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古献中,“天田”一词歧义有三.作为边塞侦迹设施的“塞天田”为其一;近世随着西北地区大批汉简的出土。为我们揭开“塞天田”的神密面纱,提供了较丰富的新资料;汉“塞天田”与汉长城相伴。既有其源流。又有其形制与效用;汉代边塞对它非常重视,并形成了一套系统严密的管理体制。成为汉代边塞防御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边塞诗歌。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鉴赏边塞诗要注意如下问题:首先,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相似文献   

3.
说“龙城”     
龙城在唐人边塞诗中常有四个意思龙庭,塞外敌方据点,卢龙城,己方边塞重地.从创作背景及语境看,杨炯名篇《从军行》中"铁骑绕龙城"的"龙城"当指己方边塞重地,而不是新教材注释所说"塞外敌方据点".  相似文献   

4.
敦煌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本文话"闺情"反映边塞战争带来的人生悲剧,从"人"的角度揭示敦煌边塞诗所包孕的悲剧情怀,这既是对边塞征战主题的深化,也提升了敦煌边塞诗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汉代边防建设的角度为看,汉代西北边塞的坞兴起于汉武帝时期,昭、宣以后循而不革,到东汉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坞的建筑形制因时因地有异,在坞墙上及其周围,既有射击、观察装置,也有安全、守卫设施。坞是边塞的基层单位,在建置上坞与堠紧密相联,其功能作用主要是瞭望敌情,传递信息;屯驻吏卒,抵御边寇;防备盗贼,打击不法等,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诗人中,高适与岑参同属边塞诗人,都有从军边塞的经历,都有一种报效祖国的豪气,但一个仕途“通达”,一个生性“好奇”,他们用他们的真性情与极富魅力的妙笔写出了或悲壮或瑰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7.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唐代诗人高适早期创作的一首著名送别诗.高适(702-765),字达夫.其诗多写边塞风光,风格苍劲雄健,感情浑朴诚挚.他的诗与岑参齐名,被称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千里"两句,写的是塞外黄昏景色.暮日黄  相似文献   

8.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以其先后两次入幕边地的亲身经历进行"丝路"创作。留存至今的约78首"丝路"之作真实反映了西域风光,歌颂了异域人情,极大拓展丰富了边塞诗的表现内涵。在诗歌体裁上继承发扬七言歌行、绝句的音乐性,尤其在边塞诗作中对七言歌行体的探索与运用,创立"……歌/行,(奉)送……"的歌行新体式,实现了对边塞体裁的创新。同时"丝路"之作所呈现的奇丽悲壮风格体现在对优美、崇高这两个美学范畴的并力探索,进一步促成岑诗的多样风格。针对近年来文学与地域、文化与地理相互作用的研究,岑参西域行旅与"丝路"之作不失为一较好的切入点;通过其"丝路"创作的考察,亦可对"盛唐气象"下的"丝绸之路"有一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盛唐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学积极进取精神的唯一承担者,它的繁荣在于边塞诗人的入边、游边和使边,其外敛的意识是儒家"兼济天下"胸怀的完美演绎。盛唐边塞诗更能反映、体现出"盛唐气象"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王昌龄是盛唐有边塞经历且大量写作边塞诗的第一人,其诗艺术高超,内蕴丰厚复杂,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相融合,超时空地关照反思边塞战争与和平,不愧为边塞正声,盛世壮歌,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是盛唐有边塞经历且大量写作边塞诗的第一人,其诗艺术高超,内蕴丰厚复杂,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相融合,超时空地关照反思边塞战争与和平,不愧为边塞正声,盛世壮歌,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盛唐边塞诗是对盛唐时代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的反映,从其思想内容来看,它集中表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及戍边将士热爱祖国、保卫边疆的爱国激情。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令人心魂激荡。  相似文献   

13.
“边塞”考     
边塞诗是中华诗国的奇葩,它深深植根于“边塞”这一神秘、苍茫、雄阔而又极富时代特点的社会现象之中,历来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本文通过考察“边塞”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内在缘由,比较全面地揭示它所蕴含的深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内涵,从而有助于客观、深刻地剖析边塞诗那撼人心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边塞诗,渊源流长,在我国诗歌史上,数以千计。其中,描绘边塞山水风光、反映丰富的内容、抒发诗人思想感情之诗占了很大的比重,乃边塞诗中的精华,绚烂多姿。边塞诗的产生,探其原因,大凡有三。一是边塞风光神奇壮丽,边塞各民族人民祖祖辈辈长期在边塞劳动、生活,陶冶于壮丽雄奇的景象中,为这些景象所激动。于是,便产生了许多赞美边塞的民歌民谣。二是几千年来的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国防,加强对边塞的戍守,大量派兵驻守边疆。许多文人墨客立志报国,投笔从戎,他们为边塞风光的新奇所吸引,为戍边将  相似文献   

15.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注释中,白草被解释为:一种晒干后变为白色的草。根据该注释,则白草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白色野草而已。然而,如果我们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话,那就不该如此解释白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在这首诗中,岑参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  相似文献   

16.
边塞闺怨诗是边塞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者往往从其内容方面进行研究,而创作手法方面略显单薄。进一步探讨边塞闺怨诗的主要创作手法,对于了解边塞闺怨诗的全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边塞诗作在群星灿烂的中国古代诗坛独树一帜。回顾了边塞诗作由西周到清代的发展历程 ;论述了边塞诗作的内容 :多方面展示边塞生活 ,不仅表达了乐观豪迈的精神 ,也流露出了念旧的愁绪 ,不仅展示了奇异壮丽的自然风光 ,也流露出对民族和睦的讴歌。在形式上 ,边塞诗作语言朴实自然 ,融阳刚美与阴柔美为一体。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 ,社会体制 ,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表现边塞战争的创作中其关注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宋代边塞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意义上的宋代边塞词数量不多,但是词中却多用烟、霜等清冷的意象和冷色调,营造出不同于唐代边塞诗词的凄清衰飒的情感氛围和美学风格特征。在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反观边塞词美学风格以及词体观念的演变。宋人"诗庄词媚"词体观和孱弱的人格心理素质是形成宋代边塞词风格的原因,也是其数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然其著述的山水诗数量也非常多。他以奇特的创作手法表现出山川之清丽俊秀,使他的山水诗整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奇"风格。"清"是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而"奇"则是其诗歌的创作手法。岑参的生平经历,个性及思维风格以及对其前人山水诗的创作风格的借鉴,都是其山水诗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互文修辞在中学教育的边塞诗词中有较多体现,并且前代边塞诗词互文性对后世作品也有较多的扩散和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学语文中边塞诗词的互文修辞分析,来探析互文性在边塞诗词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