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壮举,标志着社会主义由运动到制度的飞跃。作为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其世界意义和历史的进步性不容抹杀,所谓"早产论""阴谋论""历史的误会论"等是错误的,不能把苏联的解体归因为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2.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 党的建设是多方面的。除思想建设外,还有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等。而党的思想建设则是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的一条红线,是其他各项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1.从政治建设来看思想建设的重要性。任何政党的产生,都有其阶级基础与思想基础。因而,任何政党的政治行为都是在其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党的思想建设搞好了,就能顺利完成自己的政治任务;如果放松思想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辉煌发展历程,这一制度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多党派合作共存、政治协商、互相监督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统一战线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组织保证,协商政治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4.
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该政党的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指导思想的形成、确立和变化,对于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革命、建设过程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我国化,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的阐述,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特别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要求,阐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明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指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之所以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是与诸多因素的影响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的政治经济结构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社会条件,近代以来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同进步成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基础,中国文化中的群体和谐、和而不同等传统价值观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独创的民主政治形式。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与建立起来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是由我国具体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特殊的历史关头所作的能动选择,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它并非制造出来的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落后国家也能表现出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并非活不长的"早产儿"。苏联的演变和最终解体,并没有验证考茨基的"早产论",而是以惨痛的教训证明了十月革命道路的正确性。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考茨基的"早产论"都是谬论而绝非妙论。  相似文献   

10.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与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伴随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深入,我们党积累了很多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就是:以政治建设统领自我革命的根本方向;以思想建设淬炼自我革命的武器;以纪律建设强化自我革命的制约力量;以反腐败斗争彰显自我革命的坚强决心;以组织建设锻炼自我革命的骨干队伍;以制度建设构建自我革命的牢固基石。新时代,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党的自我革命的经验教训,不断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独特鲜明的品格,构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持续推进党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生成推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这一制度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建设体系、党的纪律和规矩相关制度、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党内巡视制度、反腐败制度体系,等等。这些制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起具有强大制度力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为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要保证斗争的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就必须有一个马列主义的政党。“革命无产阶级的独立的、毫不妥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保证”。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证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能不能得到发展和胜利,取决于有没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工人政党”的领导。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就是因为有一个“在政治斗争中受过锻炼的党”。中国无产阶级在半个多世纪的斗争中,正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举。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捉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肯定了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强调要“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在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前苏联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建立的政党制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苏联建立的是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制度。两国不同的政党制度运行的结果迥然不同,“一党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之一,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必须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论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明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途径和措施,揭示了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强调了党的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邓小平党的制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解决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搞好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具有极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整党整风和教育实践活动为标志的领导力集中优化机制,其本质是党对自身领导力的自觉集中优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巩固了党的领导力基础,在价值观、执政合法性、执政能力和党建制度四个方面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力集中优化机制的发展,实现了党的领导力和群众利益新的结合。党的领导力优化需要以新的历史自觉在价值观和规律性的统一中实现。  相似文献   

17.
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本色根本性、深层次的锻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精髓要义,也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在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自我革命这一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扎实推进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政治品质和蓬勃生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根基,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异同,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9.
【热点背景】 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主要特征和基本内容.这是我国首次就政党制度发表白皮书。也是中国政府继2005年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后。又一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阐述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国际社会和中国人民了解中国政党制度确立、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巨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文化落后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在列宁生命的最后时期,文化成为其思考的核心问题。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刚刚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将要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反映了苏联特殊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和发展。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内容丰富,既包括纯粹的文化方面,也包括物质和政治方面。列宁把文化革命定位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构想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赋予其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型民主国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