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福英 《教育探索》2006,(5):102-103
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除因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能力差而导致厌学外,我国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主要体现在厌学学生的疲倦和学习动机存在缺陷上。  相似文献   

2.
张萍 《中国教师》2009,(Z1):552-552
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有报道称,北京市约有30%的中小学生有厌学行为,教师和家长为此大伤脑筋。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孟四清 《天津教育》2009,(11):41-42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冷漠态度甚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不良行为。厌学的累积效应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更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形成一种“厌恶性反应定势”,即一接触学习情境就可能无意识地表现出焦虑、压抑、烦躁甚至恶心等种种不适应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厌学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一般情况下,厌学生有这么几个表现:对各科学习失去兴趣,厌恶学习;目前在校学习完全是被动地混日子、等文凭;因不努力致使学习成绩差,又毫不在乎。由此可知,厌学生的主要特征是,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  相似文献   

5.
正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表现为对学习失去兴趣、旷课逃学、甚至辱骂和殴打老师等。引起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为此,我针对农村初中生厌学的现状,对全县1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的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Et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人生的旅途上,人往往易产生厌倦心理, 对日复一日习以为常的生活失去兴趣,对周围美好的但熟视无睹的东西失去追求,这种厌倦心理损伤人的志气,是成长成才成功的一个致命伤。人有时确实非常矛盾。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条件都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常常心存厌倦。对人类这种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恼的心态,有时是不能用不知足来解释的。走出这种厌倦心理的有效办法,就是努力去寻找新的风景。一位青年,在家门口做了六年生意,贩过蔬菜,倒过服装,卖过鸭子,然而每次都因生意不好而歇业。后来,他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青海…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的物理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类似习题的解决方式等,以便提升解题的正确性和效率。一、高中物理电磁学试题解答困难的主要原因1.缺乏学习的信心。电磁学的相关知识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应在学习的过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长此下去,学生便会对物理的学习失去信心,甚至还会产生畏惧和厌倦的情绪,影响了解题的效果。2.缺乏正确的解题思路。同学们应在学  相似文献   

9.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或冷漠态度,甚至表现出逃避行为的心理问题,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在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的心理状态,以及这种心理状态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的学生才有的,而是所有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潜在的问题,只是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变为一种客观的行为时,才成为厌学。要想有效改变厌学状态,克服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对英语失去兴趣。教师要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  相似文献   

12.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学困生经历了特定形式的英语学习之后,由于不能及时适应和接受而造成对于英语学科的认知缺失,学习动机水平下降,情绪消极怠惰等心理和行为现象。一般来讲,学困生的思想和行为要么偏激叛逆,要么消极怠惰;心理素质普遍较差,自卑感、孤独感、厌恶感、恐惧感交互持续影响着他们的情绪;行为常常失控,进而导致其厌倦,反感甚至躲避学习,学习成绩落于人后,最终陷入难以摆脱的心理怪圈,即:习得性无助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正一.厌学心理的具体表现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或冷漠态度,甚至表现出逃避行为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对厌学的界定是:对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科失去了兴趣而不愿学习,目前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混日子的状态;绝大部分文化课学习成绩很差且抱毫不在乎的态度。具体包括: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不努力导致成绩差,又毫不在乎;怕考试;恨书、恨老师、  相似文献   

14.
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辅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 ,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  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 ,不是特定的学生所有 ,但也不能凭某一学生对某一门学科不感兴趣 ,各门功课都较差 ,就对它下厌学的结论。同样的道理 ,厌学的学生不一定是品德不良的后进生 ,但后进生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厌学的 ;厌学学生的智力活动差 ,并不是他们的智力存在问题而差 ,而是因为学生本人智力启动不良所致。因此 ,一般来说 ,厌学的界定是 :对三分之二以上学科失去兴趣而不愿学习 ,目前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应付…  相似文献   

15.
一家青少年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初中生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仅占10.7%.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为学生的厌学问题而感到忧虑.简单地说,厌学就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意从事各种学习活动,比如听讲、做作业、温习功课等.实际上,几乎所有学生都存在着厌学这种心理状态,只是表现轻重有差异而已.而厌学情绪的产生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学生进入总复习阶段,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新奇感和神秘感,如果我们的教学只是简单的重复,学生往往会产生学习厌倦心理,收到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如何组织实施总复习教学,使教学效率最大化,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是每位教师应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却又不得不继续,因而对学习感到厌烦,消极对待,甚至产生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目前,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小觑,大学学习成了一些大学生不愿意承担甚至厌倦排斥的事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经过调研和考察,对大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大智 《科学教育》2007,13(3):65-66
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是现实教育的必然产物,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大多数情况下,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困难,而且他们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状态。因此,帮助学困生,首先应该从“心”着手。1心理辅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学困生的心理状态一般表现为: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害怕成绩不好而被老师、家长批评,被同学瞧不起!久而久之,就厌倦了学习,也厌倦了老师和同学们,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怪圈。对于这样的学生,批评是无济于事的,而适得其反!怎么办?在课余时间,找其谈话,一谈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一家青少年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初中生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仅占10.7%.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为学生的厌学问题而感到忧虑.简单地说,厌学就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意从事各种学习活动,比如  相似文献   

20.
"大"题"小"做     
在数学学习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题目,要么数很大,要么数很多,或者既大又多。同学们对于这样的题目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下手,甚至会产生畏惧心理。如果能将问题中的“大”数化“小”,“多”数化“少”,即将“大”题化“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