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像,是人们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像分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别人的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像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示意而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进行的。想像尤其是创造想像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是创造力最  相似文献   

2.
任焱平 《甘肃教育》2003,(10):47-48
王朝闻先生曾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创作,没有想像也没有艺术欣赏。”想像和审美的关系,犹如航船和航线那样密切。想像的突出特征是它的创造性,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了形容黄河浩浩荡荡的气势,把所感受到的黄河,在想像的世界里进行一番改造,才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千古妙句。想像和艺术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王彦华 《宁夏教育》2002,(11):42-43
从思维和创造的实践过程看,须先有大胆想像,才会有创造性实践,因此,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启迪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都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就必须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丰富想像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支柱,勇于探索实践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创新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新。学生要具有这种创新的特性和能力,就必须有创新意识,对新事物要敏感,有好奇心,求知欲和上进心都要强,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像。心理学家荣格说:“若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我们亏欠‘想像’这游戏的,实在无法计算。”创造心理学家阿曼贝尔曾指出,丰富的知识并不危害创造力,但是过多的规则却是创造的障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他被捆绑了手脚,失却了心灵的自由,那么他就没有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才能可言。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在巧妙运用头脑风暴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说话过程的识记、分析、理解、想像等思维活动大都是表层的,要想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相似文献   

7.
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激发,其次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应在教学实践中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充满想像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达到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成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丰富知识储备 ;培养观察能力 ;创设有利氛围 ;提高想像能力 ;拓展发散思维空间 ;引入逆向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是区别于再现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 ,取决于主体的创造素质和创造基因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实践之中,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  相似文献   

10.
刘华伟 《山东教育》2002,(28):56-56
一、启发学生想像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以往思品课教学是学生读读,老师问问,课下背背。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禁锢在单一的轨道上,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就必须引导学生打破陈规,从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去想像。如教学《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一课,可以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怎样用科学技术为人们创造幸福,学生有的说要研制一台机器人下田干活,造福农民;有的说设计一台多功能治疗仪,可治疗百病,为人们解除痛苦。再如讲《谦让》一棵课后第二题“两只羊过独木桥”,让学生想像过河的方法,有的说白羊把黑羊打到河里,自己过河去;有的说白羊趴在黑羊的身上过了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想像力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想像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由此可见,想像力是人类思考的原动力,也是创造的源泉。离开积极丰富的想像既难以理解教材内容,又难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一、借助插图,激疑拓展,激发想像小学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图文并茂,情趣盎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激发学生想像。可让学生绘声绘色地…  相似文献   

12.
杨凯红 《教育探索》2001,(10):67-67
一、在艺术教学中,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与开发 1.想像力、创造力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想像是人类思维的属性,想像是从已知走向未知的前提。艺术创造需要发挥创造力,用想像思维形态传递信息,能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得到开发和启迪。想像包含过去,预示未来;综合旧有印象,创造新的印象;综合模糊性,建立准确性;综合概念,创造形态。 2 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意象设计在喷绘艺术方法上的运用是通过教学实践,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教师除了要讲解喷绘艺术创作原理、意象设计的成因外,还要讲解喷绘艺术的制作,喷笔的使用和保养,喷绘…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历来倡导多读,多想,多写。多想是在多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像、理解等多种综合心理机能,将学生的“期待视野”与作品的“召唤结构”相互作用、相互生发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把握和领悟作品深层意蕴的玩味过程,必须“以我之心”参与创造,填充文本的意义空白,完成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想像。高等院校要重视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既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品质,又培养创造想像力。同时要为大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能力培养的环境,探索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提出假设,并不断发现新事物、新问题。让他们有良好的联想和直觉思维能力。可采取的具体做法是:1.拓展知识面:包括训练学生听力,进行知识积累;增加课外阅读,创设交流场所;鼓励学生外出,与人进行交流。2.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想像:包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想像;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创造想像;根据生活常识,进行创造想像。  相似文献   

16.
政治课既是德育课,又是智育课,它本身就包含着许多思维学知识。因此,政治课既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条件,也具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可能。那么,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第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想像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想像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像,而想像必须以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可供思维的原材料就越充足,思维能力锻炼的机会就越多…  相似文献   

17.
想像力既是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小学语教学中有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创设情境,激活想像;抓住“空白”,展开想像;巧借插图,启发想像;体验角色,放飞想像。  相似文献   

18.
本探讨了语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高思维品位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思维品位的途径是发掘教材潜质,促使思维深化;利用变式问题,拓展思维空间;加强综合开发,训练思维强度;填补艺术“空白”,训练创造思维;创设思考情境,训练想像思维;进行正反剖析,训练辩证思维;等等。  相似文献   

19.
创新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敏锐的观察、独立的思考和大胆的想像,敢于打破惯有的常规思维模式,突破已有知识和传统的局限,以积极的探索精神观察和分析事物,让思维在宽度、广度、深度三维空间中驰聘。在教学中,教师应丰富学生想像,拓宽解题空间,训练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20.
钱统宝 《学语文》2004,(3):55-55
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这实际上就是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一、培养想像思维能力现代心理学认为 ,想像是人们追忆形象的一种机能 ,是一种通过温故而创造新形象的机能 ,也是人们在大脑中对观察、了解到的各种材料、重新组合、融汇升华 ,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的思维活动。想像是青少年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心理现象 ,也是他们写作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他们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 ,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激发 :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符号、一个数字 ,如画一个圆 ,学生可以把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