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净吃"思维的基本含义H_2O、CO_2与Na_2O_2发生反应时存在如下质量变化关系: (1)2H_2O 2Na_2O_2==4NaOH O_2↑固体增重36g 156g 160g 32g 4g (2)2CO_2 2Na_2O_2==2Na_2CO_3 O_2固体增重88g 156g 212g 32g 56g反应(1)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H_2O中的H元素质量,从固体质量变化角度看,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H_2O中的所有H原子;反应(2)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CO_2对应的CO(与CO_2物质的量相等)的质量,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CO_2中的所有CO.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反应原理CO_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_2CO_3)与NaOH的反应。当n(CO_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_2 2 NaOH=Na_2CO_3 H_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_2CO_3和NaOH,或只有Na_2CO_3;再向其中通入CO_2,则发生反应②Na_2CO_3 CO_2 H_2O=2 NaHCO_3;①②为连续的两个反应,可叠加得反应③CO_2 NaOH=NaHCO_3。即当n(CO_2):n(NaOH)≥1:1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_3;当1:2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 1.下列各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石灰乳中加入纯碱溶液: Ca~(2 ) CO_3~(2-)=CaCO_3↓ B.Cl_2通入溴化钠溶液: Cl_2 2Br~-=Br_2 2Cl~- C.向CaCl_2溶液中通入CO_2: Ca~(2 ) CO_2 H_2O=CaCO_3↓ 2H~ D.将F_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F_2 2OH~-=F~- FO~- H_2O 2.下列各组中两个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相似文献   

4.
多元弱酸(H_2CO_3、H_2S、H_2SO_3、H_3PO_4等)与碱反应能形成多种盐(正盐与酸式盐)。在每一反应中,究竟生成何种盐,取决于各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解决这类问题,如果按每一个具体反应进行分步讨论,是很繁杂的。我认为运用物质的量守恒求解比较方便。 ” 一、H_2CO_3与一元碱(KOH、NaOH、NH_3·H_2O等)的成盐 例1.用1升1.0 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_2,所得溶液中CO_3~(2-)、HCO_3~-的物质  相似文献   

5.
化学选择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文字迷惑性强,题中隐含因素多,各类型的解法杂等特点。在解题过程中,抓住关键,找出隐含。例1.有Na_2CO_3,NaHCO_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g,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 ),CO_3~(2-),HCO_3~-均转化为沉淀,经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共29g,原混合物中Na_2CO_3的质量是 (A)10.6g (B)5.3g (C)5.9g (D)无法确定解析:此题关键就是HCO_3~-的转化,隐含  相似文献   

6.
例题:己知Fe_2O_3,在高炉中有下列反应:Fe_2O_3+CO=2FeO+CO_2,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合物(Fe_2O_3、FeO)中,元素铁和氧的质量比用m(Fe):m(O)表示。  相似文献   

7.
例1 已知下列反应在1123K时的平衡常数及△_rG~θ (1)C(石墨)+CO_2(g)(?)2CO(g) K_1~θ=1.4×10~(12) (2)CO(g)+Cl(g)(?)COCl_2(g) △_rG_2~θ=5582.8KJ.mol~(-1)计算反应(3)2COCl_2(g)(?)C(石墨)+CO_2(g)+2Cl_2(g) 1.在1123K时的K_3~θ 2.若在密闭容器中,当COCl_2、CO_2、Cl_2的分压分别为200kpa、50kpa、100kpa时,判断反应(3)进行的方向。 解题分析:根据△_rG~(0-)=-2.303RTlgK(0-)可求出K_2~θ。由所给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1)+2X反应(2)=反应(3)的逆反应,根据平衡常数运算规则,若一个平衡反应乘以系数q,其平衡常数则为原来平衡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涉及碱金属的化学计算有其特色,计算中必须突出掌握以下四种解题思想和方法:1.混合物计算必讨论—讨论法;2.变化前后钠元素必守恒—守恒法;3.Na_2O_2与CO_2、H_2O(气)反应时固体的质量增加为吸收的CO_2、H_2O与放出的O_2之间的质量差—差量法;  相似文献   

9.
1.判断反应能否发生例1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KNO_3和NaCl B.CaCO_3和K_2SO_4 C.HNO_3和KOH D.Ca(OH)_2和Na_2CO_3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是否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有当反应既满足反应物又满足生成物条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对于生成物来说,  相似文献   

10.
例题 3.3gCO_2通入含有3.7gCa(OH)_2的澄清石灰水中(假设全部反应),可得沉淀多少g? 分析 该题涉及两个反应:Ca(OH)_2 CO_2=CaCO_3 H_2O,CaCO_3 CO_2 H_2O=  相似文献   

11.
曾有人撰文从H_2CO_3和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推断出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反应生成的是Ca(HCO_3)_2,而不应有CaCO_3。理由是HClO的K_a=2.95×10~(-8),H_2CO_3的K_(a_1)=4.3×10~(-7),K_(a_2)=5.6×10~(-11),K_(a_1)>K_a,而K_(a_2)相似文献   

12.
FeCl_3和Na_2CO_3反应的产物书本上一直持有两种书写形式,第一种:生成沉淀2Fe~(3+)+3CO_3~(2-)=Fe_2(CO_3)_3↓,第二种:双水解2Fe~(3+)+3CO_3~(2-)+3H_2O=2Fe(OH)_3(胶体)+3CO_2↑。高一化学课本中“酸、碱、盐溶解性表”注明“不”,意思是沉淀,应该写成第一种形式。但是许多书上指出第一种形式是错误的;应该写成第二种双水解形式。那么正确的是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化学练习题中,常遇到一定体积的NO与CO_2的混和气体(或NO_2与CO_2的混和气体)通过足量的(Na)_2O_2后,体积缩小到另一体积,求混和气体中NO与CO_2各多少体积的有关问题(如:将NO与CO_2混和气体120毫升先通过盛有足量(Na)_2O_2的干燥管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再通入蒸馏水中,最后收集到10毫升无色气体,试求:原混和气体中NO和CO_2各多少毫升?反应前后温度、压强不变) 此类命题的目的是通过CO_2与(Na)_2O_2反应后生成的O_2与NO反应生成NO_2,生成的NO_2与O_2的混和气体再与水反应生成HNO_3这一系列反应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与计算能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5页计算题的第2题.题目加热3.24 gNa_2CO_3和NaHCO_3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1g.计算原混合物中Na_2CO_3的质量分数.解法1:常规法.设原混合物中NaHCO_3的质量为x,则生成Na_2CO_3的质量为[2.51g—(3.24g—x)].有:2NaHCO_3(?)Na_2CO_3+CO_2↑+H_2O 168 106 x 2.51g—(3.24g—x)  相似文献   

15.
碳酸氢钙的电离方程式为。当在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是HCO_(2~-) OH~-=H_2O CO_(3~(2-)),生成的CO_(3~(2-))再与Ca~(2 )结合为碳酸钙沉淀。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足量的,则HCO_(3~-)必定全部转变为CO_(3~(2-)),而Ca~(2 )也将完全转入碳酸钙沉淀。根据碳酸氢钙的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各类反应的题设"陷阱"归纳浅析如下,旨在启迪思维,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一、分解反应类型例1将含有杂质Na_2CO_3的NaHCO_320g在加热条件下完全分解后(提示:Na_2CO_3受热不易分解,2NaHCO_3(?)Na_2CO_3 CO_2↑ H_2O),发现其质量减轻了6.2g.则原混合物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A、4% B、8% C、16% D、无答案错解分析多数同学认为,减轻的6.2g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忽略了加热条件下生成物水也是气体这一隐含的陷阱进行计算而错选D。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18.
例1.将 nmol 木炭粉和1molFeO 在反应器中混合,隔绝空气加强热。(1)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FeO+C=Fe+CO②2FeO+C=2Fe+CO_2 ③FeO+CO=Fe+CO_2④______。(2)若 n<1/4,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固体物质是____,气体产物是____。(3)若 n>4,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固体物质是____,气体产物是 ___。(4)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 CO 和CO_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 n 值为____。解析:(1)反应④为 C+CO_2=2CO。这四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为:①与②属平行反应;①与③属连续反应,加合可得②;②与④属连续反应,加合可得①。整个反应器中所有反应相当于只发生①与②、①与③或②与④中任意一组反应。通常需判断产物或进行范围讨论时常选择①与②两平行反应,也可根据题给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强酸弱碱滴定中,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用HCl滴定Na_2CO_3时(酚酞作指示剂)无气泡产生;若用Na_2CO_3滴定HCl时(指示剂同前),产生大量气泡。为什么两种相同的物质参加反应,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其反应生成物是否相同呢?对此问题谈谈我的一点看法。用HCl滴定Na_2CO_3为什么无气泡产生,生成的产物是什么?我们知道,Na_2CO_3是二元弱碱,它在溶液中产生二级水解。  相似文献   

20.
CuCl_2溶液与Na_2CO_3溶液反应能生成绿色沉淀。这个沉淀究竟是什么物质?是Cu(OH)_2还是碱式碳酸铜呢?有人认为是Cu(OH)_2,但是更多的人则通过实验证明是碱式碳酸铜。本文拟从理论计算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CuCl_2和Na_2CO_3都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生成的Cu~(2+)、CO_3能发生水解。所以在CuCl_2。溶液中有水解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