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丽媛 《新闻传播》2012,(5):121-122
市级电视台办好农业栏目,是贴近观众,提升其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电视进入产业时代,品牌经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级电视台的农业栏目要与中央、省级电视台的农业栏目相竞争,也必然要走品牌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电视台节目创新日益困难、经济衰退导致广告经营陷入低谷的背景下,如何扬长避短、突破局限是城市电视台必须解决的难题。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身处电视竞争激烈的南京地区,虽然没有资源优势,但通过精心打造,盘活有效的电视活动资源,使节目创新、产业经营与电视活动互动发展,依靠品牌节目催生品牌活动,品牌活动带动产业经营,推动节目创新,在激烈的南京电视市场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成为南京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频道之一。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闻传播全球化的趋势,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突破,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一个企业的经营靠品牌,一个电视媒体的经营同样靠品牌。品牌是电视媒体的无形资产,也是电视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4.
王丽 《军事记者》2008,(10):50-51
毫无疑问,21世纪的电视媒体竞争已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伴随着观众需求的不断细化和电视节目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电视频道和节目越来越多,观众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各家电视台都纷纷创办自己的名牌栏目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5.
庄蕊 《记者摇篮》2009,(6):78-78
现今中国电视业的品牌大战方兴未艾,各家电视台都在创造自己的名牌栏目,以期扩大影响力,增加收视率,赢得尽可能多的广告收入。对于那些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栏目,电视从业者已经开始在延伸二字上下功夫。在电视栏目品牌延伸中最方便有效的途径就是主持人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打造品牌栏目焕发频道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和电视频道市场化经营程度的大大提高,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了电视台内部各个栏目之间。因此,打造品牌节目,焕发频道活力已越来越引起同行们的关注。 打造品牌节目是受众的需要。由于受众市场的逐渐成熟,受众在挑选电视节目时已越来越富有理性。据央视索福瑞调查表明,1998年平均每个电视观众手握遥控器选择电  相似文献   

7.
姜宏敏 《记者摇篮》2005,(12):48-49
电视媒体的经营同其他行业一样,如今正在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实践证明.推出一个品牌节目或栏目能够激活一个收视时段,创造一个新的收视群体,甚至能够使一个电视频道乍现生机。在现今电视频道和栏目越来越多,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打造品牌栏目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品牌争天下,是当今媒体的重要抉择.对城市电视台而言,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城市电视台的品牌化理念 何谓电视"品牌"?综合有关表述,电视品牌乃个性化、品质佳、品位高、品格优、能不断创新和提升的电视产品与服务被广大观众乃至广告商认可和偏好,创造出比普通电视产品和服务高得多的收视率、大得多的市场份额、贵得多的广告价值,好得多的社会效益的电视媒体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网络平台的品牌经营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网络媒体以其新兴的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在改变着人们的信息共享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电视媒体十分注重对自身网络平台的建设.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全国各省市级电视台乃至部分县级电视台都陆续建立起自己的在线传播平台--电视媒体网站.  相似文献   

10.
以经营为中心打造品牌频道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城市电视媒体从建台到现在,在经历过短缺、发展、扩张后已经逐渐趋向饱和,尤其是电视有线网络的介入,以及互联网的出现,电视媒体正在经历着激烈的竞争,作为城市电视台如何生存、发展,一直是困扰地方电视台的难题.保定广播电视台面对困境,审时度势,确立了“以经营为中心,打造品牌频道”的总体目标.通过转变媒体运营模式,对频道进行整体策划、包装、推广等一系列经营举措,打造品牌频道,电视事业正在逐步走出低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8年9月,抚顺电视台开播第三个频道即影视频道。回顾近几年来,影视频道的媒体经营,其中心环节在于制造品牌、维系品牌、发展品牌。由于商品概念扩大化,品牌含义早已超越了传统商品,媒体品牌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索媒体经营和媒体广告价值形成的新思路。对于媒体而言,电视媒体品牌建设的最大意义在于:与受众建立相同的价值观,使受众对频道产生一定的忠诚度,保证频道收视率长期稳定。从这个角度而言,影视频道从开播到逐渐为受众所接受,建立了自己独特的CIS战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一、电视频道从“专业化”走向“品牌化”和营销时代的来临 中国电视媒体经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按时间来分,第一个阶段是在2000年以前,中国电视尽管发展很快,各地电视台象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基本停留在粗放型经营阶段,还谈不上真正的专业媒介经营。中国的电视媒体还是“节目为王”,节目战略作为媒体的经营重心,广告经营、品牌建设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电视台基本上只是简单的卖时间,卖广告时间段,而且基本上是站在卖方市场的角度,等客户上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广大收视群众对精神视觉需求各不同,因此电视媒体所面对的压力也就相应的更大了。电视媒体想在千万档节目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自己的独属舞台,不但除了转换机制、广纳贤才、提高节目质量等措施外,更关键的是要在亿万观众中创造自己的媒体和良好品牌形象,不断完善品牌经营理念。构建和经营电视媒体的品牌,完善经营策略是摆在中国电视人面前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海  张静 《新闻前哨》2004,(7):19-19
电视惟我独尊、高枕无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电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视媒体的品牌意识已经日益凸现出来。媒体品牌是指媒体名称、节目标识、节目风格和特色、节目宗旨、节目包装、节目结构、观众认同等有形无形的总和。企业经营靠名牌,产品靠品牌,媒体经营也要靠品牌,靠树立媒体形象。品牌意味着观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品牌代表着观众对电视台节目的感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传媒人,在这个"媒介大融合"、"网络化"的时代,品牌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传统的媒体——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中的省级卫视,应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品牌并进行经营推广,把品牌经营作为电视媒体盈利的一个新手段,最终争取到市场份额。基于此,就江苏卫视的"情感"品牌经营为例,分析江苏卫视的"情感"品牌经营的现状,并总结出其经营的成功路径,以期为其他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体的经营同其他行业一样,如今正在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实践证明,推出一个品牌节目或栏目,能够激活一个收视时段,创造一个新的收视群体,甚至能够使一个电视频道乍现生机。在现今电视频道和栏目越来越多,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打造品牌栏目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目前电视栏目发展的状况,一个名牌电视栏目至少应达到以下三个要求:(1)定位明确,是同类电视栏目中的佼佼者。(2)拥有相当数量且相对稳定的观众群,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3)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如在国家级或省、市级的评…  相似文献   

17.
正在市场发达的成熟行业中,品牌价值是其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具价值的资产之一。在当今"信息过剩"的大传播环境中,电视台应该多向成熟行业学习,把电视台当成一个品牌来经营,发挥品牌的乘数效应,增强电视台的盈利能力。电视媒体品牌价值的研究与评估对目前我国电视媒体的经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借鉴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品牌评估方法建立电视媒体品牌价值的评估模型,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吴颖冬 《新闻前哨》2011,(11):80-80
市场竞争已逐渐成为媒介品牌的较量。现今,我国电视媒体的品牌战略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竞争不仅需要推出自己的品牌,还需要重视对品牌的经营与维系。品牌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品牌的形成非常艰难,但要消失一个品牌却易如反掌。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电视台不仅要推出自己的节目,  相似文献   

19.
陈兰 《新闻前哨》2005,(8):11-12
近年来,随着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发展,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的重复覆盖、各卫星电视台的交叉覆盖以及潜在的境外电视的进入,使得电视唯我独尊、高枕无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电视的传播霸主地位或者说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权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电视正在进入一个弱肉强食的竞争时代。全国数以千计的频道,每天数以千计的节目小时,使电视成为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电视要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成功,就要走品牌经营之路,而明星制是打造电视品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13,(11):96-96
传统电视厂商匹配的内容,就是电视台编排好的内容。传统体制下的电视台,通过高配置的品牌电视,将电视台编排好的节目,通过有线电视信号和卫星电视信号,送到用户家中。这套体系成就了CCTV、湖南卫视等传统电视台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