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肖家芸时间:1997年8月4日地点:秦皇岛海关学校会堂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自读课文《故都的秋》(板书课题、作者)请大家齐读两遍课题,揣摩揣摩,这个题目告诉了你什么。生:(齐读两遍,一生举手)这个题目点明了所写内容。师:能从语法...  相似文献   

2.
正1983年7月,从安徽师大中文系毕业的肖家芸踏上了献身教育的寻梦之旅。寻量化调控之梦。初上讲台的肖家芸借助现代企业优化调控理论搞起了语文教改的优化调控实验,一做就是8年。1991年,安徽省文科应届语文状元和理科应届语文第4名同时花落他的班级,整体成绩也大幅领先,由此,他从安徽师大附中走向芜湖市和安徽省。其间,他在全国语文教学重点期刊发表了37篇研究总结文章。寻点拨教学之梦。1994年,肖家芸学习领会蔡澄清先生的点拨教学理论,把握了一些教学精髓与操作真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他做人治学的境界。他尝试着运用点拨法于教学实践,得以走进安徽省"教坛新星"前锋,走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对北平的秋总是情有独钟,这故都的秋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让他一生都牵挂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对此,本文再现了《故都的秋》一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广州华南师大附中卢福东广州华南师大附中卢福东指导思想:贯彻“三主”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目的: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故都的秋》的教学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精心设计。但在对以往教学思路的反思中,笔者发现自己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所采用的教学思路有很大不足。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故都的秋》的教学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精心设计。但在对以往教学思路的反思中,笔者发现自己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所采用的教学思路有很大不足。  相似文献   

7.
《故都的秋》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  相似文献   

8.
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冬有冬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秋。今天,我们携手步入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故都秋味”。   (板书课题:故都的秋 郁达夫 )  〔点评:以简洁的导语,引导学生“入境”。〕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 (1)简要地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生 (1):郁达夫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他的小说代表作有《沉沦》《薄奠》等;他的散文以游记著称…  相似文献   

9.
【课文品读】 《故都的秋》写景抒情之句群分析 在《故都的秋》阅读教学之中,不少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主要是“五幅图”,这与初中的《春》的教学形态差不多。其实,《故都的秋》与《春》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它进入写景的“速度”是比较慢的,离开“写景”之后又有大段的议论,所以写景抒情的文字并不多,且很难都从“画面”的角度去概括。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教学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文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 ,谈谈探究性教学的做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故都的秋》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以写景状物来抒情的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摹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采用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教学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谈谈探究性教学的做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故都的秋》是现代文学大师郁达夫先生创作的艺术精品,格调高雅,感情细腻,意味隽永。对这篇佳作开展品读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审美情境的不错选择。一、品语言文字之佳语言是承载文学情感和意蕴的基石,欣赏文学作品必须从感受语言开始。首先,《故都的秋》通过灵活运用艺术化了的口语句式,形成了舒缓有致的行文节奏,  相似文献   

14.
《故都的秋》是现代文学大师郁达夫先生创作的艺术精品,格调高雅,感情细腻,意味隽永。对这篇佳作开展品读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审美情境的不错选择。一、品语言文字之佳语言是承载文学情感和意蕴的基石,欣赏文学作品必须从感受语言开始。首先,《故都的秋》通过灵活运用艺术化了的口语句式,形成了舒缓有致的行文节奏,  相似文献   

15.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的名篇,抓住故都的秋的三个特点“清”、“净”、“悲凉”.通过对故都之秋的洗练优美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色特有的美。郁达夫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了故都的景色又带有悲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眷恋、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从中也流露了作者伤感、落寞的情怀。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  相似文献   

16.
《故都的秋》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重要的抒情散文。教学中应该交什么,怎么交,这是很值得探讨的。本文梳理了22个课例,拟就《故都的秋》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教了哪些内容”做一个相对全面的综述,并对此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17.
<正>在郁达夫1934年于北平写就的《故都的秋》中,北平的秋景、秋味、秋意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精神、独特的情感内涵和审美追求。该文自诞生以来一直倍受教育教学界的重视,不仅屡屡出现在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及其他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而且获得了诸多的文本解读与形形色色的教学设计。众所周知,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意象,建构出了一幅幅北平秋景图,抒发了他眷念故都、热爱祖国之情。  相似文献   

18.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多年来一直被选编在高中语文教科书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中有几处文法问题,引起了我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佳作,是高中散文鉴赏教学的重要一课。然而,在教学中,总觉得有丝丝遗憾不能释怀。以下两点是我教学时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20.
对《故都的秋》一文的解读,应在尊重多元视角的基础上,紧扣题目中的“故”与“秋”来进行。郁达夫写“秋”有自己独特的思路,他写的“秋”深深植根在“北国”这片土地上。故都之“故”是作者心境演绎的根基,所演绎出来的“秋”则代表着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作者将自己置入故都情境,让自己在“故”的回忆当中,感知并体验孤独与悲凉,并在其中看到孤独的自己,从而让自己及读者真正走进故都的秋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