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先看一道高考题:《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005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第16题)本诗体现了春夏之交乍暖忽寒的季候特点,游子常年在外,对气候的冷暖变化最易感知,季候的变化引起了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视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和味觉(野梅酸)来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通过听觉(蛙声歇)和触觉(东风寒)来表现“寒”的感受。钱钟书先生评价这  相似文献   

2.
一、江西省高考自主命题诗歌鉴赏题深度解读(2005年高考题)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徐干《室思》一诗中的游子思妇形象作了新的解读,并联系其所处的动荡时代和诗人的坎坷经历,分析诗中暗含的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道的“香草美人”手法。此诗继承了屈原楚辞与汉末《古诗十九首》的象征手法,对后世诗歌中运用此类艺术手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这是被称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用语平凡,却体现了手足情深。千百年来,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旅客,每逢佳节,往往脱口而诵此篇,寄托怀乡思亲之情。本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身处异地的诗人思念家乡的兄弟,第二层写家乡的兄弟想念身处异地的诗人。诗中,诗人把近  相似文献   

5.
在现存的2800多首梅尧臣诗和800多首欧阳修诗中,梅欧分别有42首和30首戏谑诗.梅尧臣早期戏谑诗的特点是:戏友朋之作,体现了宋诗情感的私人化;戏食物之作,反映了宋诗的日常生活化.欧阳修早期戏谑诗的特点是:戏赞友人之品性、志趣,显示了欧学唐音的痕迹;在贬所的戏谑之作,名为戏,实则抒发心中之愤懑或自我宽慰之词;自嘲之作...  相似文献   

6.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千载传诵的写离愁别绪的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和游子的相思之情,生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索。闻一多评价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这首诗主要写唐人的胸襟与宇宙意识,充满哲理。下面对程丽华、张正平两位老师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乡愁》一诗用形象而细腻的手法表达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痛,为无数思乡而不能归乡的人传达了心声。由于此诗的形象朴实,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几十年来成为脍炙人口的佳篇。各类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一再选编此作,人教版语文教材仍然一如既往地将其奉为珍珠,串接在“亲情单元”中(九年级下册),以此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在学习中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本篇在作者及作品欣赏和评价方面进行一点浅在的探索,期待与同行共鸣。  相似文献   

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五言短诗,语言浅显易懂,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其中的诗旨一游子思乡。分析这首诗,用不着在诗句上作什么阐释。秋天,夜深入静,游子难寐。天空一轮明月,月光透过窗户,撒在游子的床前。游子乍见亮光,怀疑是地上的落霜,他顺着亮光朝窗外望去,看见  相似文献   

9.
杨金彪 《现代语文》2010,(1):98-100
作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的穆旦,其于1942年创作的《春》表现了诗人年轻的活力,被许多选本用来说明新诗的“现代”。与之相比,1976年的《春》则似乎有点“传统”,但它却有着更为复杂的诗思、更为浓郁的诗情,有着古典和现代的浑融。本文从“我”的攻守和生命的季候感两个层面对穆旦1976年的《春》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10.
思亲念远诗     
备考提示思亲念远诗主要表达的是客居异乡的游子的羁旅飘零之感和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表达家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思亲念远多缘于触景  相似文献   

11.
唐宋诗的比较自古未绝,最著名的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而论宋诗者多沿用严羽批评苏、黄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辩》)来诟病宋诗,实际上无论宗唐、宗宋亦或是“唐音”和“宋调”均无高下之分,只不过是体现了两种诗境上的不同美学风格,即唐诗美在情辞,宋诗美在俗事。本文意在通过唐宋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背景的比较来阐明此特点。  相似文献   

12.
康熙间的诗歌选评之作《我侬说诗》高标唐诗,贬斥宋诗。此著在字句的删削、组诗的选录、题材的承袭等方面皆受到《诗归》的影响。而在对王勃《滕王阁》的去取、陶渊明诗学地位的认识、应制诗的评价等方面,又与《诗归》迥异。这些体现出《我侬说诗》对《诗归》的选评思想既有继承也有批判。  相似文献   

13.
醉汉     
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赏析] 《醉汉》一诗是台湾诗人非马的作品,篇幅短小,意味深长,写出了海外游子渴盼统一的心声。此诗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可谓异曲同工。诗中“短短的巷子”喻指台湾海峡,“母亲”指祖国,“醉汉”则指渴盼统一的海外游子。  相似文献   

14.
对托马斯·胡德(ThomasHood)的《缝衣曲》(SongoftheShirt)在近代中国的三个译本作比较分析,可以勾画出近代英诗汉译的变化轨迹。从翻译目的来看,马君武强调“新文明之输入”、胡适“不作无关世道之文章”,而刘半农则关注原诗“刻画贫女心理之周至”,体现了近代译者从注重原文社会效果到原文艺术特色的变化;而从翻译方法来看,“豪杰译”到“直译”的变化则体现了近代译者对原作的逐渐尊重。  相似文献   

15.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单纯的景物诗、哲理诗和爱情诗。诗人在传统题材中,注入了全新的含义。如何让学生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的有机融合,进入诗歌意境,提高鉴赏诗歌能力,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借助吟诵及通过视频再现意境,让学生感受那幽美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把握情感,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相似文献   

16.
拜伦《赞大海》《去国行》《哀希腊》三诗究竟为谁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翔章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3):38-41,63
苏曼殊编译出版的《拜伦诗选》中收录了《赞大海》(6章)、《去国行,(10章)、《哀希腊》(16章)三诗,苏氏自云此三诗系他所译,文学界.学术界迄今一般仍沿用此说。本文从黄佩自述之可信、黄佩译过拜伦之另诗、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有关论述之旁证、台湾潘重规教授之考证、黄苏二人诗歌创作和译诗的风格及特点之比较等五个方面,考辨论述了上述三诗的真正译者,确认此三诗系黄佩所译,唯其中《赞大海》第五章为章太炎助译。  相似文献   

1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20个字,语言平实明白,意境清冷优美,表达了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小时候,诵读这首诗,认为床是我们生活中睡觉用的床。现在教学《静夜思》,仔细研读教材,觉得床作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中,笛声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的笛声,悠扬婉转,随风飘散,勾起了游子无限的思乡之情。但对笛声情有独钟,描写得出神入化的,当推中唐诗人李益。  相似文献   

19.
歌德作为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其青年时期正值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对自由与天才的向往与崇拜,令歌德在此时期完成了很多作品。在诗歌方面,歌德受到赫尔德的影响,写出了不少具有民歌特色的自然诗。本文通过对《五月之歌》和《对月》两首诗的对比,就狂飙突进时期歌德自然诗的特点与异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至今难以忘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诗中我读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我仿佛看到了他正抚摸着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