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等人的系列小品《卖拐》《卖车》《功夫》的演出,“忽悠”这个词迅速传到全国各地,在报纸、电视及网络媒体上,随处可见“忽悠”的影子。但对这个词的意义,很多人(尤其是南方人)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随着“忽悠”的流行,它的词义利用法也有了新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忽悠”的解释是:“(方)晃动:人、旗叫风吹得直 ̄|渔船上的灯火 ̄ ̄着。”《汉语大词典》对“忽悠”也只收了“晃动貌”这一个义项。而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我们可以知道,《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说的(方),当…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等人的系列小品《卖拐》《卖车》《功夫》的演出,“忽悠”这个词迅速传到全国各地,在报纸、电视及网络媒体上,随处可见“忽悠”的影子。但对这个词的意义,报多人(尤其是南方人)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随着“忽悠”的流行,它的词义利用法也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忽悠”最初称白话,是东北人的口头禅,指说话办事离谱儿、没边没沿儿、让人不着边际。改革开放后,东北人觉得“忽悠”说起来比“白话”好听,顺口,深刻又显着文化,于是“白话”就改说成“忽悠”,并成为东北人评判人、事好坏的最简单、最干练、最实惠的词儿。而赵本山和范伟演的小品《卖拐》很经典地诠释了“忽悠”的一种含义,就是有骗的意思。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揭示自然界中客观规律的学科,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不得半点“忽悠”。  相似文献   

4.
《卖拐》这个小品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大忽悠”这一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被他的“忽悠术”深深地“折服”,每每看过之后,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学学“大忽悠”的招术,做一个会“忽悠”的班主任,把我的学生都“忽悠”得腾飞起来?我开始边探索边实践,你还别说,效果真不错,  相似文献   

5.
对《圣经》经文的引用、“犯罪——宽恕”情节模式的效仿以及“迷羊”母题的模写是《大地雅歌》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而对《圣经》文化精神内涵的表现则是小说的内在主题,无论从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精神来看,《圣经》对范稳小说《大地雅歌》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名人效应果然非同凡响,艺术家赵本山在著名小品《卖拐》中“忽悠”两个字一脱口,这个原本是东北那圪塔方言的“忽悠”,一夜之间竟成为神州大地最为流行的词语之一。现在无论是官场应酬,无论是商贸洽谈,无论是日常对话,无论是时事评论,无论是朋友聚会, 无论是家人聊天,无论是……“忽悠”一词出现的频率之高,实在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7.
《卖拐》这个小品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大忽悠”这一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被他的“忽悠术”深深地“折服”,每每看过之后,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学学“大忽悠”的招术,做一个会“忽悠”的班主任,把我的学生都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2011年8月1日的《国学》专栏有《〈易〉源于“赐予”吗?》一文,作者是任继防先生。文章把《周易》的“易”的本义和卜辞的“ ”(也释为易)的本义混为一谈。也把蜥易之“易”( )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卖拐》这个小品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大忽悠”这一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被他的“忽悠术”深深地“折服”,每每看过之后,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学学“大忽悠”的招术,做一个会“忽悠”的班主任,把我的学生都“忽悠”得腾飞起来?我开始边探索边实践,你还别说,效果真不错,不信你看: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11,(1):51-51
“一问三不知”指的是不知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果。其典故出自于《左传》。  相似文献   

11.
名人效应果然非同凡响,赵本山在名小品《卖拐》中“忽悠”两个字一脱口,这个原本是东北那圪塔方言的“忽悠”,似乎一夜之间竟成为神州大地最为流行的词语。现在无论是官场应酬,无论是日常工作,无论是商贸洽谈,无论是朋友聚会,无论是评论时事,无论是家人聊天,无论是……“忽悠”一词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2.
《金粉世家》受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文化中的才子佳人模式,但在人物形象、情节模式等多方面均有突破.金燕西作为“新”才子,潇洒风流且表现出隐匿的男性立场,而“新”女性冷清秋则有着从拜金主义到坚守尊严的转变.两位人物性格特点的“不相融”决定了作品悲剧性的“反”团圆结局.  相似文献   

13.
“文”和“意”是《中国小说史略》中使用频繁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和《典论·论文》的“文气说”密切相关,“文”和“意”的使用构成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批评表述方式的重要特征,《中国小说史略》这种表述方式的运用显示出了《典论·论文》中“文气论”的传统思想资源与现代学术发展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赵本山在小品《卖拐》里的“忽悠”,将好端端的“范伟”骗得由正常人变成了残疾人。这样的“卖拐”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赵本山小品的火爆,“忽悠”一词渐入全国百姓的日常语汇。《辞海》尚未收入此词,《现代汉语词典》则认定其为方言并解释为“晃动”。但在东北话中“,忽悠”类似于坑蒙拐骗,但又不完全像坑蒙拐骗那样包藏祸心,有时倒是有些善意的调侃,使人不知不觉地落入圈套,可能吃点小亏,但无伤大雅。素质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人们的视野,似乎就不断地被“忽悠”,以至于近乎“神圣”,尽管人们心中充满着疑惑,但谁也不敢提出质疑。于是,各中小学便不约而同地在轰轰烈烈地搞素质教育的同时,又在扎扎实实地抓升学率。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文件说了,素质…  相似文献   

16.
最近全国正在热播电视剧和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我家也正在上演着一场《“厨助”升职记》。 “厨助”,顾名思义,就是大厨的助理。在我家,这个“厨助”的位子一定不会是别人,肯定是我!  相似文献   

17.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之后,就遭遇了“挺于”和“反于”的“冰火两重天”,褒者誉之为“学术超女”、“文化的传播者”,贬者称于丹恶搞经典、忽悠大众,是“高学历文盲”。“于丹事件”的发生,其本人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始作俑者、罪魁祸首还是社会和国人灵魂的普遍浮躁,《百家讲坛》、出版社、媒体以及大众都难咎其责。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学概论》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笔者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从教学活动特征出发,在《药用植物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构建了“情趣——陶冶”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帮助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要点;用不同形式的协作学习等活动来加强学习者的主动探索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互相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古汉语中,介词常插入“所·动”式中间构成“所·介·动”式,例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出师表》)(“所”与介词“以”、动词“兴隆”构成“所·介·动”式)(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所”与介词“与”、动词“熙”构成“所·介·动”式)(3)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为出。(《荀子·议兵》)(“所”与介词“为”、动词“出”构成“所·介·动”式)  相似文献   

20.
张青卓 《特区教育》2011,(12):52-53
“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生活中的黑暗面。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这是丹尼尔·笛福在他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中写到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