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中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2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2.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特别是教师有意图地预先设计好问题对学生进行的追问,则更能展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本的目的就是探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追问的几种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现今.“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提出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探讨解决,为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不仪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度、量、衡,而且还应掌握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很多语文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现今,许多“满堂问”的课堂存在提问“过多、过浅、过碎”的“三过”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要治愈课堂提问的“三过”现象,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对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构建,以“主问题”搭建课堂教学的命脉,引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实践,还课堂以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课堂讨论中的“热闹”与“有序”这一矛盾的分析,笔认为要实现矛盾的统一,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才能。其具体措施是:1.契约管理。2.榜样管理。3.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有“趣”、有“动”、有“情”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是学生所追求的课堂.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变成具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们认为必须还给学生“四权”.  相似文献   

7.
王欢 《教书育人》2008,(9):12-12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依靠提问来支撑的。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奇,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和分析。更甚者,教师过细的提问,或者“是不是”“可以吗”等这样的发问语,使得学生脱离文本而去猜测教师设置的答案。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探究的基础是“问题”,离开“问题”则无所谓探究。传统教学强调提问,探究式教学更讲究提问。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热情总是与其期望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一旦产生了某种期望.就会对与之相关的问题发生兴趣。表现出强烈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提问不很重视,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二是细而碎缺乏整体性;三是提示  相似文献   

10.
《河南教育》2008,(1):15-16
1.我的一次“经典”提问 背景: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主要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和回答组成的.那些看似平常的提问.往往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走向”.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本月我们把“我的一次‘经典’提问”作为主题论坛.是想通过大家的交流.进一步认识和感悟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研讨课堂提问的原则和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由于教学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其效果非但取决于教师教的方式,还取决于学生的学;这就不同于其他诸如产品加工制造等社会行业.它需要我们除了重视教的方式、方法外,还必须重视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这种双向活动取得高效,是我们教师应积极探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中,较为重视的是教师“教”的方式,对课堂的评价也限于对教师上课而论,将“学”的主体都看做是被动的、可填充的“容器”.致使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课后提问学生时,则是一问三不知的结果.我们只有重视和改进课堂的每个环节,才能让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朱大禹 《江苏教育》2006,(3B):33-33
当前数学课的提问是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不少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行动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提问要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注意:(1)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即通过学生的探索和思考再做回答。(2)少提那些只要用“是”或“否”来回答的封闭性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在思考中学习。  相似文献   

13.
郑智慧 《师道》2007,(4):39-39
肯尼斯·胡佛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提问无目的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学问”顾名思义,学者必有问,不问不成学。在常规的教学中,学生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并提出学习知识进程中的问题,它是教师教学意料之中的常见的提问,被认为是意内的良性提问。然而教学过程有时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教师意料之外的提问,因为它是不常见的特殊性提问,加上教师没有心理准备,有时甚至是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将此类问题称之为“意外性提问”。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观察中,统计显示,在这节40分钟的课上,老师提了56个问题,平均每分钟提1.4个问题,有效提问仅为62%。其中,在某个提问“高峰期”的5分钟内,就提了12个问题,平均每分钟2.4个问题;围绕着某个教学内容,老师一下子提了8个问题。面对上述数据,上课的张老师觉得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空构建“问题场”。师生在“问题场”中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问题场”可分解如下:1.课程目标的加工场。课堂提问中的问题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的结果。课堂提问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其正确地理解与分解,让目标在  相似文献   

17.
刘长发 《福建教育》2005,(11A):35-35
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教给学习方法 1.从课题入手质疑。如《将相和》“将”指谁?“相”又指谁?“将相和”的意思是什么?将相原来为什么不和?是什么促使他们和好的呢?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18.
教师设计合理而巧妙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能有效拓展和引申学生的思维。但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有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就完成了一次提问行为,而不考虑问题是否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在许多看似“开满鲜花”的数学课堂提问背后充满了喧嚣甚至混乱。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关于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手段.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开启学生的心智,训练学生的思维。因此有意识的课堂提问,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来说很重要。本文尝试从“感觉与感知”和“最近发展区”角度为课堂提问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艺术化形式,更需要教师充满哲思、充满智慧。本刊在2012年第8期,2013年8、10、12期均刊登有论述课堂有效提问的文章,内容不拘一格。其中,有对课堂辩证提问的哲学探究,有对培养学生自主发问的详尽阐述,有启示类课堂提问的设计方法,有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路径选择……可喜的是,王卫华同志《敢问“问”在何方》一文首次向我们全方位、递推式地展现了“四位一体”的思想品德课有效提问策略,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写得创意迭出。他匠心独运的理念,更是为广大教师打开了崭新的视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同样的话题,必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