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参考》2014,(1):M0002-M0002
叶圣陶,江苏苏州人。民进成员。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教授,与友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后历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文学旬刊》编辑,抗战期间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9年后历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2.
罗雪村 《出版参考》2014,(9):M0002-M0002
杨沫,生于北京。193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编辑、副刊主编。1949年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  相似文献   

3.
张静庐(1898~1969)是浙江镇海(今宁波)人,早年曾任天津《公民日报》、北平《公民日报》、上海泰东书局和上海《商报》编辑。1925年以后,曾在上海创办光华书局、联合书店、现代书局、上海杂志公司,曾任经理。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上海出版业联营书店总经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计划处副处长、私  相似文献   

4.
1949年创刊的《人民文学》被誉为新中国的"国刊",担负着"主流话语"下引导全国文学创作的示范性职能。《人民文学》的编辑们既要严格贯彻构建"主流叙事"形态的编辑理念,又要兼顾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力求在作家、读者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于是,各种编辑策略层出不穷。《人民文学》、《人民文学》的编辑、《人民文学》的作家作品的命运形象地为我们勾勒出"十七年"期间作品、编辑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5.
近读周百义写的《唐浩明:归来依旧是编辑》(刊于《出版史料》2020年卷)有点感想.唐浩明1982年进入岳麓书社做古籍图书编辑,曾任副总编辑,2016年退休,有34年编龄.他编辑了《曾国藩全集》《胡林翼集》《彭玉麟集》《曾国荃全集》等近代名人的文集.他还点评了曾国藩的家书、奏折、嘉言,写了数十篇研究曾国藩的论文.他不仅是著名的古籍图书编辑,还是研究曾国藩的学者.在业余他还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作品多次获奖,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6.
关于读书     
关于读书浩然作者简介:浩然,河北宝坻人。曾任《河北日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现任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有短名小说集《喜鹊登枝》、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乐土》、《活泉》...  相似文献   

7.
蒋路同志从事外国文学编译工作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了。早在五十年代,他就已经是国内知名的翻译家和俄罗斯文学专家。他所翻译的十余种名著,如《怎么办?》、《屠格涅夫回忆录》、《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等,均博得我国翻译界的好评。他所撰写的序文和研究文章,也在我国外国文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他的绝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编辑工作上。数十年来,经他编辑、校订和复审的稿件已不下百余种,字数可以千万计。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歌德谈话录》、《伊戈尔远征记》……等重要名著,《欧洲文学史》等大学文科教材,编辑工作都比较复杂,蒋路为编辑这些稿件,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市档案馆将我市著名作家党兴昶档案资料征集进馆。党兴昶(1953—2016),辽宁法库人。曾任昌图县委副书记,中共铁岭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在文学的创作道路上,从最初的铁岭地区文工团创作员,铁岭地区文艺创作办公室编辑,铁岭市文联《龙首山》编辑部主任,直到《青年散文家》杂志副主编、主编,《辽北文学》杂志主编,铁岭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既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大师,又是一个著名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中国公学的《旬刊》、《文学杂志》月刊、《工作》半月刊、《华北日报》副刊、《民国日报·文艺》等多种报刊,也为《东方杂志》、《一般》及《工作》等报刊撰写过新闻通讯和许多政论,尤其是他曾经在香港大学学习,后又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留学,对国内外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观察。他的报刊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个性。 (一) 朱光潜认为:“报章的主要功用是报道新闻和反映舆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也得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一生,特别是他在上海的最后9年(1927.10—1936.10),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同各种杂志打交道中度过的:鲁迅发表过文章的报纸杂志(其中主要是杂志)至少在80种以上;担任过《奔流》、《前哨》(《文学导报》)、《译文》等7种杂志的主编,作过《萌芽》、《十字街头》等杂志的编辑工作,参与过《未名》、《太白》、《海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1984年内部出版的《编辑学与编辑业务》一书中,收有龙世辉的两篇讲演录即《关于文学编辑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文学编辑的基本素质》。文末的“作者介绍”中说:“龙世辉,男,59岁,湖南省武冈县人。1952年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学员。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当代》杂志编辑部副主任,现为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编辑出版过《林海雪原》、《三家巷》、《清江壮歌》、《前驱》、《代价》、《将军吟》、《芙蓉镇》等长篇小说。”初读此书是在1987年,我正在攻读编辑学硕士学位。第一次的神交就令我倾倒,龙世辉的编辑历程给我留下了深刻  相似文献   

12.
《编辑原理》(THEELEMENTS O EDI-TING)是美国作家兼新闻工作者普劳特尼克所著。普劳特尼克曾以笔名发表过二十多部小说,并写过几本学术著作。他长期在新闻界工作,担任过不同报纸、杂志的副主编、主编。《编辑原理》是他积数十年新闻工作经验,特别是培养编辑新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编辑原理》(THE ELEMENTS OF EDITING)是美国作家兼新闻工作者普劳特尼克所著。普劳特尼克曾以笔名发表过二十多部小说,并写过几本学术著作。他长期在新闻界工作,担任过不同报纸、杂志的副主编、主编。《编辑原理》是他积数十年新闻工作经验,特别是培养编辑新人的经验而写成的一本新书。《编辑原理》涉及内容  相似文献   

14.
1931年9月,郑振铎因为对商务印书馆资方王云五深为不满,也因为他希望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研究与写作,遂离开工作了十年的商务,到北平燕京大学及清华大学任文学教授。他一到北平,就被清华大学中国文学会出版的《文学月刊》聘为顾问。他在编辑工作上悉心作了指导,还在上面发表了他公开悼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惨杀和迫害致死的共产党人胡也频、恽雨棠、杨贤江。接着,他又参与创刊和编辑了燕京大学国文学会主办的《文学年报》,任该刊顾问,创刊号上的所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元月1日,惊悉杜敬同志溘然驾鹤西去,惊心动魄,我以无比哀伤的心情遥想过去,思慕着同我朝夕相处十多年,情投意合,友谊笃厚,令我敬佩的杜敬同志。杜敬同志曾在《冀中导报》任编辑、编辑副科长、编辑部主任,在《河北日报》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相似文献   

16.
《报刊之友》2010,(6):62-62
王维玲(1932年-),山东蓬莱人。1950年至1994年供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历任编辑、主任、编委、副总编辑。1980年到1985年任《文学》杂志首任主编,1987年到1994年任《中华儿女》杂志首任主编,创办大型文学双月刊《小说》,编审。1987年被评为编审。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7.
<正> 十一月三日上午,宁波大学举行《国外大学图书馆概况介绍》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美国纽约市市立大学董鼎山教授主讲。董教授四十年代中叶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他当过记者,曾任美国三家杂志编辑,荣获过新闻与美国文学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科学理科硕士,现任纽约市大学教授,已出版专著4本:《天下真小》、《书、人、事》、《西边叶拾》、《西窗拾叶》。董教授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知名度高。这次回国专程到宁波大学,讲授“美国文学、美国社会文化概况、英语写作、英语翻译、美国文学以及美国几所大学图书馆概况。在报告中他具体介绍了美国几所大学图书馆藏书、管理工作。在报告中他强调了大学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他说:“大学图书馆是研究性图书馆,在国外,它同公共图书馆一样被十分重视。”他还说:“大学图书馆员不仅要熟悉自己的业  相似文献   

18.
楼适夷     
楼适夷,1905年生,浙江余姚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9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31年回国,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成员,参加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后名《文学导报》)的编辑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编辑生涯,并历任《文艺新闻》编辑,《大陆新闻》、《社会生活》等刊物主编,武汉《新华日报》副刊主编,《抗战文艺》编辑,《文艺阵地》代主编,江苏淮阴华中版《新华日报》社编委,上海《时代日报》、香港《小说》月刊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名绍钧,江苏苏州市人,生于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病故,终年94岁。在教育、文学、出版等方面,他一生都做了不少工作。 1922年,他和朱自清、刘延陵、俞平伯创办了我国第一种新刊物——《诗》。 1923年,他进商务印书馆,先在国文部担任编辑,编了《学生国学基本丛书》中的12本小册子。还在业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旬刊》和《文学》的编辑、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李琳 《编辑之友》1997,(5):58-61
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学》创刊,茅盾出任主编,自此直至1953年6月,共主编《人民文学》44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主编《人民文学》是茅盾众多重要社会工作中的一部分。《人民文学》是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大型文学期刊,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创立、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考察其第一任主编的办刊编辑思想,有助于丰富对茅盾编辑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人民文学》在我国当代期刊史上及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于找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守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促进当代期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