舞台搬演脱胎于《玉簪记》的《琴挑》《秋江》等戏曲。故事经历了笔记体小说《古今女史》、杂剧《张于湖误宿女真观》和小说《张于湖传》,张于湖的地位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在《玉簪记》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形象特征,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4.
李宝宗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0-16,F0002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鸟龙”纹彩陶盆,专家们认为其对中华文明、中国史前文化和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石兴邦先生称其为“中华第一飞龙”;王仁湘先生称其为“彩陶之光”;刘庆柱先生称其为“龙之传人之魂”;张朋川先生称其为“华夏之徽”;郎树德先生称其为“中国史前彩陶重器”;王先胜先生认为其对炎黄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许顺湛先生称其为“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年来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脑袋     
“所有的小朋友都拿我取乐,”小男孩哭着跟妈:吗说,“他们说我长了一个大脑袋。”“别听他们的,”他妈妈安慰说,“你的脑袋长得很漂亮。好了,别哭了,去店里买10磅土豆回来。”“兜子在哪呢?”“我没有兜子——就用你的帽子吧。”  相似文献   

17.
余华在自己的小说中,一直坚持对于苦难的叙述,他的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同样对苦难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叙述.而在《第七天》中,作家余华另辟蹊径,同时建构了“现实世界”与“亡灵世界”,两个世界平行发展,互相照应.他正是通过“亡灵世界”的欢乐祥和来反衬“现实世界”的悲苦冷漠,这样的欢乐祥和,却正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相似文献   

18.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多角度地探究了现代汉语中常见构式“NP+好+V”的构式语义.“NP+好+V”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构式语义,体现了构式的多义性.但这两个构式义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紧密联系,一个构式义是对另一构式义的继承,二者属于次部分连接.“NP+好+V”的构式意义家族中存在着构式义的典型成员.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过程中,"忠实"与"创作"并不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主要体现在"理解"与"表达"、"忠实"与"通顺"、"直译"与"意译"这几对关系中。本文主要论述上述几对关系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忠实"与"创作"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