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米金升 《新闻窗》2012,(2):46-47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等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人物、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舆论监督是重要的权力制约力量,它将国家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2.
詹细明 《新闻采编》2006,(3):42-43,32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而行政权力是对公共资源支配较大的一种权力,是一种“实践的力量”,具有扩张和侵害的危险性。近些年来,一桩桩政府违法事件不断印证: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要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必须加强监督。政府服务得好不好,行使权力正不正当,当然应有第三方来监督,特别是来自社会的监督。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  相似文献   

3.
刘黔明 《新闻窗》2007,(4):111-112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社会上一切有悖于党纪国法的腐败案件和其他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和反腐败斗争最重要的手段,这是因为贪污腐败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它从来就是一种在黑暗中进行的肮脏交易,最怕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鲁兰洲 《新闻实践》2005,(12):16-1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事务的监督。这种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主要指将一切社会性的决策和实施过程置于人民群众的理性监督之下,实现其操作的透明化,与西方舆论监督属于不受“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监控且矛头主要向上的独立力量不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舆论监督是作为党和政府领导、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来发挥作用的。朱镕基同志对其性质与作用作了“十六字”概括——“舆论监督,人民喉舌,政府镜鉴,改革  相似文献   

6.
曲玉清 《记者摇篮》2007,(10):39-39
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和批评的一种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7.
戎融  吴铁鸣 《今传媒》2016,(12):28-30
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不断发展,广大民众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权力监督和民主建设进行监督.因此,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地通过多种技术措施和手段来改建和更新网络平台,并促使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网络舆论监督对权力伦理的构建是一个崭新的社会性话题,而且是有着深刻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网络舆论监督和民主权力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现象.那么,怎样合理的用好网络舆论监督这一李双面利刃,如何才能让监督真正的保障民主权力,又如何让网络舆论监督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对权力伦理进行构建,在这篇文章中将会有一个基本诠释.  相似文献   

8.
张健 《新闻窗》2007,(5):118-11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否定性事物才可能成为媒体监督的对象。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刘君毅 《新闻界》2000,(5):74-74
在新闻报业中崛起的老年报,如何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以撑出一片新天地,这是我们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论、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它是实现党的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对行政机关、经济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言行进行监察和督促。看看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党的要求、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  相似文献   

11.
思考之一: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党务、政务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施的一种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所以有一定的威力,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因为它具有公开、透明的特性。但要看到,舆论监督是一种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它随时可能受到行政的干预、非理性的冲击、旧观念的束缚,社会各个层次的承受力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承受力,都可以直接制约着舆论监督的开展。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起步不久的今天,在新闻法没有出台之前,舆论监督的作用不能不受到一些人为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职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的监督,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政务公开旨在还政于民,还权于民,把农村干部的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求达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目的,任务艰巨而复杂.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监督,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对人民群众广泛监督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6.
从人性的角度、公共权力的本源以及公共权力的特性来看,公共权力必须接受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已成为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力量之一,对于改善当前的政府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舆论监督已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反腐倡廉、推进民主、改善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ABC     
舆论是社会公众的言论。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它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本质的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措施,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反腐败的重要思想武器。舆论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途径。党和国家通过舆论监督能更好地改进工作,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舆论监督不仅是新闻媒介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记者的一项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说:“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记者的工作,一头系着党,一头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党和群众认可的报道,新闻舆论监督才有威力。”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强、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舆论监督,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七大,都要求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这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下,新闻舆论监督既是新闻媒体的热点,也是难点,笔者就媒体从业人员如何做好舆论监督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