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不仅是初中阶段学好杠杆类知识的关键,也是后期学习力矩、刚体等知识的必需。但由于力臂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在形成该概念时容易受日常生活经验中先入为主的心理倾向干扰,常会形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这个错误认识。当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份,笔者上了一节"杠杆"的公开课,其中力臂概念的建构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但由于力臂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在形成正确概念之前已从生活经验中形成了前概念,即力臂是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这样对新概念的建构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力臂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难就难在学生容易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成力臂。针对难点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突破力臂难点的基本思路是:在引入力臂时,着眼于使学生初步理解力臂的意义,并根据数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原理来加深理解力臂的概念。利用直观手段,借助演示实验和设计一些自制教具来探究力和力臂的关系及确定某力的力臂。以问题为先导,增加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的不同作用的对比度,让学生在对  相似文献   

4.
力臂是《简单机械》这一章的核心概念,贯穿全章,正确理解它,可以帮助我们透彻理解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杠杆平衡条件、动滑轮(定滑轮)的实质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平时学习中,很多同学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为了帮助大家走出力臂概念的误区,下面笔者尝试着对这个概念作一个剖析,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力臂"概念的教学困难长期以来,"力臂"一直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大难点之一.其教学困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1.在教的方面的"空降"现象教师难以向学生展示"力臂"概念的清晰、确切的物理意义,无法展示其对杠杆转动的实际影响,不能向学生明示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只好将概念凭空地、囫囵地灌输给学生.2.在学的方面的"空心"现象即学生由于没有获得"力臂对杠杆转动影响"的相关物理事实的支持,没有获得相应的抽象概括、生成"力臂"概念的内部思维过程的支持,只能将"力臂"概念的学习退化为鲜有理解成分的、纯粹的记忆过程.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一旦面临新的或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认知背叛",如将力臂误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等等.二、几种难点突破的尝试与不足针对上述教学困难,不少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化解难点,突破"力臂"教学这一"瓶颈",目前见诸于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的教学尝试主要有以下两种:1.讲授练习式  相似文献   

6.
"杠杆"是简单机械一章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其重点之一是力臂的学习.力臂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力的作用线在引入力臂概念时的重要性,学生很难理解力臂概念.另一个重难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本上探究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的平衡条件,对于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力的方向与杠杆不垂直等情况下杠杆平衡条件没有探究...  相似文献   

7.
"简单机械和功"是对"力和运动"的知识加深和拓展,从物体平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发展到物体转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三要素有关还与力臂有关,从二力平衡条件发展到杠杆平衡条件,层层递进.而"功"是初中物理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也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就"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解析如下,以帮助同学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勇  叶福逊 《教师》2011,(21):26-26
《杠杆》是苏科版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的难点是力臂概念的确立以及力臂的作图方法。为突破力臂的概念这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归纳出杠杆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杠杆》是苏科版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的难点是力臂概念的确立以及力臂的作图方法。为突破力臂的概念这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归纳出杠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它还应该是一个知新的过程和促进提高发展的过程。所以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达到理解、迁移和创造性应用三个层次。一、理解复习时要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前后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达到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左右逢源的目的。1.联系力的三要素理解力臂概念力臂的概念,教材中只是简单地给出了定义,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呢?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正是复习要解决的问题。如图1所示,在杠杆上A点沿F1、F2两不同方向用力拉弹簧秤,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发现F1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加工心理学,从而分析力臂概念教学结论中获得的逻辑机制包括排除因果关系的演绎法和求同的归纳法,并依据信息加工的要求,讨论三个力臂概念改进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及其依据.本文以"力臂概念"教学为例,试图对教学结论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微观剖析,为有效教学提供稳定一致的评价标准和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曾经听了五节<杠杆>(苏科版)第一课时的同课异构新授课,任教的都是不同学校已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他们共同的优点:根据新课程理念"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组织教学,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以实验、实物直观导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在师生对话互动、预设生成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学会作杠杆示意图.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讲"为什么要引入力臂这一概念",没能帮助学生突破"力臂"这一概念在理解上的难点,课堂上似乎是为学知识而讲知识,没有真正挖掘知识的内涵、要义.这恐怕也是许多物理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洪松 《中学物理》2021,(2):40-41
深度学习是一种理解性学习,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将新知与旧知有效建构在一起从而更新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使得学生达到巩固旧知、突破新知、实现新知与旧知共同作用的教学目标,达到帮助学习者理解所学知识的目的.本文以"力臂概念"引入为例,浅谈如何有效建构概念,实现深度学习下由知识本位向能力素养转变的有效过程.  相似文献   

14.
力臂概念的引入历来是杠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分析了苏科版、沪科版及北师大版物理教材,发现这几种版本的教材都是直接给出力臂的概念,而回避引入概念这一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了解到,学生如果对力臂概念不能深入理解,则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出现很多困难.如不能正确找到力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无法判断力臂是否在杠杆上  相似文献   

15.
文学这个概念在古代是模糊的、流动的,唐以前范畴的外延表现出强大的活性,推动着内涵由"文化性文学"向"审美性文学"演进,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观照,在南北朝终于形成了一个折衷性的泛文学概念.唐以后这个泛文学概念成为惯例,并表现出强烈的保守性,拒绝接纳新的体裁,极力维持着僵化的内涵,导致直到近代,清晰的"审美性文学"范畴在文学史上始终没有形成.  相似文献   

16.
在简单机械"杠杆"的教学中,了解杠杆的构造(5要素)是教学的重点,会画杠杆的力臂是教学的难点。而杠杆的力臂既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基础,也是杠杆分类的依据之一。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反复作图来强化力臂,虽然学生在短期内能形成一定的力臂概念,但时间稍长就容易遗忘。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完成后,学生存在杠杆只有在水平静止时才处于平衡状态、力臂在杠杆上等错误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学生作图题易错点进行分析、归纳后  相似文献   

17.
正本章是九年级上册的起始章,包含的知识点、物理概念比较多,我们把它分成简单机械、功和功率、机械效率三个单元来分别解析其中的典型问题。一、简单机械典型问题解析例1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B.力臂就是杠杆的长度C.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D.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分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  相似文献   

18.
笔者结合浙教版九年级上册"3.7正多边形"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涵,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等数学概念知识的形成、理解、掌握和运用四个关键环节,浅谈"过程"理念在教学设计有效性中的实践与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1中考考点分析 1.《简单机械》重点是力臂和杠杆平衡条件;难点是力臂的概念和力臂的画法.学习时必须弄清以下两个方面:(1)运用相关的几何知识理解力臂的概念和力臂的画法;(2)做好实验,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出题类型主要有填空、选择和作图等。用杠杆平衡条件讨论三种杠杆,学习时要联系生活中的杠杆来分析认识三种杠杆,出题类型主要有填空、选择。有关滑轮重点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难点是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用已学过的杠杆知识进行分析、出题形式大致有填空、选择、作图等形式。  相似文献   

20.
江薇 《物理教学》2022,(12):40-43
概念建构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建构方式可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本文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杠杆”一节中“力臂”概念的建构为例,对比多种方法,寻求最优解。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链,使学生的思维从“力臂”这个小概念向“力的三要素”这个大概念进阶,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