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红薇 《天中学刊》2001,16(4):32-33
由于刑法第269条立法上不严谨,导致司法实践中人们对该条文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容易发生或枉或纵的现象,为此,对刑法第269条进行完善,应以构成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为基础,并兼容一般违法但情节严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事后抢劫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抢劫罪。我国现行刑法第269条就是有关事后抢劫罪的规定。主要从事后抢劫罪的成立条件、立法缺陷及其完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罪刑法定原则仅具有人权保障的单一机能.不应对刑法第三条前半段内容进行简单否定,而应予以客观的、实质的解释.刑法第三条前半段规定同样具有人权保障机能和出罪功能,体现了对国家权力滥用的限制.刑法第三条前半段与后半段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即前半段是后半段内容的一部分,属于提示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269条规定了转化型抢劫罪,是一种法律拟制。应赋予和第263条的抢劫罪相同的法律效果,但对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要件以及前行为的范围等问题实务和理论界均还存在众多争议,笔者认为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要件应与普通抢劫罪的主体要件一致,但只处罚致人重伤和死亡后果的行为,前行为的范围应包括具有财产利益的特殊盗窃、诈骗、抢夺,转化型抢劫也存在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5.
新《刑法》第239条法律冲突辨析及修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建国以来最完备的刑法典,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笔者对《新刑法》第239条在适用未成年人犯绑架罪这类情形上与新《刑法》第3条、第17条之间法律规范冲突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新《刑法》第1239条的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部分的刑事犯罪来说,在满足了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某些特别的法定条件,才能构成犯罪. 这些特定的条件, 都是由刑法分则的具体条文规定的,只有在分析具体案件的犯罪构成时,才对某些特别的法定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包括犯罪的目的、动机、时间、地点、手段、工具及犯罪的对象、情节等. 例如我国刑法第217条规定的“以营利为目的”,第423条、第424条规定的“战时”、“在战场上”等,第236条规定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等.我认为, 这些构成具体犯罪的特定条件应定义为犯罪构成的非必要要件.  相似文献   

7.
司法实践中对于准抢劫罪的“当场使用暴力”中的暴力性质和强度等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对暴力性质的界定,争议之处在于准抢劫罪的暴力是否等同于抢劫罪的暴力;对于暴力的强度。争议之处在于准抢劫罪的暴力是否与普通抢劫罪的暴力的强度相同。笔者按照刑法第269条属于目的犯的精神.对“暴力”的性质、强度、时间、主体以及对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界定暴力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分析新刑法确立的正当防卫制度的内容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从正当防卫制度的历史发展、性质、立法意图及我国社会治安现状等方面来看,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是特殊防卫权而不是无限当防卫或无限防卫权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修改后的《刑法》)第38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这则对受贿罪的规定,是由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原《刑法》)第185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1月21日《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4条修改而来。尽管这一规定比原《刑法》第185条要明确得多,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受贿罪的客观要件略作刍议。一、如何确定“财物”的范围原《刑法》第185条对受贿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医疗事故罪罪名、犯罪构成及法定刑配置的分析,提出了对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进行修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对诉讼欺诈案件中的当事人如何定罪处罚,理论界尚存争议。文章从对一例诉讼欺诈案件定性的刑法评析角度出发,讨论刑法第307条在处理此类案件中的作用。同时,对刑法第307条的立法缺陷以及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肯定新刑法历史性意义的前提下,对老年犯罪者刑事责任的特殊处遇、劫持列车罪的设立、刑法第102条的罪状以及刑法等395条的罪名等问题作了质疑,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刑法法典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336条第1款中的“非法行医”,不包括具有医生执业资格证但未取得执业许可证的人非法行医。该种情形的犯罪行为。既不构成《刑法》第336条规定之非法行医罪,也不构成医疗事故罪,应以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量刑为宜。从长远看,有必要修改《刑法》第336条,将该罪纳入非法行医罪。并给予相当的刑罚。  相似文献   

14.
刑法的地域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具有效力,理解和掌握刑法的地域效力对于维护国家主权,正确适用刑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刑法地域效力概念及地域效力与空间效力的关系;接着以我国刑法第6条第1、2款为纲要,从何谓“领域”、何谓“法律有特别规定”及何谓“本法”三个大的方面详细阐述了刑法地域效力的涵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罪名的规定,刑法第385条和第388条的罪名均确定为受贿罪。虽然这两条的罪名均是受贿罪,主体、客体、主观都相同,但两者客观有所区别。第385条的受贿罪对职务之便的利用是直接的,而且只要为请托人谋取了利益即构罪。第388条的受贿罪对职务之便的利用则是间接的,而且必须为请托人谋取的是非法利益。  相似文献   

16.
教唆未遂涉及到教唆犯和未遂犯两个刑法理论上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刑法第29条第1款所规定的教唆犯存在未遂形态,而对第2款所规定的教唆犯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则存有争议。本文拟就教唆未遂的犯罪形态略陈管见,探讨“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含义,指出刑法第29条第2款所存在的缺陷并对该款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针对刑法第93条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问题时有争论,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在刑事立法与刑法适用中有重大价值。本文从分析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标准、委派的含义、国家机关的范围等角度入手,最后廓定国家工作人员的具体范围,以期能对刑法第93条做出正确的理解与适用。  相似文献   

18.
刑法第六条是对我国刑事管辖权中属地原则的规定,该条规定的“领域”包括实质领域、准地域和想象领域。我国的船舶和航空器不应解释为我国领域。该条中的“本法”应修改为“我国刑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不作为犯罪地,应为行为人未履行而应履行的义务行为所在的地点和场所。  相似文献   

19.
1997年的新刑法在第30条和第31条,对单位犯罪和单位犯罪的处罚制度做了规定,这是刑法理论界的重大突破。单位未完成形态问题是构建单位犯罪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不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正确认定单位犯罪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分则存在不少这样的条款,它们被普遍认为这是对罪数形态的规定。这些条款是第157条第2款、第171条第3款、第198条第2款、第208条第2款、第241条第5款、第253条第2款、第318条第1款、第329条第3款、第399条第3款。事实上,这些条款所规定的并不是罪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