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关注学生了吗?是呀,我不只一遍地问自己。在面对一个班级五六十位学生时,我真正去关注过每个学生吗?在寥寥无几的举手学生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没有被我们关注的手……在新课程改革中,“关注”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与触动。一、我们引导学生思考了吗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努力实现的一个重要转变,即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本,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力求学生个性化地发展。可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不免困惑:在应试教育实际存在的背景下,个性化的学习能被接受吗?有必要吗?何谓个性化学习?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倡导学生的个性是否对发展教师的个性有碍?在整齐划一的新课程培训和考评下,教师还能有个性吗?如何实现教与学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诸如此类,亟待我们思考、探究并设法解决。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否则,新课程就难以真正深入,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就难以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改革,像是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课堂。当我们审视站在讲台上的自己,面对着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心里涌动着冲动,拥抱着希望,更怀揣着不安。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思考与新课程无缝接轨了吗?渴望新的教育理念在我们心灵深处嬗变,于是我真正开始了诗意、律动课堂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师本课程”,因为最终是教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教师关注与期待的不同,必定会引发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差异。于永正老师一直在深深地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应当关注什么?关注每次卷面考试的成绩,还是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试排名偏后的学生就没有出息、没有指望了吗?“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行为允许不允许?关注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是关注学生的选择与需求?上课是学生“配合”教师,还…  相似文献   

5.
常听一些朋友在谈论:“新课程离我们有多远?”虽说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各地都很讲究通识培训,且提出“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但我们真的走进新课程了吗?作为一名普通老师的“我”,又做了什么呢?从心理上,我们是否已真正地接纳了新课程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反思呢?从人际关系看,新课程的学生观与师生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是否能理解与适应?从学生学习来看,新课程强调的是建构与感悟,希望能系统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此,我们对儿童学习心理学,特别是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又了解多少?是否为此进行了必要的知…  相似文献   

6.
"你教了吗?你教对了吗?你教会了吗?"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三追问,关注的点是教师层面,忽略了学生,是"教本课堂";而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本课堂就是遵循这样的理念,有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四追问——"学生学了吗?学生学对了吗?学生学会了吗?学生会学了吗?"参加孙庆博名师工作室"学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的展示活动,听了一节苏教版三年级的《小露珠》,让我对这  相似文献   

7.
<正>在推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依托"深度学习"教学理念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课程资源,也引发他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学生的学习是深度交流和深度思维吗?我们的设计和实施一致吗?我们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或个性化需求了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认识学生的哪些策略或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现在新课程改革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对新课程改革各人看法不一,很多家长误认为新课改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有一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素质降低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一种流行,也绝不仅仅是在赶时髦。其实新课改对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能真正理解新课程的含义吗?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领会新课改精神,进一步推广新课程改革。下面我就自己在数学教学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数一数》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课,第一课的数学课堂承载着学生的很多好奇与期待:数学是什么?数学学什么?怎么学数学?……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后,再次走进一年级的课堂,也多了很多思考:我的课堂体现课改新要求了吗?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了吗?怎样才能既上出一年级的特点,又能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尊重学生,提倡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了解学生行为的年龄特点。老师们一改往日统一规划的老做法,赞扬个性化,还给学生们一个丰富多采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常常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这是我们期望看到的数学课堂!可是,学生是真正在思考吗?是在动中真正思考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吗?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吗?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随之不断发生改变。教学后我经常反思以下问题:在这40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每一位老师思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是每位数学教师关心的话题。平时,我们也不难听到这样的抱怨:这个问题我已经进过几遍了,学生怎么还是错?仔细想想,也不能完全怪学生,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给了学生多少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机会?你真正了解学生错误的根源吗?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你只是简单地评讲正确答案吗?  相似文献   

13.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设情境等,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究竟怎样才能落实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呢?作为新课程的一线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拟从几则教学案例的分析中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案例一】人教版第一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法1】师:小朋友,你能用我们刚刚认识的图形拼出你自己喜欢的画吗?(学生开始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图)师:你拼了什么?生:我拼了只小鸟。生:我拼了条鱼。生:我拼了房子。(师表扬)【教法2】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来玩个游戏,你们能画一个长方形吗?(生开始操作,上台展示)师:你们觉得是长方形吗?生:…  相似文献   

14.
吴玲丽 《教书育人》2013,(34):25-26
课堂就像动车,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一起往前赶。孩子在课堂上少了身体与思想自由活动的时空。老师有没有想过,孩子在课堂上有主动提出或思考过一个问题吗?学生有超越教学预设的机会吗?孩子真正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吗?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吗?孩子能得到提升吗?如果答案不够肯定,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在进行素质教育,孩子的素养就不能真正得到提高。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去繁就简——减少老师过多的引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发现了一个实现教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多种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介入下,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对作文课有了新的思考,也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作文讲评课能放手学生吗?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怎么进行小组合作?合作些什么内容?针对一系列的难题,我在思索了一番之后,上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讲评课。所上的单元作文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人教版必修1表达交流),这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体裁是记叙文,对于一个高中生来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改革,像是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课堂。但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胸怀与新教材、新的课程标准接轨了吗?于是我真正开始了诗意、律动课堂的探索。一、丰富前奏,融进文本在学习文本之前,有效地引领学生预习,包括了解文本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情况,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学会基本的生字词,等等。教师的精心导入可以将学生快捷地领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实用性的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既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的课堂虽然有了变化,但是并没有使学生得到真正而有效的发展,那么怎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课题,下面我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后,新课程与学校和教师发生着怎样的关系?新课程中教师的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疑惑和思考促使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市内外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以全面接触新课程,感受新课程,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变化有了新认识。其实,新课程就来自教师自己和他身边的同事,新课程的理念的因素显现在每位教师的行为中,去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一年来的课改实验,教师在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谱写着一幕幕动人的篇章。妙!发现式学习法下课了,我正忙着收拾备课本、教具什么的,“曾老师,我能向你提个意见吗?”…  相似文献   

19.
纳博科夫的名作《洛丽塔》一度成为禁书,主人公亨伯特在自我迷失中探寻真正的自我,纳博科夫在复杂的现实身份中认可自己存在的最大乐趣。而这种自我身份的认同过程真正触及到了我们的内心,不禁让我们也陷入对自我身份的思考:我是谁?我的生活是怎样的,我要的是怎样的生活?别人会认可我吗?我到底想要怎样的我?如果我是亨伯特,我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我认为,这是当下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才能有的放矢地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